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A股三大龙头—通威、大全、特变 谁更具投资价值?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43回复:65喜欢:152

四大硅料巨头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港股)、特变电工新特能源 港股)、大全能源

“531新政”后,硅料环节鲜有新增产能,叠加低产能弹性与高资本强度,因此与下游环节出现了严重的产能错配,硅料价格也由年初的约8万元/吨上涨至超26万元/吨,涨幅超过200%。

进入2022年后,受欧洲、印度市场需求大超预期的影响,硅料价格仍处高位运行。截至5月18日,单晶复投料均价为26.11万元/吨,此前已经连续十六周上涨。

2022年中国多晶硅价格走势


硅料市场龙头个股的最新扩产情况

由于“531新政”后硅料市场陷入到为期两年的下行周期,部分实力不济的企业纷纷破产,导致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CPIA数据显示,2021年硅料环节CR5由2019年的69.3%提升17.4个百分点至86.7%。

市场格局方面,2021年通威设计产能达到18万吨,市占率高达26%,预计到2023年将形成35万吨的产能规模。

协鑫(含新疆协鑫的6万吨)设计产能达到13.5万吨,市占率为20%,预计2022年末将达到30万吨(不含新疆协鑫)的产能规模,未来将与通威成为市场双龙头。

第二梯队中,大全、新特设计产能分别达到10.5万吨和8万吨,前者预计到2023年末形成20.5万吨的产能规模,后者预计2022年末设计产能将达到20万吨。



由于硅料环节的暴利以及“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行业的成长确定性极高,因此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加入市场竞争。

过去一年间,合盛硅业信义光能、宝丰集团、青海丽豪等企业跨界入局硅料市场,规划产能均在20-30万吨之间;中环股份上机数控东方日升、江苏润阳等产业链中游企业亦宣布进行后向一体化,远期规模在10-15万吨不等。

全球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产能情况及预测

下游需求持续

根据索比光伏网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末硅料设计产能将达到115万吨,能够满足约391GW的组件需求。而根据CPIA的预测,2022-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乐观/保守情况分别为240/195GW、275/220GW、300/245GW、330/270GW。

我国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支撑光伏“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利好政策,目前已有31个省明确表示将加快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其中有12个省已发布新能源光伏装机目标,累计超过316.5gW。另外多个省市明确针对分布式光伏项目仍有补贴。在各种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分布式装机规模大幅提升。

对于大型地面电站,招标情况持续火热。2022年以来组件招标项目发布量井喷,据隆众资讯统计,国内1月、3月、4月规模均超过20GW,2022年1-4月,光伏项目累计招标量为82.32GW,同比上涨247.92%。且2021年作为风光大基地项目的开局之年,第一批大基地项目迄今为止已有9成以上开工,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正在抓紧准备启动。国内整体下游市场需求旺盛。

海外光伏需求再度加码。欧洲受到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带来能源涨价影响,光伏发电作为可替代能源重建性价比突出,预计将带来欧洲光伏需求迎来爆发。此后,近日美国白宫宣布将豁免东南亚出口光伏组件2年的进口关税,预计国内终端组价企业可以通过东南亚生产基地向美国投放产品,需求会被向上引导,多晶硅、硅片的需求量增大,且国外对终端组件价格溢价接受度较高,国内企业利润可观。

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的核心材料,由于多晶硅行业龙头集中度很高,成本控制成为行业生存基本法则,淘汰了像德国瓦克、韩国OCI等这些国外高成本产能的企业,国内外的整体供应格局正在持续地向国内优化,这也直接导致国内多晶硅的发展情况牵动着全球光伏行业发展的进程。

目前多晶硅的规划产能过剩,但是实际产量依旧紧张,产能不是衡量供需情况的指标,5月国内多晶硅产量为62351吨,较上月涨3518吨,环比涨5.98%,但下游硅片方面,利润可观扩产快,电池组件环节的需求使硅片开工整体维持在高位。截至目前,多晶硅与下游环节订单紧张。


存在价格的不确定性

虽然多数新进入者的产能规划分期进行,一期项目的产能规模相对较低,但随着2023年以后头部企业与新进入者在建产能的释放,可以想见市场会进入产能过剩时期,继而导致硅料价格从新进入下行周期。

综上所述,2023年以后,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硅料市场将逐步进入下行周期,同时市场集中度将有所下滑。

通威、协鑫、大全等头部企业成本优势显著,市场价格战具有优势

结合硅料上市企业的单位成本来看,2018-2021年间,大全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通威次之。

2021年,大全、通威、新特分别为49元/kg、58元/kg和63元/kg。虽然在会计口径下通威并非行业第一,但需要指出的是,受益于在下行周期中的逆势扩张,叠加近一年多的极端上行周期,公司已陆续收回永祥(老产能)、乐山一期、包头一期项目合计8万吨产能的投资成本,这意味着从现金流视角考虑,通威更具成本优势。

