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0点到3000点:15年里上证综指发生了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94回复:85喜欢:159


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最近,A股市场的标杆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再一次跌破了3,000点。

由于上证综指早在2007年就曾经达到过3,000点,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也多次上穿、或者下穿3,000点,因此当上证综指再一次跌破3,000点时,市场上许多投资者不免要问:为什么15年过去了,上证综指还在3,000点?股票这种资产,是不是不值得投资?

这里,就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早在2007年就曾经突破3,000点的上证综指,到了2022年仍然在3,000点。由于这是一篇充满数字细节的分析文章,因此在这里先给出结论:上证综指在15年之后又一次回到3,000点,并不说明股票不值得投资。这其中,存在许多有趣的技术问题。

首先,让我们选取两个时间点,来比较上证综指在15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由于上证综指很少正好停留在3,000点,因此这里我们选择两个很接近的时间点:2007年3月13日上证综指收于2,964点,2022年4月28日收于2,975点。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在这两个相差了15.1年的时间点之间,上证综指到底发生了什么。

上证综指没有增长吗?

首先,在2007和2022年的这两个时间点,上证综指在15.1年的时间里只从2,964变动到2,975点,上涨了0.4%,似乎毫无变化。但是,在这样的表象之下,股票所代表的企业股权,仍然在真实的赚钱。那么,钱都变到哪里去了呢?其中的奥秘,在于上证综指估值的变动。

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下同),在2007年3月13日,上证综指的PE(市盈率)、PB(市净率)分别是42.9倍、3.8倍,而到了2022年4月28日则分别是11.5倍、1.2倍,在这15.1年里分别下降了73.1%、67.5%,CAGR(年均变动)分别为-8.3%、-7.2%。同期,上证综指的股息率则从0.6%上涨到了2.3%。

根据以上的价格和估值数据,我们不难计算出,在这15.1年里,上证综指所对应的净利润、净资产、股息,分别上涨了272.7%、208.6%、269.6%,折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7.7%、9.0%。

由此可见,上证综指之所以在15.1年里,指数点位几乎没有上涨,背后的原因百分之百是因为估值下跌。如果单论上证综指内在的基本面增长,它的年化增长速度在8%到9%附近,可以称得上的比较优秀的大类资产增长速度。

消失的4个百分点

但是,上证综指所代表的股票类资产,实际的内在价值增长速度,应当不止8%到9%,而是应该在12.4%左右。为什么应该是12.4%呢?这12.4%和8%到9%之间的大约4个百分点的差额,又跑去哪里了呢?这里,就让我们仔细看来。

首先,一个指数所代表的股票,长期的回报,应该约等于股票的净资产回报率、也就是RoE。那么,在2007年到2022年的15年里,上证综指的净资产回报率是多少呢?

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我们可以很轻松的算出,从2007年3月13日到2022年4月28日,每年年底上证综指的RoE。结果显示,在这段时间里,上证综指每年年底的RoE的均值是12.4%,由其导致的理论累计净资产增长速度的CAGR值也是12.4%。(一个细节是,我们不可以简单用算数平均的RoE水平去衡量指数的长期增长,而必须用连乘、然后计算复合增速的方法计算年均增长率、也就是CAGR。不过,由于上证综指每年的RoE相差不大,因此在只取一位小数点的情况下,算数平均RoE和净资产的理论CAGR都是12.4%。如果我们放到2位小数点,会发现这两个值分别是12.39%和12.37%,略有不同。)

也就是说,上证综指在以上15.1年里,理论上会产生的净资产增长,是在12.4%每年,利润和股息也应该相去不远。但是,上证综指自己反映出来的净资产年均增速却是7.7%,利润和股息则是9.1%和     9.0%。那么,这之间相差的大约4个百分点,去了哪里呢?

导致4%消失的3个细节

上证综指实际反映出来的内在增长速度,与根据RoE计算出的潜在增长速度,存在大约4个百分点的误差(对于净利润、净资产和股息,这个数字会稍有不同)。为了搞清楚这大约4个百分点去了哪里,我们需要思考3个细节:成分股的调整、新股的纳入、股息。这其中,后2个细节导致了这4个百分点的误差。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搞清楚这4个百分点去了哪里?有些人也许会问,反正上证综指的真实增长是8%到9%,搞清楚根据企业财务回报理论上能够取得的、剩下的4个百分点去了哪里,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搞清楚这4个百分点去了哪里,是大有意义的。因为对于实际投资来说,我们可以不买上证综指本身,而是购买它的成分股、甚至可以购买其中比较好的成分股。因此,虽然这4个百分点在上证综指中消失了,但是只要投资者够勤奋、而不是只买一个完美复制指数走势的指数基金了事,那么我们还是可以把这消失的4个百分点赚回来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可能导致这4个百分点消失的3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指数的成分股构成。对于一些股票指数来说,成分股的构成并不是像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完全根据各个股票的客观情况来制定。其实,对于不少股票指数来说,指数的编制者是可以调整成分股的。这种调整至少可以包含两个方面:成分股的具体构成,以及每个成分股的权重。

