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摊余成本法相对应的是以市值法计算估值。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及债券基金采用市值法计算估值,将投资组合中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每日反映在净值中。而货币基金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通过市场价格变动获得资本增值不是主要目的,因此采用摊余成本 法平滑市场波动,给投资者呈现出稳定正收益。
为了便于投资者理解和比较货币基金份额收益,货币基金普遍公布7日年化收益率和万 份基金收益。7日年化收益率是货币基金最近7日的平均年化收益;万份基金收益是当日每万份基金份额(总净值1万元)实现的收益金额。
2、 收益特性:过往货币基金收益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与银行存款承诺利息收益不同,货币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但由于流动性优于定期存款,同时收益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图5),货币基金代替存款成为了投资者进行现金管理的最佳选择。
3、 收益特性:与其他基金相比,货币基金收益较低、波动较小
与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及债券基金相比,货币基金收益较低、波动更小、更加稳定。从图6可以看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长期收益明显高于债券基金及货币基金,同时收益波动大:指数在2015年牛市中迅速冲高,见顶后大幅回落。
债券基金与货币基金相比,长期收益及收益波动也相对较大。从图6可以看出,在某些市场阶段,债券基金指数出现回撤,表明在这些阶段持有债券基金可能出现亏损,而过往持有货币基金几乎不可能出现亏损:过往国内货币基金每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为正, 仅有两只基金在2006年出现了一天当日万份基金收益亏损(在亏损发生的时间段两只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每日仍保持为正)。
4、 收益特性:货币基金会出现“收益释放”的现象
虽然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大部分时间波动较小,但有时7日年化收益率会突然飙 升至6%以上,甚至在某些交易日突破10%,这种现象被称为“收益释放”。
“收益释放”并非经常发生,图7中标明了2013年初至2017年末每日全市场货币基金平均7日收益率(年化),单日年化收益超越6%的交易日仅占4%,超越8%的交易日仅有18天。
“收益释放”可能由两种原因造成:
在季末、年末等时点,由于资金面紧张、市场整体利率升高,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随之抬升。
利率下降时债券的市场价格升高,基金经理将市场价格高于成本价的债券卖出,提前兑现浮盈。
通过兑现浮盈进行“收益释放”有一定的可控性:
“收益释放”可能是由于基金面临大额赎回,卖出浮盈债券增加流动性;也可能是出于营销宣传的考虑,集中卖出浮盈债券,抬高收益率以寻求市场关注。
主动进行“收益释放”可能会影响基金的后续收益,因为基金经理卖出浮盈债券后, 现金并不一定被投资者赎回,这些现金再买入其他债券资产时,将面临较高的买入成本。因此投资者不应该将“收益释放”作为选择货币基金的依据。
四、 货币基金的风险
货币基金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流动性风险与投资组合风险。流动性风险指基金管理人需要折价变现非流动性资产应对赎回造成净资产损失的风险;投资组合风险指由于利率飙升、违约事件等造成净资产损失的风险。
由于货币基金注重安全性,流动性风险与投资组合风险相对较小,净资产发生损失后, 基金公司可以用风险准备金及固有资金弥补损失、补充流动性。只要对风险事件进行有效处理,投资者即便当日收益率较低,也一般不会发生单日亏损。不过,如果基金公司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过大,出现风险事件后无法进行有效处理,投资者就可能面临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