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指数基金与ETF
积极发展指数化产品是公募基金在资管新规之下突围的关键。资本市场对 外开放,加上中国债市也将陆续加入国际债券指数,养老金等投资群体扩 容,对指数化产品及工具的需求可能增加。政金债基金等有利于债券发行 人提升二级市场需求,对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又存在免税效应,存在共赢效 应。此外,根据 Wind 数据,今年纯债主动型基金有 433 只超过其声称的 业绩基准指数,而有 372 只表现弱于基准,凸显出指数化投资的积极意义。
2011-2013 年:债券指数基金和债券 ETF 相继诞生
2011 年 5 月,国内首只债券指数基金——南方中证 50 债券指数基金成立,首募 28 亿元。基准指数是从沪深交易所市场及银行间市场挑选的 50 只流动性较好、规模较大的高质量债券组成的样本,包括了国债、金融债和信用债三类。其后华夏亚债也转为公募,首募 29亿元,这两只基金的成立标志国内债券指数化投资尝试开始。而 2012 年随着债市走牛推 动,4 只债券指数基金成立,投资标的均为信用类指数,共募集 71 亿元。可以看到债券指数基金发展初期更多还是行情驱动,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信用债,毕竟信用债的收益率 相对较高,能够满足投资者对相对较高收益的要求。否则,相比当时的信托等高收益、刚兑产品不具备太多优势。
2013 年受到债券牛市的推动,债券指数投资进入高速发展期。2013 年 2 月,嘉实的中证 中期企业债指数基金成立,共募集资金 44 亿元;3 月成立了国内首只债券 ETF 产品—— 国泰上证 5 年期国债 ETF,ETF 加联接基金共募集 86 亿元,债券指数投资进入了一个小 高潮。接下来的大半年中,继续成立 7 只 ETF 产品,其中嘉实的中期国债 ETF 联接募资 近 20 亿,博时中证企债 30ETF 募集 34 亿元。
2013 年作为我国债券 ETF 元年,市场围绕债券 ETF 产品进行了大量的制度以及产品创新。 探索出了债券 ETF 的 T+0 日内回转交易、质押式回购交易等,为此后债券 ETF 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2014-2015 年:被动投资在股债双牛中遭遇小低谷
2014-2015 年间,股债双双走牛,市场由于刚兑预期仍未打破,加杠杆是主流的增厚收益 策略。而债券指数基金由于需要控制对基准指数的跟踪误差,杠杆操作受到限制,业绩也 受到影响,所以这两年间产品的新发和存续产品的扩张再次陷入停滞。两年间只有海富通 上证可质押城投债 ETF 募集额较大(67 亿元),通过管理人、发债主体、交易所的多方合 作,依靠城投债指数涵盖标的量大的特点稀释了城投债的信用风险,而标的券在银行间市 场交易而 ETF 份额在上交所质押和交易的特点,则解决了交易所市场城投债流动性不足 而银行间市场城投债质押困难的问题。该产品发行规模较大,但上市就遭遇了 14 年底的 “中证登事件”,上市初期就遭遇了破净。总体来看,此类金融创新仍属灵光一闪,并未 改变被动投资遇冷的大环境。
2016 年至今:被动投资再迎发展契机
尤其是今年以来,债券指数基金和债券 ETF 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包括:1、资管新规的 大环境之下,资管行业要回归本源、净值化是大趋势,而对理财等竞争对手,传统债基等 规模始终无法突围,公募基金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指数化产品是突围的关键;2、 指数化产品投资群体丰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上中国债市也将陆续加入国际债券指数, 养老金等投资群体扩容,对指数化产品及工具的需求可能增加,构建基础资产配置组合; 3、政金债基金等有利于债券发行人提升二级市场需求,对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又存在免税 效应,存在共赢效应;4、今年债基、转债市场上,多数投资者均没能跑赢指数,凸显出 指数化投资的积极意义。
债券指数基金和债券 ETF 的市场价值在今年得到初步认可,再次迎来大发展。目前全市 场债券指数基金和债券 ETF 产品近 50 只,总规模约 730 亿元,是 2017 年底市场规模的3.5 倍。整体的“头部效应”也开始初现端倪:近 95%的规模集中在 10 亿以上的前 11 大 基金中。产品也开始多样化,除政金债为主流以外,信用债、地方债、城投债、海外公司编制的指数也都有涉及,期限上以 5 年以下短久期产品居多。
指数投资在中国市场的优势
前述业绩、费率、税收等指数基金在美国市场的优势即使放在我国也仍然成立。1、稳定 的指数复制使得投资者可以通用较为便捷的方式快速拿到想要的风险敞口;2、费率方面, 目前国内债券指数基金、债券 ETF 加权平均管理费约为 0.23%,相当于纯债基金平均管 理费 0.34%的 7 折,当然较之美国市场 0.07%的水平仍有差距,预示未来有更强的整合潮; 3、指数化投资相对主动投资的调仓也相对较少是由投资风格决定的,所以指数投资在交 易成本上也更具优势,当然在国内这一因素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