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聪明更重要的,是批判性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喜欢:8

转载来源:笔记侠

  01  

哲科思维的底层根基

哲科思维是工商业文明的底层算法语言,根基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欧几里得的“公理化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第一性原理

归纳法与演绎法是人类主要的两种思维方式。

只有了解了这两种思维方式,我们才能进入第一性原理的语境当中,才能知道第一性原理能够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

归纳法

归纳法是人类最基础、最常见的用“智”形式,这是一种内置在人类基因中的思维定式。

人们会从具象的经验中归纳出抽象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这个规律称为“经验”。

归纳法可以分为空间性归纳和时间性归纳:

空间性归纳,就是人们会默认在某个空间内有效的规律,在其他空间甚至全部空间中也是有效的。

比如,如果人们在欧洲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在非洲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在亚洲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那么人们自然就会默认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时间性归纳,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认为某些在过去的时间里成立的规则,在当前甚至未来的时间里也同样有效。

比如,在我们的认知中,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将来太阳还会继续从东方升起。

存在一种归纳法谬误,休谟认为“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致,因为(在逻辑上)可以思考而出的明显事实是,世界早已不是一致的了”。其实,人类所犯的很多错误都是源于把边界之内的规律不恰当地推到了边界之外。

归纳法的结论就是等待被推翻的假说,只能证伪,却不能证明。

演绎法

演绎法起源于古希腊的演绎知识,是一种根据元起点利用正确的逻辑推导出新知识的思维方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从一件事物推导出另一件事物,中间存在一个必然的导出,而这个导出的过程就是所谓的逻辑。根据这种认知,亚里士多德创造了演绎法中的经典句式,即我们常见的三段论。

三段论有三个组成部分,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确的基础上,结论必然成立。我们可以用一个经典的三段论句式来说明。

所有的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

在上面的三段论中,如果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第三句结论一定为真。与归纳法相比,演绎法的一大优点恰恰是可以保真,而使用归纳法时,无论前提多么正确,做多少实验去验证,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

逻辑比事实更真实,在演绎法的推导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准则——逻辑正确。也就是说,我们从A推导出B,中间的过程必须符合正确的逻辑。甚至古希腊人认为从A事物到B事物之间的逻辑才是实体,而A、B这两个事物不一定是实体。

演绎法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不能证伪。

在三段论演绎法中,只有前提正确,才能保证结论正确。从这个角度来说,演绎法的隐含假设就是前提。演绎法的价值在于其可保真性,实际上,可保真性取决于前提为真,而来自归纳法的前提不能确定为真。

归纳法是通过实践推导结论,把连续性的经验推广到一切时空。然而,并非所有事物都有连续性,固有的思维会让你陷入“归纳法谬误”。

打破认知边界,实现第二曲线创新,你需要全新的思维模式——演绎法

但是演绎法必须有一个基石,一个来自系统之外、能够逻辑自洽的元起点。这个元起点既可以称为第一前提、逻辑奇点,也可以称为第一性原理。

2、公理化思维

公理化思维就是人类在生活和工作中,以公理或第一性原理为根基,运用逻辑思维去推理,并建立其他理性思维体系的一种方式。

有时候,逻辑推导过程比最终结果更重要。我们需要培养公理化思维,以第一性原理为根基,运用逻辑去找到超出我们认知极限问题的答案,进而建立其他理性思维体系。

公理化思维方式对后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笛卡儿、康德、牛顿、爱因斯坦等这些影响了现代世界走向的大家,几乎都受益于此。

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牛顿力学建立在惯性假设和引力假设之上,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建立在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之上;同时,牛顿力学、狭义相对论作为第一性原理,又指导了现实系统的运转,如瓦特把牛顿力学引入对蒸汽机的改良过程中而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

欧几里得在5个公设、5个公理和23个定义的基础上首创了一种演绎法思维方式:从为数不多的公理出发,推导出所有定理和命题,从而构建了整个平面几何体系——欧式几何。这种基于演绎法的公理化思维方式,才是欧几里得留给后世的巨大财富,是人类思维的神迹。

公理化思维并不是某些东方人擅长使用的思维方式。

自古以来,我们的思想家的思维方式就是微言大义。我们遵循圣人之言,圣人说过的话就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圣人也许没有对他的结论进行严密的推理,大众通常满足于知道并认同结论就行了。

