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Beta指数聪明吗?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15喜欢:29

笔者从研究指数基金、smart beta指数开启了基金投资之路,自认为对smart β 指数有一定的熟悉。虽然现在已经完全转投主动基金,但还在关注着smart β指数的发展,也愿意写下这篇长文,吐槽的同时做一次分享交流。

这篇随笔不是对各个指数的详细介绍,而是分享点评不同指数的投资价值,希望能在简短的篇幅内尽可能多地输出干货。

我会尽可能地覆盖自己研究过的主流smart β指数,但也不可避免会有缺漏和偏见,请球友们见谅~

首先,上个人观点:大多数smart beta指数不聪明

我曾经幻想靠几只smartβ指数躺平,稳稳地获取相对沪深300中证500每年5%左右甚至更高的超额收益,直到被现实反复打脸。

总体上,smart beta 指数基金的设计规则还是粗糙且弱小,用一些过去式的财务指标或估值指标预测未来。以前市场不成熟的时候可能还能取得不错的收益,现在看很难跑赢主动基金和主动量化。

但不排除有一些设计优良的smart β指数,可以作为找不到足够多的优秀经理时的持仓替代,而且它的风格还不会漂移。

在明星经理动辄被买爆、经理跳槽屡见不鲜的时代,低调优质的smart β值得备用。

下面,根据笔者的看法,将A股范围内的smart beta指数分了几个类型,展示如下(细分行业的基金不在讨论之列)。

一、纯价值和高股息策略,原则上不要买

这是一个很主观的结论,先别急着喷。典型的这类指数,300价值中证红利买这些指数的同时如果对收益率有一定要求的话,归根结底就是看能不能把握住低估值和周期股的行情。逆风拿这些指数,持仓体验太差,会陷入深深的低估值陷阱的质疑,经历过的都懂。

个人体会,买这些绝对不如买低估值风格的主动基金,反正就那么几个出名的公募经理,很好挑。如果你想长期持有,为什么不买沪深300中证500这些宽基?收益率并没有太大区别。

二、主策略是低波动的指数,信心不足的典型

低波因子非常偏爱冷门、低估、没想象力没人炒作的行业和公司。

中证500行业中性低波动——熊市抗揍,牛市进攻性不足,持仓偏低估值和冷门。非常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300质量低波动——搞了一套复杂的策略,一锤定音的主策略落在了低波动因子,故而纳入的金融行业占比很高,成分股总体风格很是不温不火。引用这篇文章,可以看到这个指数2019和2020年大幅跑输沪深300,你能不能淡定持有。2021 年最值得期待的 SmartBeta 基金?或许是! 在主动型基金大行其道的当下,为什么你还应该关注指数投资,尤其是方兴未艾的 SmartBeta 指数基金? 一方面,指数基... - 雪球 (xueqiu.com)

还有什么红利成长低波动、红利低波等等,一定要看一锤定音的选股主策略是不是低波因子。

三、所谓兼顾价值与质量,让周期股漏网 OR 四不像混搭

中证500质量成长——500质量指数为啥现在调样了? 转自公众号:鹏扬数量研究 看到标题,可能有投资者会问,指数不是半年才调一次吗(6月和12月),为什么现在就调样了?且听下... - 雪球 (xueqiu.com)

500质量按之前的规则,应该属于兼顾质量和价值的策略。从2022年3月起编制策略做了很大的修订,去掉了反映价值因子的PEG一项,看来鹏扬公司也意识到了指数设计的问题,故笔者删除了此处原来的点评。

即便在新规则下,ROE只看过去1年,不区分扣不扣非,盈利增速只看当前,业绩爆发的周期股非常容易混进来。中证500本来就越来越偏周期和价值,这种选法存在行业偏移过大的风险。个人认为,在行业中性的基础上做质量成长,可能更合理!

