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治坚 发布于 2018-08-31 09:12:47
滴滴顺风车,最近有点不顺。在几个月内连续出了两桩命案后,滴滴出行高管发布公开信表示道歉,将顺风车下架。但是,社会公众似乎并不买账。特别是在湖畔大学同学微信群内”心疼柳青“的聊天记录被曝光以后,大众的愤怒被推向了更高点。一时间,滴滴的程柳,就好像过街老鼠,被人人喊打。
笔者相信,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自媒体狂欢”之后,有很多读者会回归冷静:像滴滴出行、优步、爱彼迎、途家、摩拜单车这样的”共享经济“企业,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它们的出现,到底为社会带来了更多价值,还是造成了更多成本?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的公司?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和美国著名作家史蒂文·希尔,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史蒂文·希尔是《经济奇点:共享经济、创造性破坏和未来社会》的作者。他是新美国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已出版专著五部,其中包括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欧洲的承诺:为什么欧洲道路是不安全时代最好的希 (
点击阅读全文 )
→
免费下载App,立即成为ETF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