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规律….2023年一定能赚钱?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5喜欢:6

一、市场温度

2022年11月8日,市场温度30.59℃,比上一个交易日降温约0.3℃。

全市场交易量降到8360亿了,连着大涨几天,热度有点降下来了。

今天南下资金继续流入近42亿港币,这11月才刚过一周,南下(本月)累计流入已经达到378.54亿港币了,而同期北向资金是净流出38.25亿元。

11月7日,HK的立fa会消息表示,争取明年第二季度为香港上市发行人增设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

以后人民币就可以直接买港股了!

我们目前的互联互通政策,是内地投资者开通了港股通交易后,在买卖港股时,先将人民币兑换成港币后才能进行交易,只不过我们买卖的时候感受不到这个过程,因为券商后台系统帮我们完成了。

但不可能避免的是会存在汇率的差异,比如喜胖的账户上有10w人名币,按照当天汇率,(假设)喜胖能兑换11w港币,但实际能买入的股票上限金额不是11w,而是10.7w(左右)。

因为结算机构需要保留一部分现金对冲汇率波动。

以后如果真的能开设人民币柜台,那就无需换汇了,直接用人民币买,港股通使用效率提高了。

至于能否提升港股整体的流动性,目前还需要打个问号。

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

因为目前港币还是联系(美元)汇率政策,美元流动性会直接影响港股,政策目前在做的是逐步改变这种影响,用人名币的流动性来影响港股市场。

今天看到兴业证券统计的一个数据,说2006年至今,公募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从未出现过连续两年为负的现象。

关键词:“从未出现”、“连续两年亏钱”

截至11月4日,今年偏股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与2011年和2018年相当,都是亏20%左右

但自2006年以来,每当公募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为负后,次年的业绩均可以回正。

注意啊,这里说的是市场收益“回正”,不是说每个投资者都能“回本”或者“赚钱”。

具体我们来看,2011年偏股型、混合型基金在大幅下跌后,次年的2012年并没有大幅反弹,但是全年收益“回正”了。

例如你2011年亏24%,2012年市场整体收益回正,你赚5%,但总体2011-2012年投资总额依然是亏损的。

而2018年偏股型、混合型基金在大幅下跌24%左右后,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反弹力度都很高(2019年44%,2020年51%),不仅“回正”,且如果一直持有(哪怕从2018年高点买入),还能赚钱。

历史会重演吗?再跌两个月,明年一定能赚钱?

那是按照2012年的剧本?还是2019年的剧本?还是说,历史总是用来突破的?

我觉得从概率上来说,明年“回正”的几率还比较大,比如涨个5%、8%都叫回正。

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回本”不一定,此处的“回本”是以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基准。截至今日收盘,偏股基金 (930950.CSI)的收益为-20.16%,那明年至少要涨25%才能回本,这个难度不小。

另外,上图还统计了新基金发行规模和基金业绩的关系: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发行规模和基金前2个月的业绩有较强的正相关性,2008年至今,二者的相关系数超70%。

短期上涨越多的基金,越好卖,但长期来看,这是个负贡献度。

切记不要追涨。

二、行业温度

今天申万一级行业跌多涨少,上涨行业里主要是计算机板块上涨1个点,其中数字经济、信创等比较硬一些,下跌板块里食品饮料跌了1.5%,其中白酒跌的多一些,另外芯片也跌了1%。

另外说个事,博格最近几个月一直在(日定投)定投恒生科技(500块)、恒生医疗(500块)、芯片ETF联接(500块),最近把芯片的定投给停了,主要是因为芯片涨了不少, 原来持有的蜘蛛侠组合(现在叫科技侠)里芯片配置不少。

结合自己仓位+短期反弹,暂停定投。

(只是公开操作,不代表预测。)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喜胖不胖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2022-11-08 18:44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次破历史,连续两年亏

2022-11-09 22:44

什么时候能把港股通的红利税降降

2022-11-09 03:49

港市对标十年国债挺好,比对标美债强,以我为主。

2022-11-08 19:38

南下资金好几年净流入了,啥时候能买光港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