近似风格的MSCI质优价值指数、中金300指数,赋予价值/股息因子和质量/成长因子相同的权重,哪个都做不到极致,效果对冲收益平平,形同虚设。(其实中金300的设计思路特别好,可惜用股息率排名一锤定音的一步导致低估蓝筹太占优势,如果能做行业中性处理,这个指数会非同小可)

四、传统行业蓝筹白马指数,食之无味

红利潜力、深证红利基本面50、基本面60、基本面120。这类传统行业蓝筹白马指数的代表。现阶段用这些选股逻辑选出来的一定都是些总体估值不很高的蓝筹白马,至于为什么,都藏在指数编制规则里。

深证红利,其策略一句话概括就是——选深交所估值不太高的股票里市值最大的40个,并按市值加权。可惜权重太集中不好驾驭。

红利潜力,其策略设计的还是不错的——在高盈利质量、有一定成长性、高股价、分红意愿较强的公司里选分红金额、经济体量最大的一批。一样吃亏在权重集中。

这种风格的主动基金很多,相比之下这几个指数还真的不太够看。

五、不会出大错的混搭宽基,聊胜于无

MSCI A50、恒生中国龙头、国证A50等,懒得解释了。MSCI A50应该是设计的最好的。现阶段的A股主动基金应该还不至于跑不赢这些宽基。一个比较有意思、可堪使用的是沪深300非周期指数,排除了300里的金融地产能源等周期股,比较无脑的一个茅族指数。

六、茅族指数

MSCI A股质量、CS消费50、消费龙头、创蓝筹、创成长深证成长40、上证消费80等,是其中的代表。风格判断对了就够猛,判断错了,那就有点蛋疼,不像基金经理可以做一些调整。

MSCI A股质量——这套规则简直就是为了白酒、食品医药龙头、各类茅量身定做。如果能接受高仓位配置白酒,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茅族指数。

CS消费50、消费龙头——因为既有主要消费又有可选消费,姑且算是一个比较宽的指数。10大权重占70%-80%,就问能不能接受?

创蓝筹、创成长——强归强,只是局限在创业板选股,且权重上限达15%,总让人觉得不太舒心,或许应该两者等权买?市面上还有创业板综的指数增强,或许会更好一些。

上证消费80——挺不错的一个医药消费茅指数,就简单的市值加权,包含了上交所的主要消费、可选消费和医药龙头,权重分布合理舒适,白酒、食品、免税、医药、家电各得其所,周期性强的养殖畜牧并没有纳入,汽车行业的占比也不高。药酒不分家,算是一个比较好用的指数。

红利质量——一个长期回测业绩逆天,发布后实盘业绩也不赖的指数。其策略一句话概括为,选一些分红意愿不低、高盈利质量、经营稳定、有成长属性、股价高的公司,医药和主要消费占据半壁江山。但权重的分配依据是股票打分,指数的可预测性感觉不是很好,心里没底。2020年的收益率只有40%左右,貌似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风格优势。不过2021年顶着消费医药的逆风拿下了5%以上的收益,体现了策略的牛逼。这个策略是有滞后追高的意味在里面的,毕竟指数6月、12月调仓换股的时候距离最近发布的财报都过去至少一个多月了,可就是这样还能创造超额,而且观察过红利质量相比沪深300、wind偏股创造超额的时间段,并不是刚刚调仓后创造超额,而是可以滞后个把月再创造。

七、值得期待的新策略

中证1000成长创新,华夏公司和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定制的产品策略近乎无懈可击。

一句话概括,在不显著改变中证1000行业比重的基础上,在每个行业内选出高成长、高研发、高一致性预期、盈利质量在前一半的票子,并以相差不大的权重配置。

高研发保证公司的科技含量和可持续发展,高一致性预期保证公司受机构关注认可度高,盈利质量在行业内前一半用以排除大多数烂票的同时不错杀好票。相比500质量成长的设计思路,规避了周期股占比过高的问题、也避免了行业分布不均,打包专精特新小巨人。