当股票指数的成分股构成和权重存在人为调整的空间时,股票指数就不再是一个机械的数字结果,而可能包含人的主观判断。

在实际投资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股票指数会在股票火热时,把高估值的热门股调入指数、或者增加权重,反之则会把低估值的冷门股踢出指数、或者降低权重。毕竟,火热或者冰冷的行情,不仅会影响投资者,往往也会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指数编制者。(有些时候会是相反的方式,比如按股息率高低计算的红利指数。)在这种主观判断之下,股票指数的长期基本面增长速度,赶不上成分股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基本面增长速度,也就十分正常了。

但是,对于上证综指来说,这一现象却不存在。首先,上证综指是一个全市场指数,包含了所有股票,基本上不存在对指数的选择问题。其次,上证综指又是一个以股票总市值为加权因子的指数,因此也不存在成分股权重被人为调整的问题。因此,这第一个细节、成分股调整,并不是消失的4个百分点的原因。

吃掉上证综指的4个百分点的很大一个原因,来自第二个细节: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在2020年以前的很长时间里,IPO的新股会从第11个交易日开始计入上证综指。而由于期间A股有炒新股的传统,许多新股上市前十几个交易日都是涨停状态、之后则慢慢下跌,因此这个“第11个交易日起新股计入上证综指”的规定,对于上证综指来说非常不利。

有鉴于此,上证综指在2020年进行了改革,规定新股从上市以后3个月到12个月的时间,方可计入指数。因此,这第二个细节,将来对上证综指的负面影响,会慢慢消失。

造成上证综指成分股实际财务回报率和指数长期基本面增长之间的、4%的缺口的第三个细节,则来自股息。

上证综指采用了我们常见的股票指数编制方法,并不包含股息和股息再投资带来的收益。在以上15年的时间段里,在每个年度的年底,上证综指的股息率的均值为1.9%。这1.9%是由企业的RoE所产生、并且分配给股东的利润,但是并不包含在上证综指里。

有鉴于此,上证综指的编制者从2020年开始,新发布了上证综指全收益指数:它等于上证综指加上股息。在2021年年度(从2020年12月31日到2021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全收益指数的表现比上证综指好了2.2%。而这2.2%,正是上证综指“消失了的4个百分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结语

以上,就是关于上证综指为什么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一直在3,000点附近的详细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三个结论。

第一,上证综指之所以在15年里一直在3,000点附近,并不是因为指数的基本面不增长,而是因为估值下跌抵消了基本面增长。这个估值的下跌幅度非常巨大(70%左右),导致其实比较优秀的基本面增长,被估值下跌完全掩盖。

第二,无数成熟市场股市的经验告诉我们,估值的下跌是有尽头的,但是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基本面的增长却没有尽头。一旦上证综指的估值停止下跌、甚至开始上涨,投资者会看到一个和这15年截然不同的上证综指。

第三,上证综指过去反映出来的基本面增长,大约在8%到9%之间,但是这并不是期间上证综指所包含的成分股的真实基本面增长。其成分股的真实基本面增长,大概在12.4%左右。(当然,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经济增速中枢下行,这个数字会略有下降。)造成这种差额的原因,主要来自上证综指业已被更改了的新股编制方法,和不包含股息的制度设计。对于勤奋的上证综指投资者来说,他们完全可以在这15年中,取得12.4%左右、而不是8%到9%的年均增长率。

由此,投资者可以看到,在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以后,股票仍然是基本面增长非常快的资产。我们切莫因为看到“上证综指在15年里还在3,000点”,不去详细的分析背后真正发生的事情,就以为股票不值得投资。话说回来,要是股票真的不是一种好投资,那么沃伦﹒巴菲特一生万倍的投资业绩,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精彩讨论

月亮上的红喜鹊2022-04-30 12:59

一部分意思是不是A股没增长,是之前买的太贵了,15年都在价值回归

泡沫艺术家2022-04-30 12:09

个人感觉此3000点非彼3000点,市场估值下沉是必然。
现在总市值73.8万亿,上轮闪电熊18年6月份3000点市值50万亿,同样是3000点,市场规模增加了将近50%
根据费雪方程:
交易中流通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价格平均数*商品的交易数量
到了股市就是:
(股市流通的货币量X换手率)正比于 (股票数量X股票价格)