而在古希腊的哲学里,任何结论都不重要,中间的推理过程才是重要的实体,这是一种与东方的传统思维恰恰相反的思维方式。

3、批判性思维

创新精神的第一特征是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普遍怀疑,反共识。没有批判性思维,认知边界便无法打破,我们需要承认“我错了”“我们错了”的勇气。

所以,我讲的都是错的,我的内容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重要的不是指头,而是月亮,不要专注于内容本身,而更应该专注于思维的模型。

① 逻辑三洽

在逻辑学领域,信念“正确”的判断标准是“逻辑三洽”,即自洽、他洽和续洽。

逻辑自洽,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个信念的逻辑体系环节自身可以自圆其说;二是这个信念的逻辑与相关事实之间可以相互证明。

关于信念逻辑体系的自圆其说,不用多说,人们也能够理解。只要信念中的内容在逻辑上可以前后印证,相互说明,并且在印证的过程中没有逻辑错误,自然可以称得上是周全圆融。

逻辑与事实之间的相互验证,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通常情况下,成功通过实践考验的信念往往具备暂时的正确性。但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存在于逻辑层面。

逻辑他洽,就是信念所处的逻辑系统,要与周边相关的逻辑系统以及更深层次的逻辑系统保持一致。

逻辑续洽,是指原有被证明暂时正确的信念,在时代和场景发生变化之后,依然可以保持逻辑正确。

换个角度来讲,当信念涉及的领域内出现新事物、新信息和新证据时,我们必须判断原有的信念是否依然可以与新的经验或信息相融。

如果原有信念的逻辑体系出现错乱,就意味着这个信念已经不再正确,不再具备指导意义。

② 主体性认同和群体信念

如果从逻辑实体的角度分析,“我”作为人的主体,其实是不存在的。而由于“我”这个概念不存在,所以“我”必须依附于某个主体才能证实自身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表达“我”的时候,经常把它与其他物质联系在一起。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像是一种主体性认同,就像在网络环境中,每个人的身份ID一样。主体性认同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我的××”这种结构。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有一种比主体性认同更加可怕的影响力,那就是群体信念,即比“我的思想”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思想”。

在群体信念中,最重要的隐含假设就是群体经验。简单来讲,就是一旦大家相信了一件事情,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我们也会惯性地认同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人类最悲哀的理性障碍莫过如此,我们所遭受的最大伤害不是来自所谓的犯罪分子,也不是来自天灾,而是道理之争带来的自我屠杀。

一些群体认知中的道理,实际上也并不是道理,它更像是一种立场,站在群体的角度,尽量捍卫自身存在性的立场。一些群体之间的争论,不是道理之争,而是立场之争,这种争论并不是为了捍卫“我们的思想”,而是为了捍卫“我们自己”。

③ 不可知论和反共识

正是因为有了“主体性认知”和“群体信念”的存在,所以在破除隐含假设的逻辑之前,必须先破除两件事:一是“我错了”;二是“我们错了”。把“我”“我们”和“我的思想”“我们的思想”之间密不可分的结打开,我认为这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预备性的工作。

这里所说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因为某些失误而承认错误的行为,它本质上是在要求人们否定自己的存在。所以,承认“我错了”是一件违背人类天性与本能的事情,非常难以实现。

相对于承认“我错了”,承认“我们错了”的难度其实更高,因为在群体中,个体往往是没有主观意识的。

换句话说,个体在群体的影响下,很难想到要去证伪。只有在大脑中建立“普遍怀疑”的思维模式,才有可能让个体对群体认知产生怀疑,为证伪奠定基础。

如果一个人有一篮子苹果,他担心其中有一些是烂苹果,想把它们挑选出来,以免使其他苹果也发生腐烂。那么,他该如何着手呢?其实方法很简单,他应该先将篮子倒空,然后把苹果一个一个地检查一遍,将那些没有腐烂的苹果挑选出来,重新装回篮子里,同时将那些腐烂的苹果扔掉。

