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投资者,现金流不同,如何用不同方式做再平衡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4喜欢:16

【配置指数平衡】:指点(十五)

【定配置、选指数、再平衡】

全文 2200字,阅读时间 5分钟


关于组合再平衡的文章,看了不少,也写了一些(比如:网页链接网页链接),发现依旧还有新的问题可以研究,值得探讨。

这次想说的是:当再平衡被触发时,手头的现金流不同,比如:有增量资金、没有增量资金、甚至需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等,如何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做再平衡。

当然,最常见的方式是用组合本身的资金来做再平衡,即没有增量资金。但有时候,当再平衡规则被触发时,手头会有增量资金,而且也想追加到现有的组合中,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用追加增量资金的方式做再平衡;或者还有可能手头有现金流需求,也想从组合中拿出一部分现金,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用拿出减量资金的方式来做再平衡。

恰逢近期看到   @先锋领航Vanguard   推了一篇文章《市场阵痛期如何度过?“再平衡”这节投资必修课早学早好》(可见:网页链接

,里面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介绍了三种不同方式的再平衡做法,所以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用收益再分配方式做再平衡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即利用组合本身的资金,当再平衡规则被触发时,将超过目标配比的资产类别所产生的股息和资本收益分配到占比下降的资产类别。

本质上,用这种方式做再平衡,第一,不需要做新的资产配置,恢复到期初设定的资产配比即可;第二,择时交易完全是被动的,受制于再平衡规则的预先设定;第三,不需要做新的证券选择,按照组合中预先确定的基金标的买卖即可。

用这种方式做再平衡,对于组合来讲,期初一次性投入后,后续没有资金的进出,长期下来,组合获得的收益和承受的风险也得到了最真实的反映。


用增加资金投入的方式做再平衡

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有增量资金,不论多少;其次要愿意把增量资金投入到老组合中,而不是做其他投资,具体的做法就是将额外的资金补入低于目标配比的资产类别中。

从本质上讲,用这种方式做再平衡,第一,也不需要做新的资产配置决策,依然还是老组合,老配比;第二,也不需要做新的证券选择,依然还是按照老组合中选定的老基金标的。第三,择时交易其实是主动的,或者说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意味,这怎么理解呢?

对于增量资金来说,相当于主动选择了买入的时间,尽管这个时间是由再平衡规则预先设定的,不是完全地主动。因为如果没有增量资金,我们就会卖出配比升高的资产,买入配比降低的资产;

而一旦有了增量资金,我们就只买入配比降低的资产,不再卖出配比升高的资产,这就相当于主动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买入了更多的配比升高的资产,不论这个资产的价位是高还是低。

短期内,我们很难判断这种方式做再平衡的效果,因为配比升高的资产,无论股票还是债券,短期可能继续上涨,也可能马上下跌。但是,从长期来看,配比升高的资产,无论股票还是债券,长期走势肯定是向上的,尤其是股票类资产。

用这种方式做再平衡,长期下来,组合承受的风险依然是锁定的,因为做了再平衡就能基本恢复各类资产的配比,从而控制住波动性和最大回撤,但组合获得的收益要想精确计算出来,会更麻烦一些,因为在不停地加入增量资金,需要参考定投策略下XIRR的算法。


用跨资产类别转移投入资金的方式做再平衡

这种情况下,要么是迫不得已,需要用到一部分资金;要么是另有他用,有更好的投资选择,具体的做法就是将资金从超出目标配比的资产类别中拿出来,或者转到其他投资中。

从本质上讲,用这种方式做再平衡,第一,可能需要做新的资产配置决策,比如做新的投资;第二,可能需要做新的证券选择,比如在做新的投资时必然会选择具体的基金标的。第三,择时交易其实也是主动的,或者说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意味,怎么理解呢?

对于减量资金来说,相当于主动选择了卖出的时间,尽管这个时间也是由再平衡规则预先设定的,也不是完全地主动。因为如果不需要拿出资金,我们同样会卖出配比升高的资产,买入配比降低的资产;

而一旦要拿出资金,我们就只卖出配比升高的资产,不再买入配比降低的资产,这就相当于主动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卖出了更多的配比降低的资产,不论这个资产的价位是低还是高。

同样在短期内,我们很难判断用这种方式做再平衡的效果,因为配比降低的资产,无论股票还是债券,短期可能马上上涨,也可能继续下跌。如果是拿出现金,我们自然不需要太过于纠结这样做是赚了还是亏了;但如果是转到新的投资,那我们就会去比较新的投资标的和原来这个配比降低的资产,短期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长期的情况也会更复杂一些,尤其是转到新的投资,不过本质上就是比较新老投资标的的长期表现,谁会更好一些。

用这种方式做再平衡,长期下来,组合本身承受的风险也依然是锁定的,因为再平衡恢复了各类资产的期初配比,从而控制住了波动性和最大回撤,但组合获取的收益要想精确计算出来,同样需要参考定投策略下XIRR的算法,因为会不停地拿出资金。


结论与思考

无论用哪种方式做再平衡,从组合承受的风险来说,差别基本不大,因为始终维持着组合各类资产的配比。但所有投入资金获取的最终收益,会因为不停地有资金的进出而出现差异,而且差异有时可能会比较大。

还想到了一个思考的角度,从普通投资者人生的不同阶段出发,来看看什么阶段更适合用哪种方式做再平衡。

第一,在工作不久,有一些收入后,且收入在上升期的青年阶段,更适合用增加资金投入的方式做再平衡,相当于不停地在做大投资组合的规模。

第二,在工作10-20年后,收支趋于稳定,且收入基本不再变动的中年阶段,更适合用收益再分配方式做再平衡,相当于维持住投资组合的投入成本,仅靠组合本身收益的增长。

第三,在退休之后,希望多一些支出,且收入小于支出的老年阶段,更适合用跨资产类别转移投入资金的方式做再平衡,比如将拿出的资金投入到货币基金中,用于补充日常开支。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地在减少投资组合的整体规模。


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分析涉及的指数及基金,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雪球ETF星推官#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鸣凰指数定投#   

$沪深300(SH000300)$      $中证500(SH000905)$     $中证800(SH000906)$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ETF星推官   @雪球达人秀    @蛋卷基金 @蛋卷指数基金研究院 @望京博格 @银行螺丝钉 @Lagom投资 @持有封基 @指数基金 @屠夫1868     @先锋领航Vanguard     @先锋领航投顾   

全部讨论

2022-04-13 10:15

后两种方式运用了“机会成本”的思维,有一点“持有=买入”的味道。比如「用增加资金的方式做再平衡」,考虑的是“如果没有增量资金,配比升高的资产本会被卖出,而现在没有卖出,相当于买入”

2022-04-23 22:52

学习了,感谢

2022-04-23 22:48

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