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爽点”的快餐式读书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7喜欢:10

——读书的4个层次:享受知识、吸收知识、串联知识、输出知识

 

1

2021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读25本书,实际上我2022年读了33本,另外有十几本书看一半弃了。我还在得到和樊登听了上百本书。

 

本来是有机会解锁“一年50本书”成就的,但是《纳瓦尔宝典》告诉我,看书的目的不是追求数量,而在于你吸收了多少,经典好书应该反复看。

 

《有限与无限游戏》教会我,追求一年看多少本书,是一种与别人进行的有限游戏,终身学习才是自己的无限游戏。

 

《灵性的觉醒》教会我,发朋友圈炫耀自己看过多少书是“小我”的需求,喂饱了“小我”,却容易让“本我”迷失。

 

我逐渐意识到,追求看书的不应该数量,而是应该追求质量。所以后来我就不再追求读书数量了,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整理读书笔记,写读书思考。

 

2

看书时,从书上获得了一些知识,我们就会觉得有一种获得感和满足感,觉得看书很有用,于是追求看更多的书,不断的刺激“爽点”。

 

但实际上,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我们可能并没有执行,没有利用好。

 

从我自己来说,比如书上告诉我要非暴力沟通,但我根本没有去做,那么看这个书是其实没有用的。再比如我看了十几本育儿书,但实际上我吸收的育儿知识很少,使用的更少,还是老对孩子发脾气。

 

所谓的收获了知识,带给我们的其实只是一种短期的快感,这种快感的刺激,和其他类型的刺激,诸如刷视频、打游戏,本质上没有太多区别。

 

特别是一些听书软件和知识型视频,快速便捷的满足了我们获得知识的快感。但是听完之后,我们真正吸收了多少呢?我自己的经验,2022年我听了上百本书,真正吸收的知识可能还不如读2本书。听书变成了“快餐式读书”,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吸收不了什么养分

 

当然,看书应该比打游戏、刷视频是更胜一筹的,看书的获得的快感更加平缓,不像看刷视频那么强烈,成瘾性没那么强。

 

而且即使你不去主动利用书上学到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只是这种影响的效率有点低!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读完一本书,你觉得认可书中的内容,想要吸收知识,那么读书就应该少一点、慢一点,多读好书、读经典书,而不是去追求数量,追求收获知识的快感。

 

还应该把书读深、读厚,多思考,做些读书笔记,吸收知识,使用知识。

 

至于发朋友圈嘛,如果这能帮助你保持读书的习惯,那么我觉得发一发也是可以的。任何习惯都可以分解为4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发朋友圈就属于奖励环节。

 

3

如果说享受学习的快感,是在第一层;

学会知识、用好知识,就是第二层;

第三层,则是将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搭建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然后你就会在这个网络中不断的填补,这就是查理芒格说的知识栅格理论。

 

第四层,或许是输出自己的原创知识?

 

4

2023年我希望自己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不能什么书都看了,重点先看看豆瓣250吧。我会保持每天稳定的看书时长,但不追求数量。

 

如果在书上看到我觉得有用的知识,我会多做笔记,多思考,将这些知识用于完善我的体系,用于实践。

 

我也会努力做一些输出,把学来知识串联起来,变成新的知识,变成我的原创知识,并发布在公主号【极简幸福】,欢迎大家关注

 

附:2022年我的推荐书目:

《Headspace冥想正念手册》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有限与无限游戏》

《纳瓦尔宝典》

《人生的智慧》

《你好,小孩》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浪潮之巅》

《渴望生活;梵高传》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全部讨论

2023-01-06 09:59

我都不发朋友圈,写书评当输出发豆瓣。

2023-01-06 08:18

你这也是发圈啊

2023-01-17 00:14

2023-01-06 09:02

知行合一

2023-01-06 08:17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这本书我看了三分之一后面看不下去了

2023-01-05 23:26

读书不是追求快感,而是为了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