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十年,幸福并不理所当然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10喜欢:8

余额宝十周年了!

不经意间,发现 2023 年的这个 6 月,原来是个大日子。

作为一个老基民,从余额宝上线伊始,就开始关注它。我查了一下我的推送,在 2013 年6 月 23 日,我以《》为题写了当时一种货币基金收益率暴涨的现象,感叹了一嘴:

最近和支付宝联合搞余额宝的天弘增利宝,最新7天收益5.22%相当不低了

而这之后,余额宝也伴随笔者的投资之旅不断成长,时至如今我还有相当资金存在余额宝中,对其自然是有深深的感情的。

十年后回首余额宝,回看当时写的一些分析,重新捡回了一些我这个老基民都快淡忘的过去,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当下基民的幸福,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类似余额宝这样的一个个创新基金产品不断开拓出来的

一、体验

虽然余额宝的崛起,2013 年“钱荒”下 6 字头的 7 日年化收益功不可没,但是站在十年后回首余额宝的崛起,我依然更愿意将“体验”放在最前。

是的,十年之后的我,甚至已经淡忘了当年余额宝的体验让我有多惊艳,让我忘记了曾经的货基基民,面对的是怎样的持有环境。

2013 年的中国金融市场,大客户依然是最重要的群体,银行们为 50 万+的用户提供 VIP 服务,普通人要想买个银行理财产品,起板要 5 万元;至于基金业的货币基金,虽然先天是一个低门槛的产品,但基金公司们当时大力发展的是针对大客户的 B 份额,并提供更低廉的费率。

毕竟,“普惠金融”这个概念真正深入人心,要等到两年后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在2013 年的那个时代,货币基金的持有体验很糟。

糟在何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那时主流的货币基金,采取的是每个月结算一次,一次性派发利息的机制,以至于许多新基民买了货币基金会诧异,为何连续几天看不到收益。

逐日计息并体现在账户之中,余额宝是领军者。在 2013 年 7 月 2 日的的推文《余额宝逐日计息,还是阿里懂人心》中,我对此赞誉有加,并附上了下面这张账户截图。每天有收益这样一件对于新基民近乎于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当时就是一个极大的体验突破。

当然,余额宝的体验创新,决不仅仅于此。

又比如在当时,一旦遇上“十一”、“五一”长假,货币基金的净值和收益公布也会暂停,所有的收益数据会汇总到长假最后一天才公布。而依然是余额宝,节假日照常公布,体验极好。

更不要说,余额宝T+0 支取以及用余额宝直接消费,这些功能更是刷新了余额宝这款货币基金的使用场景。

上述两个功能,余额宝并不能算首创,T+0支取,此前就有某家银行作为创新业务推行过类似功能,至于余额宝消费,其实在美国的货币基金同行中,货基可以开支票支付也是司空见惯。但不可否认的是,余额宝将相关的功能体验做到了极佳的程度,让余额宝账户中可能只能几千甚至几百元的普通基民,也享受到了许多曾经大客户才能享受到的体验,余额宝作为一个“金融普惠”的“现象级”产品,名副其实。

二、普惠金融

实际上,余额宝更有魅力的创新之处,在于普惠金融。普惠的是金融,而不仅仅是体验。

余额宝作为一款货币市场基金,在 2013 年能提供 6%+的年化收益和近乎准现金的流动性,同时主要面向银行服务不到的普惠人群,这是其真正的“爆点”所在。余额宝最新公布的数据仍显示,其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一半,人均持仓金额不到7000元。

在余额宝出现之前,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对于手中的闲钱,要么选择利率极低的银行活期存款,要么凑够 5 万起点才能尝试银行理财产品。至于货币基金,截至 2012 年末,所有非B 类机构份额累计的持有户数不过区区238.8 万户而已。

毫无疑问,是余额宝和之后众多的“宝宝们”,让普通人,也获得了兼顾相对高收益和流动性的更佳流动性管理工具。

站在 2023 年的当下,也许许多人根本都未曾意识到过,余额宝这样一个极佳的创新,甚至在当年被上纲上线的质疑,质疑其推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这种质疑的逻辑,是认为原本老百姓只能存活期获得低利率的闲钱,因为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存在,可以被聚拢后与银行谈判获得更高的银行存单收益,这将推高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进而推高银行拆借给企业的借贷利率,对经济不利。

