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投资者,做长期投资,如何做到“主动地被动”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2

【配置指数平衡】:指点(十一)

【定配置、选指数、再平衡】

全文 3000字,阅读时间 7分钟


“主动”、“被动”是在投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无论是做资产配置、证券选择、还是择时交易等,都会面临选择“主动”方式还是“被动”方式的问题,前期也写过一篇关于此话题的文章(被动投资中的主动行为——以指数基金单只和组合为例,网页链接)。

一个人,在人生中绝大部分时候,做一个主动的人,是更积极、乐观、向上的选择;但在投资这件事上,长期来看,太多的主动行为却很难得到好的结果,反而是更多的被动行为,更容易获得投资的成功。

不过做投资,即使选择了被动投资这一大的策略,仍然需要一些主动的行为。那么,哪些行为是必须主动的呢?哪些事项最好选择被动方式呢?投资究竟该如何权衡主动和被动之间的关系呢?

近期恰好看到了李笑来在《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一书中阐述的说法——“主动地被动”,觉得很有启发,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交流。

那什么叫“主动地被动”?书中给出的说法是:

主动地选择最正确的趋势,被动地等待趋势发挥作用。


定投的“主动地被动”

作为普通投资者,书中介绍的一种较为适合的投资方式就是——定投(即:长期定期定额投资某个标的),这也是个人倡导和实践的一种长期投资方式,近期也写了一篇关于长期定投收益回测的文章(可见:简单定投,一键操作,慢慢变富——中证800指数10年滚动定投回测,网页链接)。

在实操中,定投的确非常简单,只需要事前的一步操作即可,之后就是自动执行了。但这一步也包含了几个要素:选择定投标的,确定定投周期,决定每期金额,长期坚持下去。

那么,这几个要素是如何体现主动地被动?或者说,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如何做到主动地被动呢?


长期——究竟是多长?
主动选择更长的期限,被动受制于生命的期限。

投资最长的期限就是如巴菲特所说的:永远,那肯定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需要往后传承。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姑且只考虑自身这一辈子的时间,因此长期就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期限。

再实际一点:一项投资总有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期限,比如用来养老的钱,我们就将投资期限定义为现在直到退休那年,一般来讲,对投资者来说,这个期限怎么也有个10-30年吧,这个期限对定投来说,都可以称之为长期了,在这个被动的期限内,我们就要主动选择更长的时间段,越长也好。

在理解了长期这一要素之后,我们经常纠结的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进场(或者说怕在高点入场),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或者说可以有一种新的理解:

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无论什么时候进场都是对的,因为股市中微笑曲线的作用。每一次度过一个完整的微笑曲线,就等于把自己的入场时间“向前平移”了一段时间,因为平均成本降低了,尽管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摊低的效果会钝化。

正如在之前回测中证800指数10年定投的效果,如下图:

即使在2008年高点入场,10年下来到2018年的效果不好,但再坚持3年,到2021年底,收益率就明显上去了,基本与其他 8轮10年滚动回测的平均收益率 6.82%相差无几。(详见:网页链接

因此,即使在高点入场,长期坚持下去,定投依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标的——选什么标的?主动选择被动股票型指数基金。

既然定投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长期,那么就决定了标的必须满足长期趋势是只涨不跌。正是只涨不跌这个要求,决定了债券、黄金,甚至房地产等都不符合,而只有股票符合;股票中个股也不行,而只有指数;

指数也不是所有的,最极致的是全市场指数,因为它就代表了整个股票市场,而股市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它短期来看涨涨跌跌,但长期来看确实就是只涨不跌的。

定期——间隔多久?主动选择合适的间隔,被动地执行,不要轻易改变。

对于上班族来讲,主动选择发工资的间隔(一般是每月)是最简单的方式,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被动的间隔;当然,如果性子急,也可以缩短为每周,只是需要主动将每月工资平分到每周。不论间隔多久,一旦选择后,就是被动地执行了,最好不要轻易做改变,这既是恪守纪律的表现,也有利于保持心态的平和。

