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轸 发布于 2020-10-13 15:23:24
最近,好些基金公司都在发行定期持有债基,1年期为主,间或也有6个月或者18个月的。似乎已经有产品成了新爆款。
作为一个崇尚“打新+”策略的基民,我对这类债券是敬而远之。
不是因为对“封闭期”不认可,也不是不相信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实在是担心这些基金发行太好,反而摊薄了“打新+”的收益。
打新收益的变数
在中国,要评判一只基金,尤其是5亿元以下的偏股基金和10亿元以下的偏债基金表现时,“打新”加成,是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
是的,就像一只偏股型基金,规模如果2亿元左右,打新得法,可能一年的打新收益率就能做到10%——这10%固然有基金公司报价实力的体现,但上市后抛售时点的选择,但根本上更多是制度红利,反正和基金本业的操作能力高低,反而是没太大关系的。
至于债券基金,为了控制仓位,合理的运作规模在6-10亿元左右,打新的超额收益会被摊薄,不 (
点击阅读全文 )
→
免费下载App,立即成为ETF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