电力成本方面,新特、大全、通威主要产能均在新疆、内蒙古等低电价地区,协鑫部分产能位于新疆,且大多享有一定的电价优惠政策。

规模方面,通威、协鑫两大巨头在2022-2023年间将形成至少35万吨和30万吨(不含新疆协鑫)的产能规模,与第二梯队拉开显著差距,采购端议价能力较强。


客户资源方面,根据已披露的信息,通威已与隆基签订2年期不少于20.36万吨的采购合约。

协鑫与中环等四家企业签订为期2-5年不等不少于68.47万吨的采购合约。

新特能源大全能源的长协规模分别达到40.38万吨和13.92万吨。

综上所述,待市场走出产能过剩阶段、逐步出清后,通威、协鑫等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以及客户资源优势,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产能形势综合预估

年内预计投放35.5万吨多晶硅产能,累计国内产能将超过年产120万吨。

价格方面,2022年我们认为整体价格趋势以理性回落为主,年内高点或将出现在一二季度,而低点则在下半年至年末,原料面供应紧张压力缓解后的某一个时间节点来临。


通威、大全、特变多维度对比(以下所有数据截止6月10日)

估值水平

结合估值水平来看,通威、大全、特变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1.6、7.7、7.7



估值看大全能源特变电工更具优势!


产品结构

在光伏板块中属于较低的水平。当然,考虑到硅料市场的周期性特征,当前已经进入业绩兑现阶段,理论上不具备介入的机会。不过,结合硅料价格的预期来看,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叠加新增产能3-6个月的爬坡时长,断然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因此,至少在2022年内,硅料企业的经营业绩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结合四者的单位销售均价来看,2021年受上半年硅料价格相对较低的影响,全年平均水平在15万元/吨左右。

而2022年初至今硅料价格一直维持在23-26万元/吨之间,即使下半年硅料价格有所下降,全年的销售均价预计仍将超过2021年。同时,随着新增硅料产能逐步达产,出货量相较于2021年亦将大幅提升。因此,2022年硅料企业仍将迎来量价齐升,经营业绩势必会保持高速增长。

此外,通威股份的业务多元化水平较高,饲料+硅料+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电站。

2021年硅料业务占比仅为30%,而电池片业务占比则高达40%。结合毛利率来看,2021年硅料毛利率由2020年的35%上涨至67%,而电池片毛利率则由15%下降到9%,两者呈高度负相关。因此,当硅料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时,其电池片业务将承接部分损失的利润,硅料市场的周期性特征对通威经营业绩的影响有限。

协鑫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一家硅料企业,但如果查阅其收入结构会发现,硅料业务的占比仅为30%(2020年之前不足20%),占比最高的为硅片业务(拥有50GW产能),达到43%。因此,其未来受硅料价格下行的影响同样有限。此外,行业内无出其右的颗粒硅技术,有望大幅缩短改良西门子法的产品生命周期,继而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特变电工是特高压设备+硅料+煤矿+电解铝及铝制品+工业硅+光伏风电电站。2021年硅料业务占比估算25%以下,电力系统、风电、变电器、煤炭多项发展,真正多全方面发展的绿电大集团。

大全能源

产品结构上,特变电工通威股份更优!


资金方面

通威

大全

特变

特变几天持续性流入


筹码结构



特变电工基本打开上升通道,大全能源上涨空间更大,上升通道压力大,主力需要持续洗码。

阶段性阻力位置

通威距离新高压力位 15%空间

大全距离新高压力位 37%空间

特变距离新高压力位17%空间


对于同是优秀的三大硅料龙头

文章只是整理收集一些数据

抛砖引玉

至于谁更具备投资价值,欢迎大家发表自己意见及具体逻辑,一起讨论学习。


$特变电工(SH600089)$ $大全能源(SH688303)$ $通威股份(SH600438)$

个人喜好分享,不喜绕道!

整理不易,喜欢点赞

㊗️股市长盈[满仓][满仓][满仓][多][多][多]

精彩讨论

东湖枫叶2022-06-11 09:06

单从估值角度,无论市净率和市盈率都是特变电工最低。不考虑估值,从收入质量角度,大全业务最专一,多晶硅占比最大,利润弹性最大周期性最强;通威硅料和电池有互补性是优势,但饲料和光伏板块业务协同性不好,但好在都是行业龙头,有规模优势;特变电工煤炭,硅料,特高压,风光电站,业务围绕绿电,业务协同性较好,潜力最大,不足之处是股权结构欠佳,归母利润会通过子公司获取有一定的稀释。