其实,这种处理方式就是典型的主体性认知指导行动,只有我们看到并认知到这个苹果腐坏的事实,我们才能把它挑出来,而群体信念掩盖了腐坏的个体。

为了解决群体信念对个体认知的遮蔽,笛卡儿设计了一剂猛药,但同时也是一剂毒药,那就是“普遍怀疑”。说普遍怀疑是猛药,是因为它默认任何信念都是错的;说它是一剂毒药,是因为它让我们从群体信念黑洞直接跳到不可知论的旋涡中,甚至导致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这种不良思维的产生。

事实恰恰相反,“不可知论”不但没有造成虚无,其背后的“普遍怀疑”精神反而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这也构成了我们定义的“批判性思维”,即建立在普遍怀疑之上的不可知论,破界创新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的认知边界,而不可知论告诉我们之前所了解的所有信息和观念都不一定是正确的,这从根本上打破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赫胥黎说“不可知论是唯一可靠的哲学”,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王东岳老师说“知识本身是需要无穷追究的深刻话题,能持以不可知论看待世界,表达了对一切确定的知识和结论永远持怀疑态度。”

休谟认为,人类的知识都来自归纳法,如果来自归纳法,那么人类所有的知识都不成立。

康德提出了“物自体在彼岸,现象界在此岸,物自体不可知”理论,认为人类永远不能了解这个世界的本源真相,只能了解你所处的这个现象界。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他认为,科学革命与前现代知识体系的第一个不同之处就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反共识其实就是将批判性思维、普遍怀疑、不可知论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02  

哲科思维的破界创新

2000多年以前,关于理性认知,柏拉图提出了“洞穴囚徒”这样一个隐喻。他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人类就像生活在洞穴中一样,以为通过自己的思维、认知、心智看到了世界的本源,实际上看到的只是真理之光折射到墙上的影子而已。

我们一直在强调“不破不立”,“破”的是系统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立”的是一个新的第一性原理,这个方法论就叫作破界创新。

在具体的工作中,破界创新可以分成以下3个步骤操作,我们称之为“破界创新三部曲”。

1.破解创新的三部曲

① “破”隐含假设

对既有的系统,人们通常会遗忘隐含的基石假设(故称之为“隐含假设”)。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系统之中,我们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永远看不到系统本身的隐含假设,只有跳出系统才能看到系统的边界,就像鱼跳出水面才能看到自己生活在水中一样。

只有通过哲学的思维方式,才能从现有系统中跳出,找到并打破束缚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② “立”基石假设

当隐含假设已经被识别,其中的逻辑漏洞也就立刻显现,而如果这个错误能够被第一时间察觉,一个新的基石假设便能够很容易被建立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你重构的“基石假设”一定要比原有的第一性原理层次更深、强度更大,这决定了新系统的边界和强度,否则便是白费力气。

而更深、更大的系统通常都存在于基础学科中,如果你仅仅是在商言商,就无法提出破界创新的方法论,只有基于基础学科的基石假设,才会构建出一个更大的系统。

③ “见”全新系统

在新的“基石假设”之上,通过公理化方法演绎出新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般最关注的是解决方案,最看重解决方案的“内容”。

但是,与其在内容本身上下功夫,不如去探寻这个内容下面的“一”,尤其是要打破那个隐含假设,这才是最关键的。当把这个“一”打破,方案自然而然便会出现。

2.破界创新的难点

破界创新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发现和打破隐含假设。与禅修非常类似,当看到“隐含假设”时,我们就“开始”打破它了。

通常,最常见的隐含假设就是群体信念,它包含你与周围人的共识,也有行业的常规,它们往往构成我们认知的隐含假设,而你身处群体信念之内,却难以察觉。

我们要学会质疑群体性的共识,敢于打破群体信念,这是破除隐含假设的方法之一。

3.破界创新的应用

① 组织刷新

破解创新的难点就是发现并打破隐含假设,而隐含假设对应到组织时,往往表现为使命、文化,所以发现并打破隐含假设的过程,往往是重建使命、文化和战略的过程,我们称其为“组织刷新”。

时任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先生先打破使命和文化禁锢,再进行战略变革,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迷失的微软大象起舞、重回巅峰。

