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买基金要避免过度爆款?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3回复:224喜欢:146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兰兰与木头姐,皆为让人销魂的过山车女王,虽然波动都很大,但长期来看她们的收益率曲线,都美得像是一副山川画卷。即使不算是一方教主,也至少是业界翘楚。


然而她们同时又都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在整个投资生涯里,绝对值上来看,从整体上来评价,她们为投资人赚的钱的总和,要小于给投资人亏的钱的总和。那这就尴尬呀,作为一个业内拔尖的基金经理,忙忙碌碌许多年,整体上却成功地为投资人创造了负收益。


但我却不认为她们有很大的错,我仍然认为她们是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如果他们是以100块开局,中间没有现金流入,那么现在收益就是本金的好几番,牛逼到不行。但问题在于他们有不断的现金流追加进来,于是乎规模大了,开始不挑食了,开始通吃了,于是最后扑通,几乎难以避免。


1.       不要像追星一样去追基


基金投资的第一课,就是不要像追星一样去追基。追基如追星的话,结局大概率惨过飞机追尾。


因为我们从美股发展历史研究上来看,买最爆款的基金,往往就不是一个好策略。通过大卫·斯文森(David Swensen)的书《不落俗套的成功》(Unconventional Succes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Personal Investment ),我们知道基金投资人(基民)的择时能力之差。他专门研究了这件事。


我之前介绍过,但现在还要再介绍一下,方便大家理解。基金总是处于不停的新加资金与回赎之中,所以基金一般有两种计算回报的方式:


1.        时间加权回报率(time-weighted return),怎么算呢,就是仅仅计算投资组合的复合收益,而无视现金流对于回报的影响。比如今年一月有一个投资者投了100万,到了6月30日资产增长至110万,然后在6月30日又有一个投资者投了100万,到了12月31日资产跌至200万。于是我这个基金的时间加权回报是(1+(110-100)/100) X (1+(200-210)/210) = 1.1 X 0.95 = 1.048,所以时间加权回报率是4.8%。 时间加权,可以得到我们一般所说的收益曲线。


2.        价值加权回报率(money-weighted return),价值加权回报其实就是内部收益率(IRR),也就是将所有期中以及期末的现金流折现然后与期初的投资相等,来算出内部的增长率。所以在我们刚刚的例子里,期初投资是100万,到了6月30日有一笔新的现金流出(投资)100万,然后期末资产是200万(等于现金流入200万)。所以将 100= -100/(1+IRR)^1/2+200/(1+IRR),得出IRR=0,所以价值加权回报是0%。


价值加权等于零的意思,就是忙前忙后一年算,发现到头全白干。没赚到一毛钱。价值加权如果低于零,就是整体上亏了钱,成了碎钞机。理论上你完全有可能时间加权回报率大于零(就是说收益率曲线看起来不错),但价值加权回报率小于零。这也是兰兰和木头姐,靓丽业绩碎钞机背后的本质逻辑。

(多期回报计算方法)


如果一个基金的价值加权回报率高于时间加权回报率,就说明它新增加的资金获得了更好的回报,也就是资金进场的时机神准;如果一个基金的时间加权回报高于价值加权回报,说明之后进场的资金都很糊涂,进场的时机非常差。


著名研究机构晨星(Morningstar)做了一个研究,他们将美国所有的共同基金分成了17个类别,然后分别计算他们十年的价值加权回报率以及时间加权回报率。结果是:在所有的17个类别中,时间加权回报率通通秒杀价值加权回报率。这个系统性现象说明投资者在择时上简直是太辣鸡了。


肯定会有人问是为什么。因为投资人群都喜欢追捧明星基金,而当他们开始追捧之时往往就是明星基金持仓估值较高之时,毕竟大多数人喜欢去投资表现最好的基金;而当一个基金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不佳,也就是持仓估值较低之时,投资者又表示不能忍而往往选择清仓。所以投资者们总是系统性地高买低卖、追涨杀跌,导致基金的价值加权回报率低于其时间加权回报率。


本质上是没吃到别人投资策略东风阿尔法的鱼肉,却在喉咙里卡进了均值回归的鱼刺。两头没讨好。


2.        规模时常克业绩


另外还有规模的问题,就是我募的钱太多导致我被迫要去买一些第二好的甚至不好的公司。在木头姐的例子里,就是疯狂下注小公司,买到这些小公司流动性都断掉。明星经理彼得·林奇也是这方面的专家,巅峰期他的一个基金居然有1400个股票,那是真的不挑食。后果也很惨。虽然彼得林奇·明哲保身、功成身退,退休得非常好(他可真是择时大师),而他的继任者接下了他那么多股票的盘子,可把麦哲伦给彻底开沉了。


而斯文森自己做的研究也是如此。他考察互联网泡沫前三年和后三年的10个互联网基金的表现,发现时间加权的年回报率是1.5%——是的即使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他们仍然有“正收益率”——但是这10个基金明明在这六年里从头到尾共投资了137亿美元,结果赔掉了99亿,亏损高达72%,价值加权回报率耸人听闻。这些资金中的绝对多数都不是在97、98、99年进来的,而是在世纪交加之际在泡沫最波澜壮阔最面目可憎之时,这些资金疯狂地挤进来参与这一场博傻游戏(greater fool’s game)。最终泡沫破裂一切嚣浮归于尘土。


