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纳入国际债券指数展望
纳入国际债券指数有助于吸引资金进入中国债市
2017 年4 月11 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新晋香港特区长官林郑月娥时表示,中央政府要开始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并将推出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债券通,其目的是进一步密切内地与香港的交流合作,为香港和大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7 年6 月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7 月2 日,债券通正式上线,7 月3 日“北向通”上线试运行。上线运行首日,债券通交易活跃,根据鹏元,共有19 家报价机构、70 家境外机构达成142 笔、70.48 亿元交易,其中买入交易128 笔,金额达49.04 亿元。债券交易品种丰富,涵盖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同业存单、中期票据和企业债等。债券通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基本成型,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均达到了一个比较乐观的状态。
债券通从整个交易过程的前中后三方面优化了境外投资者的交易:券款对付(DvP)结算全面实施,消除了结算风险;交易分仓功能上线,实现了大宗交易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税收政策进一步明确,免征境外投资者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期限暂定三年。除此之外,在2018 年11 月,港交所宣布彭博成为债券通第二家认可的交易平台。2019 年1 月17 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与彭博正式启动合作,支持境外投资者通过彭博终端与交易系统的连接,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结算代理交易和债券通交易。
除了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积极性和改善香港资本市场“股强债弱”的局面,提升香港对全球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债券通为中国债券被纳入国际债券指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市场流动性,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债券市场包括信用评级、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与国际接轨。
债券通吸引外资的效果显著
自债券通于2017 年7 月3 日开始运行起,据央行官网统计,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总额连续走高。2017 年开通时境外机构债券持有量共计8921 亿人民币,截至2018年12 月底,总持有量已经达到1.71 万亿,相比开通时增长91.7%。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境内债券比例从2017 年7 月的1.34%快速上升到2018 年8 月末的2.12%。2018 年9 月后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中美利差持续压缩,叠加人民币贬值压力,境外机构配置境内债券的意愿下降,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市的占比开始下滑,10 月开始转为净减持境内债券,11月净减持幅度进一步扩大,12 月重回净增持。债券通2018 年全年交易笔数7482 笔,交易量8841 亿元,日均交易量35.8 亿人民币,今年年初以来,债券通交易更加活跃,今年2 月份仅15 个交易日交易笔数就达到了780 笔,交易量达到97.2 亿元。
债券通于2017 年7 月开通以后,为鼓励境外机构投资者作为中长期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央行在11 月发布了《境外商业类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流程》,规定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利息收入和转让价差在营改增试点期间均免征增值税;对其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对转让价差收入暂不征收所得税。除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以外的债券,利息收入应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和6%的增值税,转让价差所得,暂不征收10%的企业所得税,营改增试点期间免征增值税。因此考虑到国债免税政策明确、二级市场流动性强,债券通开通以来至2018 年12 月,外资增持的债券类型以国债为主。
2018 年11 月,财政部公布《关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明确了,自2018 年11 月7 日起至2021 年11 月6 日止,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3 年免税的落地将对境外投资者的配债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望推动外资增加政金债持有量。外资获得的免税优惠实际上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套利机会,当前以增持国债为主的配债结构有望向政金债偏移,从而压缩隐含税率。截至2018 年12 月末,从债券托管量来看,境外持有的境内债券仍以国债为主,占比达63%,其次为政金债,占比19%,然后是同业存单,占比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