② 第一创新

第一创新是基于第一性原理去推导创新的方法和过程,也是构建新商业系统的过程,是非常适合起步阶段的创业者的创新方法。

如果说破界创新的关键词是“破”,那么第一创新的关键字则是“立”。它是公理化思维在创新中的应用,是从一个抽象的第一性原理出发,用逻辑思维将其拆解,进而推导出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打破原有认知,寻找并建立新系统的过程。

说到当代的创业者,既可以称得上是创业哲学家,又可以将第一创新灵活运用的人,当属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CEO兼CTO、特斯拉公司CEO、太阳城公司(SolarCity)董事会主席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迄今为止,他的商业实践已经涉及很多领域,所以在常人看来,马斯克是典型的多元化经营,但对他来说,其实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因为将这些事情拆解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他用的都是同一种思维方式,即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并且应用到了以下4个案例。

拆解电动汽车电池;

拆解超级隧道;

拆解运载火箭;

拆解火星移民。

  03  

总结

人,生而追寻意义。疫情过后,尤其如此,此刻,或许大部分人的心中,既心怀劫难后的幸运,又略带惶恐,渴望走向未来的笃定。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高抛低吸高分红!

【A:501029;C:005125红利基金特别提示】

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场内简称“红利基金”基金代码501029(A份额)、005125(C份额)。

本基金是一只颇具特色的指数型基金,也是标普品牌中国A股指数系列在国内首次发行的基金,跟踪标的为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CSPSADRP),是标普全球红利策略系列指数在中国的旗舰指数。

本基金主要采取复制法投资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的成份股,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是一只A股红利策略指数,旨在提供投资者在中国投资高红利率股票的机会,同时满足多元化、稳定性和可投资性的要求。

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的编制方法如下:

1)样本空间:沪深两市全部有分红的A股股票(非ST、*ST 股)(暂不包含创业板股票)

2)选样方法:

①市值筛选:指数调整参考日的自由流通市值不低于10亿人民币

②流动性筛选:过去6个月的平均日交易额不低于1千万人民币;

③质量稳定性筛选:

a)过去3年的盈利增长必须为正;

b)公司在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必须为正。

3)权重设置:股息率加权,且每只股票的权重不得超过3%,单个行业权重不超过33%

4)指数调整:

①每年调整两次样本股,样本股调整时间为每年1月和7月;

②设置30%缓冲区,减少成份股的变动。

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前十大成份股依次为:唐山港中南建设阳光城大东方中国神华宝钢股份金科股份京基智农广汇物流陕西煤业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3.10

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较A股主流红利类策略指数收益率对比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3.10

$上证指数(SH000001)$ $红利基金LOF(SH501029)$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重点提示:左持科技,右持电子,科技行情双龙头;守正银行,出奇券商,金融作战胜负手;拳打波动,脚踢回撤,调整防御靠债基!

科技ETF(515000)/电子ETF(515260)/ 券商ETF(512000)/ 银行ETF(512800)/ 医疗ETF(512170)/ 消费龙头LOF(501090)A股龙头争霸

科技ETF联接A(007873)/ 券商ETF联接A(006098)低费率人气长线定投工具

科技ETF联接C(007874)/ 券商ETF联接C(007531)持有7日享零交易费率短线交易工具

银行ETF联接A(240019)低费率人气长线定投工具 / 银行ETF联接C(006697)持有30日享零交易费率短线交易工具

医疗ETF(512170)沪深两市唯一医疗行业ETF / 华宝中证医疗(162412)低费率人气长线定投工具

电子ETF(515260)苹果概念股一键购!尽揽14只苹果产业链龙头股,权重占比44.29%

消费龙头LOF(501090)消费复苏,指选龙头!一基投资50只消费龙头A股

丨五星长牛债基华宝宝康债A(240003),连续7年正收益 / 短债超新星华宝中短债A(006947)。专攻债券,不投股票。

丨短期安营扎“债”认准C,华宝宝康债C(007964)/ 华宝中短债C(006948),免申购费+赎回费(7天/30天以上),进出更自如

---------------------------------------------------------------------------

风险提示:标普A股红利指数(CSPSADRP.CI)基日为2004.6.18,发布于2008.9.1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全部讨论

2023-10-04 17:49

哲科思维

2022-07-05 22:16

把,金科,调出,换万科,金地,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