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量化基金的发展和现状

下载App看作者更多精选好文

投资聚焦:十年洗练,格局初现。国内量化策略经历了十年以上的发展, 行业初具规模、策略逐成体系。尤其在大资管行业向净值化、科技化演进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量化策略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本文从基金研究的视角,勾勒国内量化策略的历史发展和当前现状、并初步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2017 年初的“漂亮 50”抱团:2017 年上半年股票市场出现了阶段性的极端不平衡,少数股票活跃、而市场整体波动率不足。例如 2017 年 4 月,沪深 300、中证 500 指数分别下跌 0.47%、2.96%,而全部 A 股收益率中位数为-6.54%,区间收益超过沪深 300 指数的个股比例不足 30%。对比而言,在 2015、2016 年,跑赢沪深 300 指数的个股比例分别为 74%、43%。
 
阿尔法策略以持股分散为显著特征。而在股票市场出现少量个股和指数领跑的极端情况  下,量化分散选股跑赢基准指数的难度较大。但这种极端的行情表现通常难以持续,2017 年三季度以来,行情极端分化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


CTA:基础市场低相关,“危机 Alpha”特征
 
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商品交易顾问)策略,又称“管理期货”(ManagedFutures),泛指以期货为主要交易标的的投资策略或资产管理产品。从分析方法上可分为系统化 CTA 和主观 CTA,从交易策略上可分为趋势跟踪策略、反转策略和套利策略,从交易频率上可分为日内高频、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策略;多数 CTA 策略以量化趋势跟踪为主;偏向中长趋势的策略,资金容量更大。例如某海外私募 CTA 管理人,2012 年进入中国以来,目前在国内管理的资金在几十亿量级。

 
“危机 Alpha”特性,是 CTA 策略组合配置的核心价值。CTA 策略与其他策略之间呈现出显著低相关性,加入 CTA 策略可平滑组合净值曲线,降低组合的波动性,其核心收益来源于低频、小概率的大幅正收益,需要长期持有。“危机 Alpha”这个名字便是指 CTA 策略在市场剧烈波动的危机中仍能保持稳定正收益。如 2008 年美国市场,道指下跌 33.8%、对冲基金整体亏损 21.6%、股票多空类策略亏损 11.9%,而 CTA 策略获得了 14.1%的正收益。
 
国内 CTA 策略业绩也呈现趋势交易为主的特点,一个资产产生趋势的原因是投资者的集群行为,它是跨市场的行为,市场可能暂时没有趋势或宽幅震荡,但之后趋势一定会出现。   国内组合中,加入 CTA 策略后,在风险指标和风险调整收益指标上会有显著改善。但国内CTA 策略指数存在较为显著的生存者偏差的现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 CTA 策略的指标失真。

 
指数增强策略:公募、私募各具优势
 
从公募基金的指数增强产品规模分布来看,指数增强产品仍以宽基指数为主。截至 2018 年三季度末,沪深 300 和中证 500 增强产品的规模合计占比达到 47%,其次为上证 50、占比 22%。公募指数增强产品的总体规模在经历了 2015 和 2016 年的低谷之后随着市场的回暖逐渐回升,截至 2018 年 9 月,已经达到了 538 亿元。

 
指数增强产品多数能获取稳定的 Alpha 收益,但产品之间正在分化。与所跟踪的指数相比,大部分指数增强产品都能取得一定的超额收益,这体现出了投资经理在市场基准之上   有一定的主动选择能力,从 2013 年至今的统计来看,指数增强产品取得的年化超额收益的均值为 3.81%。但同时产品之间收益的差异性在逐步拉大,指数增强产品超额收益的标准差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市场上好的管理人和好的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步确立。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对比而言,二者各具优势。私募指数增强产品的优点在于不受公募  持仓要求约束,增强的来源可以叠加 T+0 交易,超额收益来源更为多元。同时作为私募产品在激励方面的机制也更好,能更好地与客户利益诉求保持一致。但收益总伴随着风险,私募指数增强产品缺少严格投资范围和跟踪误差限制,可能会出现策略漂移,常规的高水位法业绩报酬可能侵蚀产品的超额收益(尤其在基准指数较为强势的情况下),导致费后收益缺少竞争力。而且私募相关产品实盘业绩较短,将带来评估的困难。
下载App看作者更多精选好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