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硅料时代,谁来承接利润转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5

反弹行情依然由赛道领衔。 

今天光伏产业指数上涨2.85%,其实也并不出乎意料。毕竟,光伏产业指数2022年整体的预测盈利增速超88%,市盈率目前却在29倍左右,进一步回落到了近3年来8%的历史分位附近,估值性价比较高,配置价值已经较为突出。(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0/25) 

其实光伏基本面一直都比较优秀。最直观来说,板块内个股三季报业绩预告整体优于预期,尤其在一体化组件及逆变器环节,盈利显著改善,WIND显示不少龙头公司预告三季报同比增速超70%。 

能有这么高的业绩增速,首先就是需求端的有力支撑。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9月国内已有86个光伏项目开工,总规模超20.8GW,环比增长83%,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工规模达到19.9GW,分布式光伏921.8MW,彰显国内地面电站建设速度加快,年底抢装强度仍然较高。 

海外来看,LevelTen Energy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美欧PPA电价持续上涨,其中欧洲光伏PPA电价为 68.57欧元/MWh,同比增长53.3%,环比增长15.4%,美国光伏PPA电价则是同比上涨30.3%,环比上涨7.5%。 

这里插入说明一下PPA开发模式。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欧美多国为了支持和引导能源企业建设可再生能源电站,允许用电企业与发电企业依据电力现货市场价格自主定价,签署长期购电协议(PPA),企业可以利用PPA稳定电力成本,完成减排目标。PPA开发模式也因此被视为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欧美PPA电价持续高企,供不应求是主要原因。一方面,光伏产业链价格的持续上行增加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电站为保持盈利需向消费者顺价,于是推动了PPA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批发电价长期处在较高水平或使得电站开发商、银行比以前更容易接纳不签订长期PPA的纯市场化新能源电站项目,从而导致可供工商业企业签订长期PPA的新能源项目供给收缩。 

不过,即使是在电力涨价尤其显著的欧洲,当前新能源PPA电价也仍远低于欧盟设定的180欧元/MWh非边际机组收入上限(详见《风格切换之争下的光伏》),因此收入上限不影响长期PPA合同的签订活动,部分长期PPA签订活动仍在进行。这表明欧洲市场的光伏装机经济性仍存,一方面有助于新能源高景气的延续,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产业链高价背景下的欧洲市场需求韧性。 

结合欧洲海运运费有所回落的情况,进入冬季后平价光伏的性价比有望进一步凸显,欧洲装机热情或持续高涨。 

美国方面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南亚输美光伏“双反”关税暂缓两年已于近期正式落地。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商务部已最终确定实施总统公告10414的拟议法规(最终规则),对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四国进口的电池及组件免除反倾销及反补贴关税,明确免税时间为2022/11/15至2024/06/06,规定终止日期后180天(2024/12/03)内需完成安装。(前见《光伏,北美市场“乌云”散开?》) 

本次东南亚输美“双反”停征落地后,中国光伏企业直接出口组件到美国将要面临的贸易壁垒是“双反+201+301+WRO”,从东南亚出口至美国面临的则是“201+反规避+WRO”。其中,WRO通过UFLPA进一步细化,后者对美方执法和企业应对措施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和标准,对于扣留海关、需提交原材料认证的产品,隶属海外硅料+东南亚硅片一体化产能的,会更加容易通过审核。 

该事件进一步表明全球光伏发展无法与中国脱钩,即便是贸易摩擦最为强烈、自建产业链需求最为迫切的美国。据USITC,2021年美国从海外进口组件23.5GW,其中85%来自东南亚,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和越南进口占比约50%,韩国、泰国占比约21.7%。正如美国在本次规定中所述:“目前7.5GW的本土组件产能不足以满足需求,为保障能源安全并实现气候目标,短期必然需要依赖国内和国际供应链”。 

而为应对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也为推行产能布局全球化和市场销售全球化,目前已有多家中国光伏厂商选择在东南亚地区设厂。2022年上半年,CPIA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了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组件出口量为78.6GW,同比增长74.3%。从趋势上判断,中国光伏企业的中长期成长确定性仍然较强。 

