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pua成配置工具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1

1.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都出来了,其中国防预算增长7.2%,前值为7.1%。

全球各国军费开支占GDP比例约2.4%,特别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从欧洲到亚洲都在大幅增加军事支出预算, 中国长期以来军费开支占GDP一直稳定在1.3%-1.4%,未来提升空间还很大。

飞机大炮不是一天两天能造出来的,需要提前储备,且不断更新。希望这个预期的提升,对于军工持有人来说是一个信心的加强。

今天军工行业领涨1.36%,今年以来申万军工行业涨幅有11.81%,在31个行业里排名第7。不过军工行业波动较大,能在里面赚到钱的人不多,如果未来短期内涨的比较多,也可以考虑做个大的波段。

2.主动基金变成配置型工具了

这几年各种“主题”的主动基金发的很多,做全行业均衡策略,纯粹自下而上的新基金比较少。(虽然每个基金经理都说自己是自下而上)

最近在听机构调研,说现在机构偏向发主题基金,本质上是因为主题基金容易上规模,不然基金经理完不成KPI职位也保不住,主动的主题基金也是配置型工具。

为什么容易上规模?

一是名字看起来好理解,投资者好接受,二来主题基金主要聚焦在某个主题和概念上,波动性高,短期排名容易靠前,业绩拿出来好宣传,从投资的人性角度上大家更容易追。

比如前几年的兰兰的医药、坤坤的白酒,松松的芯片,这种主题/行业标记的记忆点让人深刻。

但纯粹自下而上的全行业选股,并不是那么好做,说白了没有标签,短期业绩也很难出彩,不好上规模,基金经理有业绩考核压力,基民又没那么多耐心。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觉得把主题主动基金看成一种配置型工具也是一个思路,但这个思路里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主题主动基金的名字好理解,但不同主题的基金差别会比较大。比如“军工主题基金”这种比较简单,就是围绕军工来投,无非是买的是大飞机还是船舶、相关零部件等。但如果是“新兴产业”这种泛主题,就名字上就没那么好理解了。

再比如最近很火的“数字经济”,这其实也是个很宽泛的概念,而不是具体某一、两个行业。我们这几年常看到的解读数字经济是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都相关。

顺手举例一个“数字经济”主题基金:

可以看到前十大重仓基本都是新能源,光伏占了一大半。如果大家锚定买的数字经济是大数据,那结果就有偏差了。

(2) 市场上的主题基金有主动也有被动,比如医药主题股票基金是行业主动基金,而医药主题指数基金是属于被动基金。

从配置思路上,选择主动还是被动,是要看这个行业/主题超额收益的获取是否容易。

比如行业处在成熟期和爆发初期的时候选被动更好,前者是行业格局短期变化不会太大,例如白酒。后者是爆发初期beta好赚钱,炒的就是估值,例如前几年的新能源

选择主动基金,更适合在投资壁垒比较高的行业,比如医药,或者是行业处在转型期,逐渐产生分化,比如现在的新能源

以今天行业涨跌幅来看

电力设备领涨1.82%,这里面主要是光伏涨了有近4%,而电池、电网涨幅不到1%,另外新能车几乎没涨。

整个新能源板块经历了过去几年爆发期,现在逐步开始分化,细分的板块也很多,未来新能源仍然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支柱,只不过究竟哪个细分领域会更好,现在谁也说不清。

自己看不清的东西,不如买点主动基金,当然如果自己能有对行业的深度研究,很多配置的被动指数也是更灵活的选择。

3. 市场涨跌

市场温度40.08摄氏度,处于正常偏低的位置。

周末博格统计了一下目前核心指数的估值分位:参考如下

建议感兴趣的先阅读原文:

核心指数估值水平:沪深300、中证500、恒生指数、标普500、纳指100、恒生指数、创业板(2023年3月6日)

有个朋友看了文章后留言问:

目前这个点位,除了中证1000和恒生国企两个指数尚可投入,其他指数都不同程度高估了,是这样么?

答:千万不要这样理解。

低估是提供购买的安全边界,不是决策条件。

投资逻辑是选好行业,在低估值的时候买入;例如,医药我长期看好,现在估值低可以买入;银行我不看好,现在估值低也不买!对于指数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为了买低估,而去买低估。

@喜胖不胖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