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与“卡脖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摘要:

1、“走出去”的光伏:占据较大海外市场的中国光伏技术持续突破,目前TOPCon已经开始量产,TOPCon激光SE设备开始出货,正在新技术推广的红利期,先行者的盈利优势得到进一步确认。

2、“卡脖子”的工业母机:我国机床国产化程度不高,存在断供卡脖子、进口依赖度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等问题,潜在提升空间大。

3、国内经济在环比企稳改善的过程中,但增长中枢的显著抬升需要新的条件出现。经济增长中枢的抬高需要消费和地产趋势增速的进一步打开。

正文:

10月25日,A股早盘经历过山车后,下午盘趋于平静,沪指回落绿盘后横盘窄震,创业板指则受东财大跌影响较为弱势。盘面上,赛道股仍是指数晴雨表,汽车及光伏新技术方向成为日内最强音;消费蓝筹开始缓跌后指数企稳,医疗、化工、教育、证券跌幅居前。

上证指数收跌0.04%报2976.28点;深证成指收跌0.51%报10639.82点;创业板指收跌0.95%报2314.55点;沪深300收跌0.16%报3627.45点;科创50收涨0.19%报971.33点;上证50收涨0.1%报2394.92点;万得全A收跌0.21%报4660.99点。

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28.45亿元,终结连续6日减仓态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2.5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5.89亿元。

数据来源:wind

三季度全国GDP增速反弹至3.9%。建筑业贡献率上抬,地产、住宿餐饮拖累有所减弱。公共部门推动投资反弹,基建投资增速仍强,带动工业生产转好;民间投资偏弱,制造业投资增速与上月持平;保交楼提振地产投资,但降幅仍大。散发公共卫生事件点多面广,服务业生产增速走低,必需、可选消费同步走弱,失业率边际反弹。三季度政策承托经济回稳,但私人部门能力与意愿仍偏弱。

广发宏观团队指出,国内经济在环比企稳改善的过程中,但增长中枢的显著抬升需要新的条件出现。经济增长中枢的抬高需要消费和地产趋势增速的进一步打开,这分别涉及区域公共卫生事件约束的继续弱化,以及地产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未来仍需进一步跟踪。

光伏机械汽车板块目前表现亮眼。光伏方面,目前TOPCon已经开始量产,TOPCon激光SE设备开始出货,正在新技术推广的红利期。进入下半年,先行者的盈利优势得到进一步确认。汽车板块上涨或由于短期三季报高增速落地+板块持续超跌,11月广州车展为潜在催化,供应链自主可控是长期景气支持。

数据来源:wind

光伏电池片的技术进步是光伏各环节众多技术迭代中影响最大的方向,继PERC电池实现普及并逐渐接近其理论极限后,TOPCon、HJT、HPBC为代表的新型电池技术受到更多关注。TOPCon在PERC的基础上更换为N型衬底,增加隧穿氧化层及多晶硅层,降低载流子复合,实现效率的显著提升。2022-2023年行业将迎来TOPCon产能大规模扩张。电池片环节技术迭代带动设备更新换代,带动行业持续景气。可关注光伏50ETF(159864)。(详见《梁杏:能源危机持续,关注煤光组合》)

10月25日工业母机概念股持续走高,中证机床指数收涨2.26%,作为“卡脖子”行业,近期获得了资金的较多关注。《中国制造2025》对机床行业提出了长期的战略目标,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并提出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

工业母机的投资逻辑,主要是国产替代、高端升级、更新替换的逻辑。(1)国产替代:我国机床国产化程度不高,存在断供卡脖子、进口依赖度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等问题,推动国产替代的方向。(2)高端升级:我国制造业都在往高端转型,需要高端的人才、高端的技术,还有高端的设备。(3)更新替换周期:机床的更新周期大概是十年左右,上一轮的顶点是在2011年左右,现阶段国内机床理论上将迎来大量换代周期的窗口。可以关注10月26日上市的工业母机ETF(159667)。可扫下方海报二维码查看基金经理直播回放。

今天就这样,白了个白~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