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行业会有春天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4

自打我入行以来,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接触了很多卖方分析师,但有几个行业,似乎基本上没有什么声音,比如公用事业这种万年大冷门,有人曾统计过,每年的新财富评选中,公共事业参评的研究员数量是最少的。

一般我们认为公用事业下面有四个子行业,分别是电力、环保工程及服务、燃气、水务,其中电力最大。

为什么公用事业股长期不受待见?

这要从公用事业行业的特点说起,之前互联网反垄断的时候,有人开玩笑说,让头部互联网公司成为基础设施,那么估值也应该按照公用事业来。这足以说明公用事业行业的第一个特点:估值低(此处是指横向对比其他行业而言)。

很多公用事业股的市净率都在3以下,比如我刚入行没多久的时候(14年左右),恰逢IPO要重启,于是我咨询身边的老股民,买什么股票当底仓好?老股民说,看看长江电力,这个涨不动,也跌不动,适合打新(注:此处个股仅为举例,非投资建议)。

长江电力月线图,截至2022年4月15日)

时至今日,打开长江电力的月线图,你会发现这玩意儿走势是妥妥的“画线派”,确实涨幅不大,但一直在涨,目前的滚动股息率也有3%左右。

此前恒生科技股大跌的时候,有观点认为,一些互联网公司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行业内竞争对手很少,所以应该给予更高的估值溢价。有人说,这个逻辑不成立,公用事业行业也都是垄断企业,为什么没有所谓的估值溢价?

这就是公用事业行业的第二个特点:垄断

实际上,垄断并不是一定意味着就能随意定价,反而因为其公用事业的属性,导致了没有定价权是公用事业类生意的最大的缺点。大家可以观察下,水价电价和火车票价都是不能随意定价的,在价格管制下,公用事业类公司很难有可观的成长性,比如对于火电而言,上游煤炭涨价了,下游电价并不能随意上涨。但这并不是说公用事业股票就一定没有成长性,这个我们后面说。

垄断也带来了优点,那就是逆周期属性强,不太跟随经济短期波动。比如一个地区的发用电量基本上非常稳定,需求扩张和萎缩都很缓慢,这也就导致公用事业股票波动很低。

今年开年以来,市场调整幅度之大,超过了大部分投资人的预期,前一段时间有基金经理总结说:今年最好的行业除了煤炭原油和养殖之外,还有一个属性——央企。

一般公用事业类国家都会占有大量权益,比如中证全指电力指数 (H30199.CSI)的前十大重仓均为央企/国企(含控股子公司)。公用事业股的第三个特点是:不太可能破产

除了公用事业股票之外,还有一类资产也属于公用事业,就是前段时间很火爆的REITs,大家也看到了,REITs的火爆的程度之大,在今年这种行情下,公众配售比例创历史新低,连1%都不到。其实公用事业类产业还有一个特点是:分红高

一般而来,公用事业类产业是非常成熟的行业,基本不具有扩张性,但有可能有一定的成长性,例如区域人口增长、租金上涨等,但总体而言,这类产业都没有太大的扩张空间,利润基本上都分红分出去了。

公用事业股真的没有成长性吗?

公用事业股没有成长性是大家的刻板印象,历史上并非如此,高速公路和机场都走出过大牛股,逻辑还是业绩增长,还是成长股的逻辑。这种能长期走牛的公司会有如下特征:例如高速公路,开在了两个人口逐渐增长的城市之间,随着经济发展的大潮,人们买车也越来越多;机场的逻辑更粗暴,比如免税业务带来营收增长。

而今年,电力行业出现了新的增长点:新基建、双碳规划带来绿色电力的投资机会

稳增长是今年至关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3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不放松,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到稳增长,离不开新基建,提到新基建,大家脑海中想到的是新能源、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提到这些新基建产业都是耗电大户,比如5G基站单系统典型功耗是4G基站的4倍。再比如,“东数西算”战略中,数据中心行业被形容为“不冒烟的钢厂”,一直受高能耗问题困扰。智能化、电动化等前沿产业的背后都离不开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绿色电力正是新基建背后的新基建。

注意,和锂电不同的是,绿电适用的是基建逻辑,锂电适用的是产业扩张逻辑。市场有观点认为,新能源车上游的材料的上涨以及补贴退坡会带来销量的边际下降,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销量差会影响锂电业绩;但绿电走的是新基建和设备改造的逻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供需关系,都是一对一采购,采购的上面是央企和国家投资,也和经济周期没有强关系甚至是逆相关的。

绿电项目是类债资产,盈利基本不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而成本项资本开支一次性投入后即锁定全生命周期折旧成本,运营期间除折旧以外的成本较小,主要是固定的运维费用,因此对前期资本开支要求较高。对于传统的电力运营企业,其不仅具备较强的现金流,同时拥有更低的融资成本,使其在发展新能源项目上拥有更多的优势。

双碳规划的背景是目前全球的工业体系,建立在石油煤炭等一些碳排放量较高的非清洁能源基础之上。

而“双碳”的实现路径即实现电力行业脱碳,其他行业全部用电。该路径分两步影响绿电行业的发展。首先,目前火电贡献了70%的电力行业碳排放,那么在未来如果想实现电力行业脱碳,那么就需要逐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清洁能源发电大势所趋;第二,实现其他行业全部用电,即会推动我国的电气化率快速提升。预计2060年我国电气化率有望从目前的不到30%提升至到70%,很大程度上促进绿色电力行业的发展。

电力有五个下属行业:火电、燃机发电、热电、水电、新能源发电。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而传统电力运营商在强现金流以及低资金成本的优势下有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新能源补贴的回笼也预计将进一步改善传统电力运营商现金流状况,推动其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增长。

