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ETF专题研究

下载App看作者更多精选好文

2017年受益于港股市场强劲上涨,港股ETF受益剧增。由于跨境ETF的门槛低,交易便利,受更多投资者青睐,本文深度分析2018年港股ETF的运行情况。

  为与港股自身历史 PE 进行比较,我们统计了近 10 年恒生指数的估值变化, 具体情况如下图表所示。自 2008 年 5 月末至今年 5 月末期间,恒生指数PE(TTM)均值为 11.27 倍,均值±一倍标准差为 13.93 倍和 8.61 倍,目前PE 为 11.58 倍,略微高于历史均值;PB 方面,期间均值为 1.48 倍,PB 均值±一倍标准差分别为 1.85 倍和 1.11 倍,目前 PB 为 1.25 倍附近,明显低于历史均值,并逐步朝向下 1 倍标准差位置靠近。整体上看,虽然 2017 年度指数上行趋势明显,但 PE 整体水平仍在历史均值附近,且 PB 更是在历史均值下方,目前港股市场仍处低估状态,估值上尚有一定安全边际。

  迎合投资者需求,南下资金远超北上资金

  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港股低估值、高股息等特性持续吸引内地资金入港,截止 2018 年 5 月 31 日,沪市港股通和深市港股通累计净买入金额分别为 5536 亿元,和 1804 亿元;整体来看,南下资金规模为 7340 亿元, 而北上资金规模为 5087 亿元,南下资金规模远超北上资金。虽然近期受港股震荡调整影响,南向资金总量出现一定下滑,但中长期来看,随着“小米”等稀缺性独角兽标的赴港上市,仍将大概率吸引海外及南下资金持续流入,在增量资金的作用下,香港股市有望中长期持续向好。

  总体来讲,港股市场在经历了 150 余年的发展后,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在全球主要股指震荡加剧的情况下,港 股整体涨幅仍较为明显,同时其风险收益间的匹配度依旧较好。虽然近期 港股成交金额及 AH 溢价指数均有所回落,但无论是横向比较全球股指,还是纵向与港股自身历史数据进行对比,都可以看出其估值水平仍处低位, 投资价值依旧存在。未来随着“小米”等稀缺性标的赴港上市,仍将大概 率吸引海外及南下资金持续流入;但由于港股行业及个股间的日趋分化, 未来对于个股的深耕细作或将更为重要。

  三、投资于港股市场的公募基金分析

  3.1 参与港股市场的公募基金情况简述

  目前对于港股标的配置比重较高的相关基金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通过 QDII 制度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 QDII 基金,其中 QDII-新兴市场基金是最为稳定的将主要资产配置于港股相关标的的基金类型,此外也有部分QDII-全球基金及 QDII-行业基金择机着重配置于港股;另一类为“沪港深” 投资基金,即通过沪港通及深港通机制从而投资于港股标的的相关公募产 品,我们根据各基金的招股说明书,将符合要求的公募基金进行提取并归 入“沪港深”投资基金类型中。

  据 2018 年一季度报显示,目前共有 66 只 QDII 基金在港股上有所配置,而参与港股投资的沪港深基金共有 86 只。我们将港股配置比例超 50的 QDII及沪港深基金的数量进行统计,并与同期配置于港股的 QDII 基金及全部沪港深基金的数量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下左图所示。整体上看,港股投资占比较高的 QDII 及沪港深基金的数量自 17 年二季度起有所增加,而今年占比趋于稳定。从仓位上看(如下右图所示),QDII 基金去年各季度末港股平均配置比例逐步增加;而沪港深基金今年一季度末的平均仓位下降明显,但其整体仓位水平并未明显下降。上述结果侧面反映出,虽然近期港股 配置比例超 50的沪港深基金数量仍相对稳定,但实际上沪港深基金的整体港股仓位占比呈下滑态势,或与今年一季度港股波动加剧有关。

  通过对今年以来各主要类型基金的业绩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沪港深投资基金虽今年以来整体业绩呈现小幅回调(-0.88%),但其跌幅明显小于同期股票型基金(-2.13%)、股票指数型基金(-5.30%)以及混合型基金(- 1.53%);而 QDII-港股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涨幅为 2.85,虽低于 QDII-美股基金(3.82%)的涨幅,但与 QDII-全球(0.46%)及 QDII- 欧股基金(-7.37%)相比,优势仍较为明显。此外,从收益及风险的匹配度上看,QDII 基金中,QDII-美股及 QDII-港股基金今年以来的风险收益匹配度较好,而沪港深投资基金亦相对领先于投资于国内市场的权益类基金。

下载App看作者更多精选好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