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川投资评论 发布于 2021-06-21 10:52:29
学霸密集的背后,是基金行业的另一个残酷的事实:名校背景只是筛选聪明人的一个手段,而聪明仅是决定投资成功的诸多因素之一(而且显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把智商和学历上的优势反映到净值曲线上的,少之又少。
中国公募基金诞生以来的20多年,粗略估计有超过10000人担任过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真正帮客户跑赢通胀的并不多。而如果从中选出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出圈”、甚至引发全民追捧的,那么候选人大概就只剩下了四位:
王亚伟、任泽松、陈光明、张坤。
尽管在2015年11月杭州湾跨海大桥上的那场惊天追捕之前,中国股民眼中的“神”一直在私募,而非公募。但相比于很多“有钱也买不到”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出身人人皆可申购的公募的上述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金一哥”。
在这个天生自然卷的行业里,勤奋和聪明是底线要求,无法解释一个人的成功。一代版本一代神的背后,他们究竟是如何 (
点击阅读全文 )
→
免费下载App,立即成为ETF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