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倍空间的行业,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5喜欢:11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

主要目标:

到2025年,数据中心和5G基本形成绿色集约的一体化运行格局。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降到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降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西部数据中心利用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5G基站能效提升20%以上。

主要任务:

强化统筹布局、提高算力能效(PUE超过1.5的进行节能改造。数据中心整体上架率(1年以上)低于50%的,不支持规划新的数据中心集群)、创新节能技术、优化节能模式、促进转型升级。

1、相比以往一线城市发布的对于IDC行业的PUE与绿色节能两方面的政策要求,这次发改委的政策,在政策要求上面有哪些特别之处,对于行业有哪些影响?

两个方面:1)政策表明国家提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大力发展。这一倾向在过去的几年,包括新基建刚开始的时候,国家都没有改变对IDC行业发展的认可。2)IDC的大力发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这与碳达峰和碳综合这一国家级别的能源战略是有一定相左的。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表明,国家希望在发展IDC行业的同时,在时间线上同步完成碳达峰和碳综合的要求。上海最早提出要求PUE<1.3,而当时市场上普遍PUE值在1.5左右。这次从国家层面要求把PUE控制到1.3,甚至于控制到1.25,比原来的要求更高,而且覆盖面更广,后续则需要关注每一个省份具体如何落实政策。总体而言,本次发改委的声明表明国家更加注重IDC行业的发展,大方向上没有没有任何改变。

2、从追踪数据来看,去年IDC行业掀起的投资热潮已经下降很多,去年报送的这些投资项目在现阶段的投资完成度如何?目前行业整体的供需情况怎么样?

IDC投资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IDC原本的市场门槛高主要在于能耗指标问题,目前能耗指标的门槛既然很高,所以大家都很有兴趣。

2)当时投资者观察到A股市场的IDC企业净利率、毛利率都很高,所以大家认为IDC行业的利润很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3)国家提出“新基建”,鼓励最终用户直接拿地自建。

以上三点在短时间内造成了供远远大于需的状况,此外,在过去的一年多到两年的时间里,市场上并没有很多大订单,导致供需平衡被完全打破,市场价格大跳水。市场价格第一次跳水从华东开始,带动华南的价格下行,所以整体投资风险急剧增加,热潮消退,这种状态变化很明显。基于上述情况,项目投资完成度并不高。从上海获批的那三批企业(每批10家)拿到的能耗指标单位来看,到现在为止的投资成功率应该都不到50%。

3、未来价格趋势如何?

三大区域都在下行。华东价格下行明显,华南其次,因为上海和广东都集中发了低能耗指标。而北京并没有走这条路,所以北京的供需平衡相对稳定。

4、第三方IDC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演变方向?

从存量市场看,如小机房和高攻高PUE的机房,会存在一定的改造、关停运转的情况。

从企业看,我国IDC行业的发展跟美国IDC行业高速发展的历程会是完全一致的,最终还是集聚到寡头,并且我们预测不会超过10家。

预计中国未来IDC市场将较目前有10倍的放大,但庞大的市场不意味着能够容纳几百上千家企业,最终在竞争中活下来还是要靠技术、管理、服务、运维、创新、经验积累,而不是仅仅靠资本推动,资本、资源关系不是唯一的门槛。至于这个市场的整合过程需要多久,现在难以定论,但至少会要有一两年的时间。

5、文件中提及数据中心的使用率,绿电的引入程度,以及PUE指标等等数据要求每年要再上报一次。地方政府会什么时候开始收集这些数据?

每个地方不一样。上海是在管理层面最快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并且预计在明年落实,因为在技术、PUE、整个链接管理上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北京目前仍然以能源管理为中心,对于数据中心本身的创新等并没有一个独立的部门。这些细则定下来以后,各个省市会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执行。

6、今年以来各地区价格下降的幅度?

上海的下降的幅度应该是有30~35%,广东下降的幅度在20%左右,而北京应该是在10%左右。

7、降价主要现有厂商开始,还是新进入者为了抢占市场做出的降价决策?