定额——金额多少?主动确定合适的金额,被动地执行,也不要轻易改变。

这个要素的参考标准一定是要长期不用的钱,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收入支出情况来计算出这个金额;一旦算好并确定后,同样不要轻易改变,不仅是培养恪守纪律的习惯,也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投资效果(包括收益和风险);

除非,收入支出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巨大的改变,才需要去调整每期的金额;但即使这样,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是重新建立一个定投计划,而原有的定投计划依然继续执行下去。


一次性投资的“主动地被动”

相对于定投,作为普通投资者也会有一次性投资的需要,比如手头有了一笔较大的资金;那么,在一次性投资中,我们又要如何做到“主动地被动”呢?或者说资产配置型组合需要决策的几件事上又如何体现“主动地被动”呢?

买什么?主动确定资产类别,标的选择被动指数基金。一次性投资,做多元化分散化资产配置组合是较好的方式,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其他类资产,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主动地确定大类资产类别和细分资产品种,将这些资产对应的被动指数基金作为配置标的的首选。

买多少?主动确定期初各类标的的配置比例,并在再平衡时被动地恢复这个比例。确定了标的的配置比例,具体的金额自然就算出来了,在再平衡触发时,则要坚定地执行买卖,这是维持组合风险特征的关键,也是大概率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

什么时候买?主动选择期初的时间点,和被动再平衡的方式,在再平衡条件触发的时候被动地买卖以恢复各类标的期初的配置比例。

一次性投资时,期初的时间点不同,对投资结果的影响是较大的,这一点进取型组合比稳健型组合表现得更明显,因为两类组合中波动较大的股票类资产配置的多少不同。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手头有一笔较大的资金的时间其实是被动的,拿到钱后股市是高是低也是被动的,那么这时候怎么做更合适呢?从长期投资来看,根据风险收益性价比等考虑的话,还是偏向于做稳健型组合,即股票债券其他资产均衡化地配置,这样期初时间点的影响也能降低些。

至于再平衡条件触发时的买卖时间点,则完全交给了事先确立的规则,被动触发,按纪律买卖即可。

买多久?主动选择更长的期限,被动受制于投资目的。多久这件事如果我们主动选择,最佳回答肯定是长期,越久越好,因为从机会成本来看,即使从股市中出来了,也不能一直拿着现金吧,那么去买什么合适呢?还是股票。那么除非你能主动地精确择时,每次都低买高卖,否则还是长期持有更合适,不出局不下牌桌,在这个无限游戏中始终做局中人桌上人。


结论与思考

在投资中,做到“主动地被动”,前面这个主动,其实依然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与在人生中其他时候,要积极主动正面向上是一以贯之的;

而后面的这个被动,则是一种主动地放弃,将选择权交给趋势、交给市场,等待时机的到来,等待市场的走势;这个被动也是一种规避错误的方法,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个人做出的一次次主动选择,本身出错的概率会远大于正确的概率,这又让我想起巴菲特“20次打孔”的说法:

一个投资者要有一个规划一生投资的卡片图,上面正好留有 20个打孔位。每做一次投资,就打一个孔,孔打完了,一生的投资也完成了。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可以将每个打孔位看作一次主动的作为,打孔位有限,所以我们要少打,慎重打,能不打就不打,千万别随随便便临时起意打。


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分析涉及的指数及基金,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雪球ETF星推官#    #鸣凰指数定投#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沪深300(SH000300)$     $中证500(SH000905)$    $中证800(SH000906)$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蛋卷基金 @蛋卷指数基金研究院 @望京博格 @银行螺丝钉 @Lagom投资 @持有封基 @指数基金 @屠夫1868    @先锋领航Vanguard    @先锋领航投顾    @雪球创作者中心    @ETF星推官   

全部讨论

2022-02-15 08:24

普通投资者,啥也做不到,啥也学不会,否则就是不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