锅王胡师傅2022-06-12 02:19

另外四家公司里面,三家都是超高营运及管理水平的,只有xx一直拉胯。我不建议对其有任何投资念头,它说的话做的事信不得,这是一家管理混乱且喜欢自吹自擂的逗比公司,只有阶段性投机价值而不是那种持有能睡安稳的。差太多了,不应并列对比。
还有,通威的产能,去年底和今年初投产的两个项目,一个是$隆基绿能(SH601012)$ 参股接近一半,另一个是$天合光能(SH688599)$ 参股。特变也只持有$新特能源(01799)$ 六成多份额,xx有中环参股。因此图表应修正为权益产能才有意义。
硅料很透明,就那几家,论长期潜力,通威最好,三个主营业务都很出色,公司前瞻性战略也极好,去年新产能投产之前,名义产能只有8万吨,实际产能却干到126%。11月首个新产能投产,爬坡期两三个月比别家少一半,可见管理水平太高了。对股东也好,派息大方,发可转债也是很良心。
特变的估值低,它的业绩包含了不确定的投资收益,包括南网能源和众和。煤炭储量惊人但地处准东,世界最大的煤矿(的一部分),地下满满都是煤,不太值钱,吨价不到200,几乎就是采掘成本,自备电厂就地消化,电价成本也很低且稳定。其它业务如变压器和电缆不怎么赚钱。特变的经营水平也很高,战略眼光很好,但比不了通威。
就市场情况,特变估值低,市值也低,两三个月的短期爆发力应该好于通威,但大资金应该更青睐于确定性更高的大市值股,而且通威在扩产上的步伐遥遥领先,能吃到今年最厚利的硅料价格。这里头先投产半年,差别太大了,不但价格好,量还多。
特变的业务还逐渐拓展到逆变器和风能,目前未曾气候但说不定以后有惊喜。
大全更纯粹,估值也低,经营水平也超高,你们可以看看过去一年那些采访的纪要,令人赞叹的“快人快语”,紧扣主题直击要害。我特别喜欢它的沟通纪要。但业务全压在硅料上,一旦行业趋势变化,投资逻辑就失效尽管这时间节点可能超预期的延续到2023年中(去年机构一致认为22年中出现拐点,无奈光伏今年需求大爆发叠加ew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还有刚刚美帝迫于通胀,会逐渐放松对组件进口的打压)。但大全的投资逻辑总归存在类海控的时间隐患,在大家都互相预判对方的预判的情况下,时间上可能会打提前量。

无问西东20182022-06-11 05:58

所以买新特能源和美股大全最优!

鑫势顺投2022-06-12 23:07

对于硅片,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上机数控

梦回拉萨662022-07-05 07:57

从发展潜力看未来的特变表现会更好,因只有他为“能源”全生态链,且协调性较好!从投资角度看也是特变更具成长性,因当前估值低,价格没能反映其内在成长价值。

全部讨论

2022-06-11 09:06

单从估值角度,无论市净率和市盈率都是特变电工最低。不考虑估值,从收入质量角度,大全业务最专一,多晶硅占比最大,利润弹性最大周期性最强;通威硅料和电池有互补性是优势,但饲料和光伏板块业务协同性不好,但好在都是行业龙头,有规模优势;特变电工煤炭,硅料,特高压,风光电站,业务围绕绿电,业务协同性较好,潜力最大,不足之处是股权结构欠佳,归母利润会通过子公司获取有一定的稀释。

2022-06-11 05:58

所以买新特能源和美股大全最优!

2022-06-12 23:07

对于硅片,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上机数控

2022-07-05 07:57

从发展潜力看未来的特变表现会更好,因只有他为“能源”全生态链,且协调性较好!从投资角度看也是特变更具成长性,因当前估值低,价格没能反映其内在成长价值。

2022-06-12 23:18

不一一回复。对于硅料,具有入门门槛及爬坡期,欧美综合考虑不愿参与;东南亚因技术门槛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下游随着能源危机、国家倡导,硅料2022年供需基本可达平衡。价格不会向下有大波动,近段时间资金持续介入此题材,趋势投,我们可以看高一线。

协鑫科技,颗粒硅,钙钛矿,CCZ,每个成功都值千亿。

我对文中提及的四只硅料股都比较熟悉,纠正一下文章的瑕疵。
原文“电力成本方面,新特、大全、通威主要产能均在新疆、内蒙古等低电价地区,协鑫部分产能位于新疆,且大多享有一定的电价优惠政策。”

通威的主要产能位于四川和云南,没有新疆的,这点错了。

2022-06-11 19:38

明显通威更牛逼 涨到八九十都不是问题

2022-06-11 23:44

如果从硅料角度看,其实应该随时准备撤退了吧

2022-06-11 21:00

好专业,数据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