市场股票变多,等于商品变多,价格变得便宜几乎是必然的。
最明显的就是现在市场失去壳价值保底了。壳这个东西,曾经可以想象为商家设置了一个“二手回收”的底价,低于某个市值的阈值时,因为稀缺性,总有商家无限回收,而现在太多了,二手的只能扔垃圾堆里没人要了。

就叫寄舟2022-04-30 15:26

以前3000点是非牛市不能破的顶部,现在3000点是非熊市不能破的底部

六六的长坡2022-04-30 11:50

我越来越认可:长期持有股票的回报和它们的ROE是接近的,所谓的均值回归就是向ROE回归。当然,估值择时会在ROE之上增加交易收益,在能保持长期roe的标的上投资才有时间价值。即便如此,对长期投资收益预期太高是不现实的。
另外,投资基金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是这个思路,在正常估值基础上,这只基金大幅跑赢成分股的roe,也终会回归至正常水平,反之亦然。所以投资基金的估值择时逻辑就通了,而不是傻傻的跟着基金经理长期持有。
请教一下,假设针对一个稳健经营、存在显著竞争优势(垄断或局部垄断)的企业,为了某一个roe,您会给予一个什么样的价格(PB)?如:这个企业长期的roe水平是30%,目前市场出售价格是10pb,那么3%的投资收益率是否值得?取决于机会成本还是自己的收益预期?
$贵州茅台(SH600519)$

迷思者2022-04-30 11:07

陈总这样解释,我也就明白之前回测15年最低点到最低点的为什么回报率接近百分之7。(流动性折价估值最稳定)

全部讨论

2022-04-30 12:59

一部分意思是不是A股没增长,是之前买的太贵了,15年都在价值回归

个人感觉此3000点非彼3000点,市场估值下沉是必然。
现在总市值73.8万亿,上轮闪电熊18年6月份3000点市值50万亿,同样是3000点,市场规模增加了将近50%
根据费雪方程:
交易中流通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价格平均数*商品的交易数量
到了股市就是:
(股市流通的货币量X换手率)正比于 (股票数量X股票价格)

市场股票变多,等于商品变多,价格变得便宜几乎是必然的。
最明显的就是现在市场失去壳价值保底了。壳这个东西,曾经可以想象为商家设置了一个“二手回收”的底价,低于某个市值的阈值时,因为稀缺性,总有商家无限回收,而现在太多了,二手的只能扔垃圾堆里没人要了。

2022-04-30 11:50

我越来越认可:长期持有股票的回报和它们的ROE是接近的,所谓的均值回归就是向ROE回归。当然,估值择时会在ROE之上增加交易收益,在能保持长期roe的标的上投资才有时间价值。即便如此,对长期投资收益预期太高是不现实的。
另外,投资基金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是这个思路,在正常估值基础上,这只基金大幅跑赢成分股的roe,也终会回归至正常水平,反之亦然。所以投资基金的估值择时逻辑就通了,而不是傻傻的跟着基金经理长期持有。
请教一下,假设针对一个稳健经营、存在显著竞争优势(垄断或局部垄断)的企业,为了某一个roe,您会给予一个什么样的价格(PB)?如:这个企业长期的roe水平是30%,目前市场出售价格是10pb,那么3%的投资收益率是否值得?取决于机会成本还是自己的收益预期?
$贵州茅台(SH600519)$

2022-04-30 11:07

陈总这样解释,我也就明白之前回测15年最低点到最低点的为什么回报率接近百分之7。(流动性折价估值最稳定)

2022-04-30 11:33

我越来越认可,长期持有股票的长期回报和它们的ROE是接近的,所谓的均值回归就是向ROE回归。当然,在估值方面择时会在ROE之上增加收益。
投资预期太高是不现实的。

2022-04-30 09:03

这么多人连这么基本事实都搞不明白。这样的市场真是太好了!

2022-04-30 15:29

值得一看,尤其是对高估值买入股票的,更加值得一看

2022-04-30 10:34

你说得很有道理,但事实就是15年涨幅几乎为零(除去2%左右的股息),其实就好比一只新股,上市初期流通盘小,被炒得很高,除了少数成长性特别优秀的,大概率然后慢慢回落,而你又买在高位,尽管估值渐渐降低,解套也就遥遥无期了。

2022-04-30 13:29

在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以后,股票仍然是基本面增长非常快的资产。我们切莫因为看到“上证综指在15年里还在3,000点”,不去详细的分析背后真正发生的事情,就以为股票不值得投资。

2022-04-30 11:52

学习(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