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国企指数说明低估值投资策略失效了吗?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7回复:70喜欢:43

恒生$国企指数(HKHSCEI)$ 2018年之后表现惨淡,给人的感觉是港股永远在走熊市。很多人说:低估值投资策略失效了,港股是价值陷阱。真的是这样吗?最近看了二郎基金写的《恒生指数二十年,皇孙、贵族与丐帮之争》,深感“魔鬼在细节中”。

让我们先看看恒生国企指数2018年之后的成分股调整。2019年,恒生国企指数纳入了融创中国碧桂园等内房股,2020年,纳入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美团-W等中概股。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国企的权重不断下降,2018年底到2022年中,H股ETF持仓中国移动的比例从7.72%降至3.80%,中国海洋石油的比例从3.61%降至2.34%,中国银行的比例从6.25%降至3.14%。

假如成分股不调整,结果会怎样?我用$H股ETF(SH510900)$ 的持仓近似计算,恒生国企指数如果保持2018年底的成分股权重不变,今年的涨幅是-3.97%;保持2019年底的权重不变,今年的涨幅是-6.96%;考虑到今年港币兑人民币升值了10.96%,持有H股ETF,2022年本应该是赚钱的

2020年纳入回归的中概股之后,成分股彻底改头换面,“国企指数”已名不副实——如果保持2020年底的成分股权重不变,今年的涨幅是-25.08%,实际今年的涨幅是-28.89%。

结论显而易见,不是低估值投资策略失效了。问题出在2019年之后,港股利用指数基金做了高估的内房股和中概股的接盘侠。近两年表现惨淡,恰恰是背弃了低估值投资的结果。

敌在本能寺!

@阿土哥a @陈绍霞 

精彩讨论

端木追月2022-10-04 13:21

现在利用指数接盘宁德恐怕也是同样做法,不要低估金融业背后的腐败

用户45977177022022-10-04 12:43

都是有意的割韭菜。

波澜不惊的人2022-10-05 10:21

本来有恒生科技指数就不应该把大部分科技股塞给国企指数。很多不明白的买了国企以为波动小,结果相当于买了50%的科技指数

投资必须分散2022-10-04 15:51

数据很好。恒生多个指数大幅调整,都当了接盘侠

陈绍霞2022-10-04 12:04

是的,去年12月600多元的宁德时代加入300成指,指数基金沦为接盘侠

全部讨论

2022-10-04 13:21

现在利用指数接盘宁德恐怕也是同样做法,不要低估金融业背后的腐败

2022-10-05 10:21

本来有恒生科技指数就不应该把大部分科技股塞给国企指数。很多不明白的买了国企以为波动小,结果相当于买了50%的科技指数

2022-10-04 15:51

数据很好。恒生多个指数大幅调整,都当了接盘侠

02-14 14:43

一篇很好的文章,A股也可以参考。我记得2020年末,沪深300指数调入了二百多块的通策医疗,调出了低估值的兖州煤业,更戏剧性的,煤炭2021年还大涨了,抱团股21年却崩了。
要说港股估值低,要说低估有低估的道理,那为什么整天股权融资的$中信银行(00998)$ ,2021年初至,今考虑汇率,实际收益明显高于50%,现在股息率还有9%
而盈富基金这几年收益,连爆出惊天巨雷后的$民生银行(01988)$ 都不如,股息率却只有4%?

呃。。。恒生国企指数全称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并不是指国企啊。。该指数以所有在联交所上市的中国H股公司股票为成份股,按市值加权计算的指数。客观反映了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表现。不是港股利用指数公司做了啥,这就是港股本身市场结构的变化。当初纳入的时候大家还挺开心,现在市场变化了,就从小甜甜突然就成了牛夫人了,也保不准过段时间又翻过来了。所以说,指数编制的稳定性还是第一位的。

2022-10-29 13:08

低估,合理,高估,不同阶段水平线是不一样的,就像中概一样20-30的pe很多人就认为低估了,指数化投资可能就是这样,优胜略汰。就像低pe策略拿的都是三傻一样,这两年也会很难受,也好不到哪里。

2022-10-05 09:41

港股确实回到合理估值区间,但仍会有调整,目前一是应该暂时回避港股,二是暂时回避A+H股。

2022-10-04 12:13

正确,其实指数高位接盘了
对于暴涨暴跌的市场,指数基金很有可能是接盘侠

和美股没法比啊,别人的指数成分是借钱回购;我们是高位入成分

2022-11-03 10:56

A股和港股都有指数接盘的问题,美股这个问题就不明显。可能的原因之二是: 1. 中国股市往往是企业快速发展的终点,美国股市经常是企业快速发展的起点。大部分中国公司把公司上市看成是实现股东和管理层财务自由的终极目标,上市之后两三年内往往都失去了发展的动力。2. 近年来部分指数(如国企指数)的编制规则中的快速纳入机制加强了助长助跌。

2022-11-03 10:09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指数的自我更新特性,另一方面,指数改变规则后初衷改变,etf还是那个etf,历史估值数据已经完全不适用,才造成了现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