根据中证网站的回测数据,2019、2020年度收益分别是41%和35%,将成长风格落到了实处,而且非常BUG的是,价值风格占优的时候它也能跑平中证1000!不足之处是每季度调仓,不知道实际追踪的误差大不大。不过公募1000指增相对中证1000的超额能力还是很不赖的,这个策略其实有点鸡肋了。

华夏公司还定制了500、300的成长创新策略,但暂无跟踪产品。这两个指数相比基准,同样体现出成长风格占优时大幅跑赢,价值风格占优时能够跑平,行业分布和基准相似,真正做到了无脑超额、穿越牛熊,恐怖如斯。

八、新经济和科技类指数

这类指数非常多,介绍几个我觉得还凑活的。

新兴成指:选股范围最大,基本把新经济相关的公司都纳入范围。按市值×(营收增速+ROE)赋权,10%权重上限,持股集中度适中,绝对的龙头特征。2019-2021年度收益依次为40%+、70%左右、5%+。

中证科技50策略:选股范围也较大。非常复杂的选股标准,强调研发。按综合得分加权,不考虑市值,持股分散。2019-2021收益依次为70%左右,40%,10%。

中证科技50:持股集中度高,强调研发,选出股票后按市值加权。2019-2020连续两年70%收益,2021 零收益。

科技100:设置5%权重上限,选股标准非常复杂,选股范围不够大,没有宁德、隆基。2019-2021收益为50%、44%、13%。

创新100:10%权重上限,选股范围较大。研发占比做初筛,按照市值、营收、毛利率行业内选股,市值加权。2019-2021的收益率为49%、56%、2%。

中证高端装备制造指数:这个指数比较有意思的是不包含医药股,有对应的指数增强基金。

        

精彩讨论

发发02022-03-22 11:46

转发。聪明指基不聪明。。我是从研究指数基金、smart beta指数开始的,现在已经完全转投了主动基金。
直接说个人观点,smart beta指数不聪明,反而像它的名字一样,很伞兵。
指数基金的设计规则还是太糙太弱,用一些过去式的财务指标或估值指标预测未来,甚至连扣非不扣非的ROE都不区分,很弱。以前市场不成熟的时候可能还不错,现在很难跑赢主动基金和主动量化。
根据个人的好感度,将smart beta指数分了几类(细分行业的基金不在讨论之列),持续更新..........
【除非你是小白否则不要买的辣鸡品种】
所有纯价值和股息策略,都是辣鸡。典型的,300价值中证红利。买这些东西,如果对收益率有一定要求的话,归根结底就是看能不能把握住低估值和周期的顺风期。逆风拿这些指数,持仓体验太差,会陷入深深的低估值陷阱的质疑,经历过的都懂。买这些绝对不如买低估值风格的主动基金,反正就那么几个出名的公募经理,很好挑。
【单因子低波动。信心不足的典型】
中证500行业中性低波动。熊市抗揍,牛市进攻性不足。持仓偏低估值和冷门。非常容易自我怀疑。
【所谓兼顾价值&成长or质量,慎买】
现在比较火的,中证500质量成长:ROE只看1年,不区分扣不扣非,PEG指标只看过去1年增速和当前估值。业绩爆发的周期股非常容易混进来。中证500本来就越来越偏周期和价值了,这种选法不可避免导致周期占比高、新经济占比少。PEG指标若干年前内资机构喜欢用,现在已经不那么流行了,历史回测好可能得益于当年的自我强化。
鹏扬基金还发行了个300质量低波,一样的道理,用PEG选股,就会选一堆低估值,300里的金融尤其多。
同一类型的还有华宝标普中国质量价值、中邮中证价值回报,前者规模只剩1800万,后者已经清盘了。
【基本面类的蓝筹白马指数,意思不大】
红利潜力、深证红利基本面50、基本面60、基本面120。现阶段用这些选股逻辑选出来的一定都是些总体估值不很高的蓝筹白马,至于为什么自己去琢磨。红利潜力和深证红利的权重上限15%还很不合理,权重集中难驾驭。这种风格的主动基金很多,相比之下这几个指数真的不太够看。
【茅族指数,有用但不好驾驭】
MSCI A股质量、消费50、消费龙头、创蓝筹、创成长。风格判断对了就够猛,判断错了,那就有点蛋疼。不像基金经理可以做一些调整。
【不会出大错的混搭宽基,聊胜于无】
MSCI A50,懒得解释了。