另一方面,财政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央财政预算明细较2021年增加了4048亿元,有望一次性解决自2015年以来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的问题,电力运营商现金流有望大幅改善,未来新能源装机增速有望显著提升。

(数据来源:财政部)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2022年本级支出7183亿元,较2021年增加4048亿元。其中,“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科目增幅最大,达到3600亿元。虽然此次预算明细未明确披露“可再生能源补贴”数额,但其归属的“其他”科目中除“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其他项目2021年总额近为67.5亿元,结合预算报告中提及的“推动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缺口”,增加的金额属于可再生能源补贴基本确定。

全指电力指数vs.绿色电力指数

目前市场上和电力相关的指数有两个,一个是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指数 (H30199.CSI),另一个是国证绿色电力指数 (399438.SZ)。如果只看名字,很容易会认为国证绿色电力指数的绿电含量更高,我们看拆开看这两个指数的差别。

从编制方案来看,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指数成份股为属于中证细分电力行业的所有成份股;国证绿色电力指数成份股为国证行业中属于清洁能源发电的成份股。全指电力指数成份股共52只,平均个股市值443亿元;绿色电力指数成份股共48只,平均个股市值410亿元。其中32只成份股相同,其在全指电力指数中权重占比72.8%;在绿色电力指数中权重占比83.3%。

值得注意的是,两只指数在成份股上重合度较高,前十大成份股中有7只完全相同,但三峡能源作为全指电力指数中的第二大权重股并未出现在绿色电力指数的成份股列表中,由于绿色电力指数缺少三峡能源这一主要权重股,其历史表现不如全指电力指数。作为我国风力发电龙头企业,三峡能源自2021年上市以来,其股价全年涨幅高达185%。

(全指电力vs.绿色电力前十大成份股,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3.30)

从权重股你大概就能看出来,全指电力的绿电含量居然比绿色电力含量更高

电力行业真的没什么弹性?其实这也是一种刻板印象。波动低是真的,但逆周期也是真的,例如在19、20年沪深300指数大涨的时候,电力行业涨幅很小,而21年市场回调,电力行业反而大涨。

(全指电力和绿色电力历史收益对比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5.1.1-2022.3.30)

对比两个指数看,自2005年以来截至2022年3月30日,全指电力指数年化收益率为5.86%,高于绿色电力指数的4.47%。其中2021年全指电力指数收益率高达42.52%,领先绿色电力指数30.06%的收益率。

另一方面,电力行业作为公用事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红率长期以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以全指电力指数为例,其分红率几乎每年都高于沪深300指数。

(指数分红率对比,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3.30)

电力相关的ETF目前的关注度很低,跟踪全指电力指数的场内基金目前只电力ETF(159611),今年1月7日才上市,截至2022年3月31日,电力ETF规模总计13.38亿元。

有私募基金经理说,绿电的逻辑更像2020年的军工,是一个经济增速放缓周期下,由于是政府支出和投资为主导的行业,这种收入和支出的确定性,只有在弱势环境下才显得难能可贵。

如果绿电后续有行情,电力ETF(159611)可能是场内交易不错的选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收益预期?

这两年基金经理们都在提一句话:降低收益预期。

我觉得很多人没能真正理解这句话,在讲收益预期的时候,很多人首先就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收益来源。

做权益投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主动权益的基金经理分成三种流派:成长,价值,均衡。

实际上,不论什么流派,赚的都是三种钱:企业成长,估值扩张和股息分红。

而在具体策略上,又有三种策略:

1、均值回归策略

买入价值被显著低估的企业,等待股价的均值回归,一般都是左侧投资,深度价值流派喜欢这种,有比较高的安全边际。这种策略有时候不会特别在意什么企业的护城河和质量,再烂的公司,只要足够便宜,就可以买。缺点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均值回归会发生,有时候会陷入低估值陷阱,股票没有流动性,牛市容易错过大行情。这类策略可能还会做不大,策略容量有限,所以低估值价值投资很难成为主流;而且当真正的价值回归大行情发生时,由于这一类策略对估值要求很高,可能会导致换手率被动暴增。

2、趋势投资策略

买入高景气行业中高速成长的企业,等待企业的业绩暴发和估值扩张,一般在流动性充裕的大牛市中,这类策略可以迅速让基金净值翻倍,策略容量很大,缺点是波动大,基民追高容易短期亏钱。这其实是这两年公募主动权益最主流的策略,俗称自下而上。这类策略一般对企业基本面要求很高,要求公司壁垒高、有护城河、高ROE,相应对估值的容忍度也更高,因为基金经理相信高增长会消化高估值。

3、高股息躺平策略

其实这是险资比较喜欢的策略,一般适合对收益要求不高的长期资金,它们对成长性没有要求,只要每年有不错的分红就可以。比如今年一月份的港股银行股,就成了高股息偏好资金的最爱。包括前面提到的REITs,也是非常受这类机构欢迎的资产。某种程度上,公用事业行业这种低波动的逆周期行业也属于可以长期吃股息的行业。

当然,同一个基金经理可以同时用多种策略,策略之间还会交叉衍生出很多细分策略,比如价值投资都可以细分成深度价值、成长价值和景气价值等等。

如同一位大佬讲的那样,高回报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少,低回报也是很正常的,低回报也是合理的。

随着市场的结构性演变,高成长的企业会变得比较稀缺,今年的各种策略的收益率可能都会收敛,高股息策略未必会很差,野百合也有春天。

做投资之前,不要光想着买了什么能涨,一定要想好:你赚的是企业成长、估值修复还是分红的钱?你打算赚哪种钱?#新型综合电力的投资机遇#   

$电力ETF(SZ159611)$

(风险提示:权益基金属于高风险品种,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 本人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人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情况、听取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全部讨论

2022-05-10 09:53

工头这篇真的分析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