伍治坚 发布于 2020-10-14 11:26:58
很多有实践经验的投资者,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基金,宣传材料上写的头头是道,非常诱人。基金经理有很强的专业背景,研发团队看上去很职业,投资逻辑让人信服,过去的回报(或者历史回测)业绩非常好。但是等到你自己真的把真金白银投进去购买以后,其回报却和之前宣传的大相径庭,让人感觉上了个大当。这背后,究竟有哪些玄机呢?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首先需要把所有的基金分为两大类: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基金的主要目的是战胜某一个基准指数(比如标普500指数),而被动型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复制某一个指数的回报。对于投资者来说,两种基金的评判标准和挑选方法完全不同。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主要讲一下主动型基金。
有很多机构投资者,在投资任何主动型基金之前,首先要求该基金至少有3年,或者5年以上的可信业绩。背后的道理很简单:真实的投资业绩,是筛除掉”纸上谈兵“型基金经理的最好方法。在投资行业,善于 (
点击阅读全文 )
→
免费下载App,立即成为ETF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