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甚至有一些看似无厘头无逻辑的策略,比如在一段时间里,投资组合甲,全部买入前一年里业绩最烂的最滞销的五个基金,投资组合乙,全部买入前一年里业绩最好的最畅销的五个基金,绝大多数市场情况下 甲 来年的业绩可以把 乙 打成残障少年。


所以从理财科普视角出发,从正确的投资理财姿势出发,你买基金,你可以看历史业绩,可以看波动率,可以看最大回撤,可以看sharp ratio,可以看information ratio,可以看calmar ratio,这些都是好指标——虽然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但你连历史表现都没有我凭啥相信你未来会有表现——但你最不应该看的,就是基金的销量。更准确的说,不应该只看销量高低买入。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可以把各大平台的基金销量榜作为反向指标,毕竟规模有时候,专克业绩。


3. 淡化销量要踩准


回到对销量榜和各类基金榜单的理性分析。销量榜单设立是行业惯例,很多平台都有,包括传统渠道、互联网平台等等。确实是客观市场数据展示,不是YY。另外追根溯源,最早股票交易所也喜欢披露交易数据,基金业于是就沿用了。但是,行业内对于销量榜单是否全面科学存在争议。


所以要说股民成熟,心态轻松,情绪稳定。交易所披露交易数据这么多年,也没见股民找过去说,我炒股看了这个榜,现在浮亏了,是你误导,赔我钱。这届股民经历几轮周期,心脏已经巨大。反而这几年火热的公募基金,由于太多小白新基民加入,不谙世事,就容易脑热往前冲。


说白了榜单只是投资参考的市场信息之一,除了销量榜,像蚂蚁财富等平台,还有定投绩优榜、长期绩优榜、金牛基金榜等等,有些榜可以是选品前戏,也可以是避坑指南,是投资参考的一个信息来源。但最终要回归到看基金产品本身,投资者按照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自己看好的赛道与基金经理,做综合的决策,买什么——或者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不买什么。


最近看到蚂蚁财富主动取消了基金销量类榜,起初是在申购人数的基础上,新增了“净赎回”这个附加维度,基金周净申购金额为负时不会进入榜单,这点就很好。后来兰兰基金就因为净赎回短暂下榜过(虽然不过没过多久又被基民买了上去,挡不住的热情...)。谁上谁下其实本身没什么不同,但大家确实过于关注兰兰。总之,最关键的是规则变化,淡化销量,其余榜单更聚焦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也开始展示夏普比率这些风险波动结合的指标。


这套动作对引导基民关注基金本身,更理性、全面看待收益风险,是个好的尝试。说到底,选择基金,即使在普涨行情时,也要靠优化自己的投资行为才能获得收益,哪怕只是比beta好一点点。理性选品、分散投资、坚持长期持有,才是正确的配置观念,而不是去看哪家基金卖得好。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陈达美股投资2022-03-03 16:05

希望能,帮到你。$恒生科技指数(HKHSTECH)$

长线下的一滴泪2022-03-03 16:34

达美啊,你这绘图能力超强,上次的那只猫,把我套的死死的,这又来一只 升级版的

龙叔10242022-03-03 19:08

骚达,你是累的像条狗吧?

认知与逻辑投资2022-03-03 16:33

这是跌出屎来了

琳子话2022-03-03 15:58

很到位,达哥

全部讨论

2022-03-03 15:58

很到位,达哥

你这逻辑整个就是错的,她能翻几番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中间源源不断的基民流入,她就是高位加仓一把亏光的典型

@小秘书 能放出来吗?

达美解决了我多年来的一个困惑

2022-03-04 09:02

写的很好,大家都会有从众的心理,追爆款在所难免,也可能是出于动物的本能,就像非洲角马的迁徙。但是,从众处于群体的角马,生存下来的概率要远远大于落单者生存下来的概率。而股票或者基金,反而不同,常常会被群体裹挟至危的境地而使整个群体损失惨重。由于基金经理的策略或者能力圈限制,专注于某个领域或者行业的基金,难免陷入花无百日红、各领风骚二三年的境地,这就要求投资者在投资之前,研究一下基金经理的逻辑,是否经得起市场波动的考验,具有长期给大家带来正收益的能力,如果有,可以在市场低谷时申购,或者在其发生历史最大回撤附近的时候买入,风险相对较小,这就是简单的择时了。看似不难,难在定力,难在坚持!

2022-03-03 19:44

红颜祸水,但过程很爽。

2022-03-03 16:40

嗯,波大曲线美

2022-03-03 16:25

那问题来了,为啥达美也高位买了兰大妈呢

2022-03-04 10:35

中国主动基金的机制不行,都是为了追求短期高收益,然后吸引韭菜在最高位时候买入进场,而短期过高的收益之后必然面临幅度巨大的下跌,这是不可避免的。高位进场可能5年都不会再创新高。都不会回本,主动基金的好的进场点是稀少的,这是难的地方

2022-03-03 22:41

投资需要常识,日拱一常识,赚到远大于工资收入的💰,关注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