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赛道,再出利好

ETF之家 发布于 2022-03-23 22:30:41

继上周巨震之后,A股进入平静期,连续三个交易日市场不温不火。截至今天收盘,上证指数涨0.34%,深证成指涨0.73%,创业板指涨1.03%。

盘面上,受消息刺激,氢能源概念股掀涨停潮,并带动绿电、风电、储能、抽水蓄能、柔直输电、特高压等绿色能源板块集体上涨。

至于氢能板块躁动,实际早有“征兆”,此轮上涨主要由政策驱动:

3月21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外加今天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从政策端来讲是层层递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氢能板块集体暴涨了。

从行业发展来讲,我们不妨对氢能高看一眼,氢能在新能源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分几方面讲:

1、氢相比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更容易获取,且储量丰富(地球第三大元素),毫不夸张的讲:遍地都是。换句话说,发展氢能空间更大;

2、氢和氧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释放能量,最终产物是水,而且不产生任何中间产物,既没有资源浪费,又没有污染。毫不夸张讲,氢能才是真正零排放、零污染清洁能源;

3、每千克氢燃烧后的热量,也就是所谓的热值高达143 kj/g,大概是汽油的3倍,焦炭的4.5倍,相比绝大部分化石燃料效率更高。

简单罗列以上三点氢能的特性,基本可吊打现有主力能源。

此外,现使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领域均可以用氢能替代,因此也为氢能商业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妥妥的万亿赛道。

下面跟大伙聊聊氢能产业链以及潜在的投资机会。

氢能产业链分为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应用,如下图所示:

氢能源产业链结构.png

上游

氢能上游产业即制氢环节,根据制造工艺差别,业内定义为灰氢、蓝氢、绿氢。

灰氢和蓝氢在制氢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前者直接排放,实际减碳效果并不理想,但制氢成本低,是当前主力;后者针对制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未来五至十年内的主流制氢方式,当然成本也高于灰氢。

而绿氢则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电解水制氢气,完全无污染,因为成本太高现阶段的商业价值低。未来随光伏、风电等单位发电成本下降,绿氢是主流,机构预计在2035年前后是蓝氢和绿氢价格临界点(参考下图)。

制氢成本.png

目前,全球制氢原料中天然气使用最为广泛,占比达到48%,其次是醇类,占比为30%,电解水使用最少,占比仅为 4%。而国内制氢原料中煤制氢最为广泛,占比高达 62%,其次为天然气重整制氢占比为19%。

中游

中游主要由储氢、运氢、加氢三大环节组成。

储氢。现有储氢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压缩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液氨/甲醇储氢、吸附储能(氢化物/LOHC),而国内储氢主要采用高压气氢储运方式。

运氢方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管道、另一种是交通工具高压氢气管束运输。目前国内普遍采用20MPa气态高压储氢与集束管车运输的方式,未来增长点在提高气氢运输压力或采用液氢槽车、输氢管道等方案。

最后是加氢,加氢是是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商业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充当角色等同于加油站和充电站。截至2020年底,中国累计建成118座加氢站,在建/拟建为167座。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相关规划,到2025年,我国加氢站的建设目标为至少1000座,2020-2025年的CAGR达53%。

储氢、运氢、加氢三大环节中,最看好加氢。

下游

下游即氢能应用领域。目前国内氢气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其中化工原料为主,例如合成氨、炼油油品精制、甲醇生产等(2019年合成氨氢气需求量占比为32%,甲醇、炼油与化工氢气需求量占比分别27%、25%)。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规划来看,燃料电池板块有望受益。比如,燃料电池在新能源车方面的规划:

截至2020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年销量1177辆,保有量只有7352辆。而《规划》提出至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增至5万辆,粗略计算五年复合增速约50%。

顺便补充一点燃料电池知识:

所谓的燃料电池就是将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电堆中进行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其原理是:燃料电池电堆与电池一起协同工作,为电机提供电能,而电机则作为动力源为车辆提供动力,驱动车辆行驶(原理如下图)。

氢燃料电池架构.png

相比传统燃油车和电动车,以氢能作为燃料的新能车具有效率高、污染小、噪声低、充能快等优势。ETF之家简单做了张对比表,供大伙参考:

汽车对比.png

当然,燃料电池车也有它的弊端,比如制造成本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目前国内燃料电池车主要是高能耗客车和商用车为主,比如此次冬奥会期间大量使用工作用车便是氢能燃料电池。从技术储备来看,在商用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从保有量来讲,全球 99% 的商用燃料电池车均在国内。

综上所述,从产业链和行业现状考量,中短期内我们更看好氢能源下游应用环节,尤其是燃料电池方面,中长期看好绿氢制造产业。

美锦能源.png

投资标的方面,目前并没有氢能源相关指数产品,大伙如果想查找相关性较高的ETF,可以用ETF组合宝查找持有氢能相关个股仓位最高的ETF,比如搜索“美锦能源”(如上图)。

氢能投资标的.png

个股层面不妨参考上图(图片来源:天风证券)。关于氢能的投资价值,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