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选基金?那就选最便宜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5

很多投资者一定都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眼前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基金或者理财产品可供挑选,那我究竟应该选哪个才好呢?

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一些理财或者投资顾问,最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这取决于你的需求。如果你想要高回报,那可以考虑选这个科技基金。如果你想要比较稳的,回撤比较小的,那可以考虑这个债券基金。如果你对某个行业特别看好,那可以选择这个行业或者主题基金。

然而很少有理财顾问会告诉你:你应该先比较一下这些基金的费率,选一个费率比较低的基金。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买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不去看它的价格,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比如我们不管是买双鞋,买辆车,去饭店吃顿饭,或者选一个旅游套餐,价格都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偏偏在选购基金这个交易里,很少人意识到自己也需要仔细分析基金的价格(也就是基民所付的费用),并货比三家。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背后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买基金时,其实也是在购物。实际的情况是消费者正在购买金融产品,但很多人却觉得自己在投资,因此他更在意未来的投资回报,却忘记了费用对自己来说至少同样重要。其次,有一些金融产品体现出一定的凡勃伦效应,那就是价格越高,需求反而越高。这是因为,如果卖方能够成功营造出某种金融产品的稀缺性,那么就会有投资者愿意像追逐爱马仕包包那样追捧他们认定稀缺的投资品。

我记得在好几年前,有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兜售一个基于蚂蚁金服的基金产品。该基金的投资策略就是在私募市场购买蚂蚁金服的股份,并寄望在蚂蚁金服上市后卖出获利。虽然投资策略很简单,但是收费很高,有申购费,管理费和业绩分成,还有锁定期。乍一看,很难让人相信竟然会有投资者愿意购买收费如此霸道的基金。但当时很多人都极度看好蚂蚁金服上市后股价会大涨,而市场上购买蚂蚁金服的渠道很有限,因此即使该基金收费很贵,也有很多人愿意买单。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凡勃伦效应产品:当时蚂蚁金服股份的稀缺性,造就了投资者不计成本的竞购该产品。

问题在于,在现实中,很少有投资标的真的那么稀缺。如果真的碰到了真正稀缺的投资机会,只是付出高费用也未必能获得。因此在资本市场里,很多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就是:付出稀缺品的价格,却获得一个很普通的投资产品,或者甚至比普通更糟糕的产品。比如在上文中提到的蚂蚁金服基金,到最后公司没有上市,因此投资者不光没有获得任何投资回报,付出了不少费用,还损失了机会成本。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呢?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只挑最便宜的基金购买。大致来说,购买任何一个基金,可能涉及到的费用包括:申购费、管理费、托管费、赎回费。如果是通过第三方理财顾问购买的话,还需要加上理财顾问收取的费用。挑选最便宜的基金购买,就是指把所有这些费用全都厘清,然后横向比较以后选最便宜的基金购买。

我知道,有不少读者肯定会产生疑问:在如此复杂的金融世界里,用如此简单的规则去挑选投资目标,能管用么?事实上,这条看似简单的的投资规则,背后却有着大智慧。

有很多统计研究显示,收费高的基金业绩更差,收费低的基金业绩更好。比如晨星公司的研究员统计(Kinnel, 2016)了2010-2015年间美国所有的公募基金,发现费用越低,业绩越好的规律普遍存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基金里。不管是投资美国股市、美国外股市、或者股债平衡基金,这个规律都是一致的。

为什么收费越贵的基金,往往给基民的回报也越差?这背后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基金经理和理财顾问的收费,和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是相互矛盾的,本质上是零和博弈。基金经理获得的投资毛回报,需要扣除各种费用以后,最后才是投资者能够拿到手的净回报。基金经理收费高了,投资者拿到手的净回报自然就少了。

其次,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确实出色,能够获得远高于平均水平的超额回报,那么他多收点费用本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市场上的基金经理数量众多,到最后真正能持续战胜市场的优秀经理,实属凤毛麟角。

举例来说,截至2023年4月,中国的公募基金市场有1314只封闭式基金和9599只开放式基金,两者加起来超过1万只。私募基金行业的数量更大。同样截至2023年4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多达8658家,管理的基金数量达到99775,即接近10万只。以上只是投资二级证券市场的基金数量,还没有包括投资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如此众多的基金经理,可能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王巴菲特再世,但现实的讲,有多少人真正有能力战胜市场创造超额回报?这恰恰是基民投资者遇到的窘境:付了法拉利或者奔驰的价格,却得到一辆丰田卡罗拉。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投资知识和经验有限的投资者来说,更好的选择是尽量挑最便宜的基金购买。当然前提是该基金需要满足一些基本要求,比如是公募基金,资金管理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有一定投资历史,投资策略是相对来说风险比较低的多元分散的宽基指数。顺着这个逻辑去选基金,你不一定会选到投资业绩好到爆的基金,但可以有效避免踩坑,避开那些收费既贵,业绩又差的基金。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

参考资料:

David Nanigian, The Historical Record on Active vs. Passive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pr 2022

Russel Kinnel, How Fund Fees are the Best Predictor of Returns, 2016

全部讨论

2023-06-23 12:18

投资赚钱的重要法则是分散配置,才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在市场上涨时获取满意的收益,风险管理是每个投资者在投资时都需要努力学习的重要课程,风险管理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投资收益的差异,也间接影响了投资者能否长期在市场中存活。

2023-06-23 11:36

支持,伍老师说得好!

2023-06-24 07:27

未来业绩难测,费用低则是实实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