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mart Beta ETF中传统风格和红利占比大,因子产品规模相 对较低。前十大产品主要为5只风格(成长/价值)产品和4只红利 产品,唯一的因子产品是 USMV (iShares Edge MSCI Min Vol U.S.A. ETF),规模达到241亿美元。
因子类产品成交更活跃,交易特征更明显。相比各自的存量规模,因子类的SmartBeta ETF相比于其他风格类、红利类Smart BetaETF的成交更为活跃,交易特征更明显。2018年10月中下旬及2018 年12月美股出现大幅回撤时期,2个低波产品的成交额显著增加。
Smart Beta整体受机构持有人青睐,红利产品相对更吸引个人投资者。规模前十产品根据规模加权的机构持有人占比为62.17%, 5只 成长、价值产品的机构持有人占比为72.79%, 4只红利产品的机构 持有人占比为40.30%,相对而言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
最小波动产品USMV持续跑赢低波产品SPLV,规模持续攀升。 USMV持续跑赢SPLV, 5年间总超额收益约9%。可能也正因如此,SPLV虽在前期规模较大,但USMV的规模逐渐增加,在2015 年5月赶超SPLV成为第一大因子产品。随后USMV规模持续快速 增加,2018年10月美股出现大幅回撤后规模增长尤为明显,半年 间从160亿美元左右增至250亿美元,体现出近半年美股投资者的 低风险偏好明显。
中国Smart Beta产品处于起步阶段,因子产品发展迅速。风格指数产品和红利指数产品在中国市场早在2006年就出现,规模自 2015年以来稳中有升,目前占比69%。2017年,单因子和多因子 产品面世,并且发展迅速。
小结和建议:1) Smart Beta交易特征较强,建议使用ETF载体; 2)沿着从单因子向多因子策略指数的方向进行布局,同时提供配置 工具和收益来源;3)红利和风格指数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相 比复杂的因子产品,红利指数较容易为投资者所理解,是天然的 Smart Beta。
1、Smart Beta ETF 定义
1.1、Smart Beta 简介
Smart Beta成为近年来海外越来越热门的投资理念,从理念到策略,最 后落地成为产品,背后不仅体现了投资界数量化和因子化发展的趋势,也代 表了指数产品目前发展路径上在工具化和策略化之间选取的一种平衡。
传统的指数产品具备如下特征,即按市值选股、按市值加权,在这两方 面有所改动的产品都可以归类为广义的Smart Beta,早期做出这类改动的产 品出现时Smart Beta这个概念尚未提出,实际正式提出比Smart Beta产品 要晚很多。

和传统的指数基金不同,由于在编制方案上进行改动,无论是通过选取 股票,还是进行权重的调整,都是旨在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或者降低传统 指数的风险,Smart Beta是指数基金朝着主动化和策略化前进的一步,也是 一些主动策略纪律化和工具化的体现。

但是在所有的选股和权重的变动方法中,有一类逐渐兴起,甚至在狭义 上一度成为Smart Beta的代言产品,就是因子投资。因子投资起源于Fama 的诺奖理论三因子模型,后来学术界逐渐向金融界进行成果转化,诞生了更 加复杂的多因子体系,无论是单因子产品还是多因子策略,都有收益和工具 化的双重特征。
从因子投资的产品化角度来看,可以从因子选股到因子选股叠加因子得 分加权,甚至还可以到因子的多空收益,即对冲掉市场风险的纯因子收益, 然后最终到多因子综合的选股策略,有的产品工具属性较强,如单因子产品, 有的产品收益属性较强,如多因子产品。

2、美国 Smart Beta ETF 概况
我们以Smart Beta最发达同时也是ETF最发达的美国市场为例,展示 Smart Beta ETF在美国的现状。
2.1、美国 Smart Beta ETF 简介
根据ETF.com网站的统计,截至2019年4月12日,美国市场共有1035 只Smart Beta ETF,规模总计为8808亿美元,平均费率为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