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源:招商证券研究部
作 者:宗乐、曾凯羚
一、货币基金简介
货币基金全名为“货币市场基金”,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
货币市场工具与资本市场工具相对应,资本市场工具指股票、债券和基金等 1 年期以上的中长期金融工具。而货币市场工具指期限小于或等于 1 年的债务工具,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等。
与其他资本市场工具相比,货币市场工具流动性较高,风险较低。因此,各类型基金相比较,投资货币市场工具的货币基金风险低于投资其他资本市场工具的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及 QDII 基金。从图 1 中可以看出,各类基金年度收益波动体现了风险差异:货币基金每年度平均收益均为正;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和 QDII 基金每年度收益波动较大,在有些年份产生亏损。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货币基金每季度平均收益(未年化)在 0.3–1.3%之间波动,未曾产生季度亏损。不过,与银行存款承诺利息收益不同,货币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 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二、货币基金的起源与发展
1971 年,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基金产生于美国。当时美联储逐步取消对大额存款的利率管制,但 Q 条款仍将小额存款利率上限限制在低水平,因此机构才能进入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收益高于个人投资者储蓄利率收益。货币基金将银行间市场收益让渡给个人投资者,收益优于储蓄存款,因而逐渐成为投资者的现金管理工具。
1982 年 Q 条款修订后,银行相继推出高收益存款账户,货币基金收益优势消失,规模缩水。
1983 年,《投资公司法》中的 Rule 2a-7 允许货币基金使用摊余成本法代替市值法计算净值,摊余成本法可以平滑市场波动对货币基金收益率的影响,使货币基金的收益更加稳定,强化了其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优势。
1994 年,美联储大幅加息,银行存款账户由于主要持有固定利率资产,收益再次落后于对市场利率反应更灵敏的货币基金,加上货币基金可以网上申赎的便利,货币基金开始了新一轮高速增长。
2003 年,国内第一只货币基金成立,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净值,成为个人投资者获取银行间市场收益的工具。由于流动性好、收益高于银行存款,货币基金逐渐替代银行存款成为投资者的现金管理工具。
2013 年 5 月,天弘基金和支付宝合作的天弘增利宝基金(后更名“天弘余额宝”)成立, 支付宝使用者可以用支付宝余额便利地申购天弘增利宝。凭借支付宝积累的客户基础及App 交易的便利,天弘增利宝基金在年末跃升成为市场中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并保持至今。
2013 年以来,货币基金整体管理规模及占公募基金总规模比例呈上升趋势(图 3)。截止 2017 年 12 月 31 日,市场上共有 395 只公募货币基金,总规模 7.1 万亿,占公募基金总管理规模 61.8%(图 4)。
2018年,易方达基金公司上报了国内第一只市值法货币基金。市值法货币基金采用公允价值估值,不再维持1元净值,净值将反映基金资产的实际价值。
三、货币基金的收益
1、 货币基金以摊余成本法计算收益
与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及债券基金不同,货币基金的收益不按净值计价,而是净值保持为1元,通过摊余成本法计算出每日收益率,向投资者分红。
为了减轻投资者每日进行红利再投资的负担,货币基金一般在基金合同中将收益分配的 方式约定为红利再投资,每日分红再投资买入基金份额,因此投资者持有的份额数量不 断增加。
货币基金以摊余成本法计算净值,即资产以买入成本计算估值,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 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例如:基 金以X-a元的价格买入一个每季度票息为Y元、期末返还本金X的债券,如果该债券还有10天到期还本付息,则将Y+a元除以10天,将收益摊销到每一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