全部讨论

2022-03-22 11:46

转发。聪明指基不聪明。。我是从研究指数基金、smart beta指数开始的,现在已经完全转投了主动基金。
直接说个人观点,smart beta指数不聪明,反而像它的名字一样,很伞兵。
指数基金的设计规则还是太糙太弱,用一些过去式的财务指标或估值指标预测未来,甚至连扣非不扣非的ROE都不区分,很弱。以前市场不成熟的时候可能还不错,现在很难跑赢主动基金和主动量化。
根据个人的好感度,将smart beta指数分了几类(细分行业的基金不在讨论之列),持续更新..........
【除非你是小白否则不要买的辣鸡品种】
所有纯价值和股息策略,都是辣鸡。典型的,300价值中证红利。买这些东西,如果对收益率有一定要求的话,归根结底就是看能不能把握住低估值和周期的顺风期。逆风拿这些指数,持仓体验太差,会陷入深深的低估值陷阱的质疑,经历过的都懂。买这些绝对不如买低估值风格的主动基金,反正就那么几个出名的公募经理,很好挑。
【单因子低波动。信心不足的典型】
中证500行业中性低波动。熊市抗揍,牛市进攻性不足。持仓偏低估值和冷门。非常容易自我怀疑。
【所谓兼顾价值&成长or质量,慎买】
现在比较火的,中证500质量成长:ROE只看1年,不区分扣不扣非,PEG指标只看过去1年增速和当前估值。业绩爆发的周期股非常容易混进来。中证500本来就越来越偏周期和价值了,这种选法不可避免导致周期占比高、新经济占比少。PEG指标若干年前内资机构喜欢用,现在已经不那么流行了,历史回测好可能得益于当年的自我强化。
鹏扬基金还发行了个300质量低波,一样的道理,用PEG选股,就会选一堆低估值,300里的金融尤其多。
同一类型的还有华宝标普中国质量价值、中邮中证价值回报,前者规模只剩1800万,后者已经清盘了。
【基本面类的蓝筹白马指数,意思不大】
红利潜力、深证红利基本面50、基本面60、基本面120。现阶段用这些选股逻辑选出来的一定都是些总体估值不很高的蓝筹白马,至于为什么自己去琢磨。红利潜力和深证红利的权重上限15%还很不合理,权重集中难驾驭。这种风格的主动基金很多,相比之下这几个指数真的不太够看。
【茅族指数,有用但不好驾驭】
MSCI A股质量、消费50、消费龙头、创蓝筹、创成长。风格判断对了就够猛,判断错了,那就有点蛋疼。不像基金经理可以做一些调整。
【不会出大错的混搭宽基,聊胜于无】
MSCI A50,懒得解释了。

2022-06-04 10:42

科技类的还有创新100和富国中证工业4.0

2023-05-31 00:47

收藏学习

2023-03-15 10:07

文中提到中金300应该做行业中性处理,您认为是对齐沪深300的行业分布,还是像MSCI A50那样每个行业选几只?

2023-01-22 15:20

国企红利指数如何?

2022-12-31 01:05

不错

2022-12-17 16:29

只有论点,没有论据,而且论点还是错的,建议看《低波动,高收益》等书吧。

2022-09-01 21:45

消费红利呢?

2022-03-31 10:47

写的很棒!

2022-03-25 05:33

说的很好,不过策略基金也是一个工具,不存在包治百病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