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传统模式下,基金和持有人是怎么结缘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突发奇想,就想写写基金是怎么做销售的,主要就是让大家了解一下怎么就跟持有的基金结缘的,也就是基金怎么卖到你手上的。缘分可能千奇百怪,柠檬君就讲讲传统的模式。

选品:红红火火

基金公司有很多的基金,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得到强有力的推广支持的。基金公司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投入资源也要考虑回报,毕竟KPI也在那儿摆着。所以基金公司的宣传,一般分为新基金的新发宣传和老基金的持续营销。

一家基金公司能同时维持3-5条战线就很不错了,甚至小点的公司维持这些都很吃力,所以重点产品肯定是要精选的,传统模式下,选品的原则也很简单:“什么基金业绩好”“什么主题火”就推什么。

大家也能看得到,新发基金主要都是各家的“当红基金经理”拟任基金经理,或者跟市场当红的主题相关。而持续营销的老基金,也是中短期业绩好的,主题在当前比较火热的近乎占据所有资源。

这样简单的逻辑,其实也很好理解,对于销售的考核就是销量,当然是什么好卖那就卖什么,至于好赚的基金,也很难看出来,那至少还是把握一个好卖的原则。

推品:包装艺术

在策划宣传的时候,“卖点”就成为唯一目标。可能有些做策划的人,做销售的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策划和销售,不是那么懂投研,对于基金产品的理解不够深,所以呈现的样子更偏向于他们的理想型,而不是基金的本貌。

传统模式下,比较常见的偏差:

一是把时代的贝塔当成基金经理个人的阿尔法,看得过高;

二是生拉硬靠,把基金经理装扮成自己的“理想型”

三是与行情情绪共振,过于激动,滔滔不绝。

可能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样子吧,或者觉得大家喜欢的才是好的,至于是不是真实的样子,并不是那么重要。能够总结归纳,还原本真,触达投资者的并不多见。

卖品:渠道依赖

将选好的产品包装好了,最后的环节就是销售了。基金公司普遍依赖渠道来进行销售,主动进行基金投资的投资者比较少,基金公司也很难掌握这些投资者。新发基金基本上就是依靠银行,老基金能依托的渠道多点,但是想放量也不是那么容易。

在“宅家牛”之前,这种依赖更严重,互联网渠道虽然也发展不少年,但是新发还是搞不定,还是得靠银行、券商的人海战术,才能触达潜在的客户并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

相信看到这里的不少基金投资者,也是从银行开始买基金的。当初也是看到了一些打动人心的资料,然后就开始跟基金结缘了。

“宅家牛”之后,互联网渠道的力量有飞跃式提升,不过也还是更偏重于老基金的持续营销方面。互联网渠道也有很多创新,但是传统模式依旧是主流,可能不少基金公司都没有意识到要转变。

现在很多人的反感和厌恶,也正源于此。这种传统模式太陈旧了,基础还是增量时代,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买基金,,“卖点”够刺激,能完成中短期的任务就行,并不会过多考虑长远的问题。而存量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逐渐成熟起来的基金投资者看得很透。

时代变了,至少在互联网渠道,这套传统模式行不太通了。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