这样一种在十年后看来极为“操蛋”的逻辑,但在当时的银行业,却极有市场——毕竟谁也不希望改变,往困难的方向去被改变。

当时的我,难以理解普通人获得更高的基金收益有什么错,不过人微言轻,所以在2014 年 3 月遇到了被尊称为中国“基金业”之父的王连洲老先生时,就特地请教了老先生对此的观点,并写下了《》这篇推送。

老先生在当时提出的观点,其实就是“普惠金融”的论点,他认为:

余额宝的出现,推动了普惠金融,增加了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是符合十八大精神的。

当年美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货币市场基金刚刚崛起的时候,对银行冲击也很大,但是伴随银行纷纷改善服务,推出各种创新金融产品从2000年到2012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与活期存款之比,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从接近100%下降到30%左右。货币市场基金并没有成为冲垮银行存款的洪水猛兽,反而成为促使银行改善服务的催化剂。

所以在那篇文章中,我也表达了我自己的观点:

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是国家方方面面需要承担的责任,尤其是日子好过的银行,以及设定20%准备金率的央行,没理由要依靠牺牲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压低存款利率来完成。

后面的事儿,大家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意识到了普惠金融的意义,意识到了广大普通人的金融需求,并纷纷跟进推出了一个个“类宝宝”产品,王老先生当年说的“促使银行改善服务的催化剂”,的确梦想照进现实。

赚钱效应

这些年,基金业大发展,尤其是 2019 年至 2020 年的全面牛市,更是吸引了大量新基民入市。

但 2021 年的结构牛市、2022 年的全面熊市,以及 2023 年迄今的熬底挣扎,让越来越多的基民意识到了买基金赚钱的“艰辛”。

是的,虽然这些年各类股票类基金规模快速膨胀,许多百亿顶流的基金经理也成为明星,但就整个基金产业而言,带给基金的赚钱效应,却远称不上令人满意——如果我们抛开具有欺骗性的净值曲线,而关注真正持有人的净利润数据,则更是如此。

笔者统计了 2013 年至 2022 年这十年里面合计18418 只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的累计净利润,合计 3.9 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就贡献了 1.6 万亿元。

而细看众多货币基金,天弘余额宝以2485.5 亿元独占鳌头,第二名404.49 亿元的利润连他的一个零头都不到。加上余额宝平台上接入的其他货币基金,余额宝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23年5月1日,十年间累计为用户赚的收益超3867亿元,相当于每天为国人赚了1亿的零花钱。

熊市的残酷,让许多人意识到,通过基金赚钱,并不理所当然。

在这背景下,余额宝们,至少提供了一种确定性。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一众货币基金贡献利润,承担基金业赚钱效应颜面担当的角色,过去十年中国基金业的赚钱效应,会要难看许多。

更多的并不理所当然

余额宝诞生这十年,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创新,太多更好的体验,以至于许多的东西,都让现代的基民都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我这样的老基民,也要回顾往昔,回顾当年写下的文章,才能重新认识到这种“并不理所当然”的幸福。

而这种幸福,其实是有赖于像蚂蚁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不断地开拓创新。

被余额宝勾起的记忆,让我想起了更多的“并不理所当然”。

正如作为经历过基金申购最低 4 折时代的老基民,我知道如今近乎行规的申购 1 折并不理所当然,而是来自于蚂蚁当年的破冰;

正如作为尝试过邮局汇款网购的老网民,我知道如今便捷到无以复加的二维码支付,并不理所当然,同样来自于蚂蚁的创新;

正如作为尝试过在便利店支付水电煤账单的我,深知线上缴纳水电煤账单的便捷,并不理所当然,同样要感谢支付宝的创新;

这十年,互联网科技带来的太多创新,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许多并不理所当然的“幸福”变成了“常态”。

下一个并不理所当然的幸福会是什么?我期待ing

全部讨论

2023-06-14 08:11

余额宝十周年了吧
马云先生创立的蚂蚁金服旗下的
余额宝招财宝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命运
从这个层面上说
马云先生是我的贵人

2023-06-14 10:57

这十年,互联网科技带来的太多创新,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许多并不理所当然的“幸福”变成了“常态”。
下一个并不理所当然的幸福会是什么?我期待ing

2023-06-14 07:46

钱荒十周年

2023-06-14 07:40

好啰嗦

2023-06-16 10:39

确实,余额宝是真让我接触并且喜欢上了理财这回事以前只知道傻乎乎的存银行

2023-06-14 21:03

马云先生,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023-06-14 14:04

比十年炒股,亏本金30个点,强太多了

2023-06-14 07:59

写得好。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