环视全球,长江证券预计四季度全球装机有望超过80GW,旺季效应显著。 

另一方面,四季度还有可能迎来硅料供需格局改善的拐点。 

受大部分企业检修完成、9 月新产能持续爬坡影响,10月硅料产出有望接近9万吨,环比提升5%-10%,四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更有望达到25.6万吨,环比可能会提升30%。随着供给端的持续放量,年底硅料价格有望开始松动,2023年产业链整体跌价确定性较高。不过目前西北疫情防控和北方天气又构成了上游物流运输和通行效率的新挑战,在下游盼跌情绪下本周进入11月订单洽谈期,价格拐点尚值得持续观测。(数据来源:CPIA、硅业分会及公司公告)

目前来看,最新一期硅料、硅片、组件价格持稳,电池片中除182mm价格较上周上涨1分/W外其余尺寸持稳(数据来源:PVinfolink)。这看似平静的价格数据背后,其实是光伏主产业链不那么平静的供需格局。 

从需求端出发,离装机需求最近的组件环节受益于国内需求持稳、地面项目开工,价格受到一定支撑。组件厂商积极排产,造成主流尺寸电池高价仍无松动迹象,成为光伏主链目前供应相对紧张环节。大尺寸电池的供应偏紧则刺激了大尺寸硅片的需求量,硅业分会统筹开工率提升的增加量和受疫情影响的减少量,认为10月硅片产量或环比增加约5%。

展望后续,硅料放量的确定性已经较高,一旦实现跌价,光伏产业链有望迎来一轮利润再分配。 

以组件为例,据国金证券测算,假设硅料从当前约30万/吨逐步降至10万/吨,对应组件/电站端成本下降至少0.5元/W,其中组件部门部分供需关系改善环节的利润扩张叠加EPC环节的利润修复,有望分享0.15-0.2元/W,剩余0.3-0.35元/W或主要用于储能/调峰能力的投资。 

至于目前具备供需紧张和技术升级双重驱动的电池环节,则有望成为产业附加值更高的部分。日前,JKNY官宣其TOPCon电池转化效率再创世界纪录,达到26.1%。这无疑是N型电池技术逐渐成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而N型电池对P型电池的迭代又有望改变过去几年电池产能扩张节奏相对节制的状况,从而改善电池环节盈利处于光伏主产业链底部的现状。据部分电池厂商披露,TOPCon电池已率先开始批量应用,并且已体现出一定的经济性,有望逐步进入产业红利期。 

归根结底,太阳能电池迭代明确是围绕效率展开。

已知目前PERC电池已接近其理论上限,而TOPCon、HJT电池为代表的N型路线不断成熟,随着主要厂商加大对高效N型电池的产能布局,电池环节有望引领新一轮光伏增长。

远期看,钙钛矿电池打开效率天花板,虽然与晶硅工艺重合度较低,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但先发布局具备技术积累的企业也有望在技术切换期占取先机。 

无独有偶,今日光伏板块中涨势更好的方向正是光伏电池的几条新技术路线。这恰恰说明,对于技术升级带来的增长点,市场也乐意给与更高的期待。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21025

供需共振、电池技术加快突破的前提下,东吴证券预计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240-250GW,同比增长超40%,国内需求85-95GW,同比增长约64%;2023年硅料放量、降价刺激需求高增,全球光伏装机有望达到360-370GW,国内有望超过130GW。

在“全球规模最大电力系统,发电装机达到24.7亿千瓦,超过G7国家装机规模总和”的宏大远景里(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太阳能光伏作为国内电力新基建的主角之一,可能仍将带来更多精彩的故事。

#东方财富Q3净利同比下滑,为2019年以来首次# #电子烟将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光伏ETF(SH515790)$ $爱旭股份(SH600732)$ $通威股份(SH600438)$ 

风险提示: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详情请参阅相关法律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