跳水降价是从万国开始,万国面临的压力跟A股市场不一样,它是靠EBITDA来看业绩的,必须要把已建成的数据中心尽快的消化出去,所以在面临供应量突然暴增的情况下,为了抢市场必须选择降价。第一个应战的是世纪互联,其他厂商被动降价挤压利润。从客户端来看,第一家以低价采购的客户是拼多多,拼多多采取非传统的方法去招标,无限无底线相互要价。由于拼多多之前全部用腾讯云,价格成本各方面都很高,拼多多自己拿到便宜的资源,引起了阿里和腾讯的强烈的反弹,其他的供应商都开始跟进。

8、在降价的背景下,互联网的自建会不会趋缓?

目前的确趋缓了。一是互联网厂商自建也依旧不能完全实现把应用全部放在自建的IDC中,还是要跟第三方IDC厂商合作,这主要是跟应用的布局和网络结构所决定的。二是如果租用的价格下来以后,自建规模也同样引发了用户内部的讨论。三是涉及到可靠性方面,刚开始自建的时候,用户拿指标很容易,自建节奏也很快,但是今年有能源问题之后,尤其是阿里在南通用了1个月柴油,最终还是把核心业务挪出去。

9、长期来看,当价格是否会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在基于今年的需求预测下,乐观情况下价格能够保持在现在的水平。但现在5G驱动数据运算量提高后,需求有很大概率会提升。

10、上海价格降幅30%~35%,广州降了20%是指新签的订单?原有的订单是否会有影响?

所有合同期内的价格不会发生改变,降幅都体现在新的订单。

11、上海地区价格降幅30%~35%的可比口径?

腾讯阿里的新增业务,核心云业务。

12、国内IDC空间有10倍以上,主要的新应用方向有哪些?

美国数据中心的能耗占到全国10个点,但中国现在只有2个点,中国数据量在几年前已经超过美国,美国数据中心是中国的7倍,现在赶上至少还差5倍。未来应用来看,中国在互联网会比美国要快,所以有8-10倍的机会。抖音直接带起秦淮,这样的案例之后还可能会有。未来的应用出来,冷数据不会是竞争中心,未来新出的应用容量很大,会对实时要求会提高,所以政策方向上5G和IDC一直都在一起。5G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数据中心解决运算的问题。冷数据的存储对能耗的需求很低。

13、现阶段边缘计算数据中心的需求如何?

这是方向,但应用还是没出来,一旦出来,边缘计算会爆发。所以现在很多公司还是在北上深以及环京和环沪地区部署,未来的需求还是在北上深。大规模数据中心解决核心计算的问题,边缘数据中心解决响应的问题。重要性取决于应用的本身架构。现在大部分公司没有做边缘数据中心,还是观望态度是因为不确定应用什么时候爆发,之后行业是靠并购扩张。

14、只看需求端,现在的恢复情况以及明年的展望?

云计算的增长是肯定会有,互联网厂商今年在国家整治的大背景下比较艰难,但是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云计算的需求还是在正常的需求中,如果没有新应用,仅看三大云厂商的增长,明年需求端来看大概10~15%增长。

15、明年的价格和发展趋势?

国家节能绿色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以及在能源收紧的状态下,造成很多数据中心会面临关停或整改,目前上海已经开始在收集名单。对于用户而言,原来的业务放在小机房可能面临业务系统的风险。对于大厂商来看今年12月价格开始是有回暖的趋势。对于新建数据中心而言是利好的,价格和需求都会有利好,有问题的是老旧小的数据中心。

16、行业供给出清的最主要的因素?

能源危机造成今年很多厂商是靠柴油发电度过。国家层面对IDC的指导意见说明国家在明确大力发展的IDC的背景下是要求各厂商把PUE降下来,这两点之前都没有发生过。22年需求还是正常发展的过程,用户在选择机房时不会把所有的应用放在自己的机房,这是应用布局和网络所决定的,同时用户也会选择更有实力的厂商,保证危机出现的时候能够最小的影响自己的业务。这些需求的变化会推动IDC的发展会向寡头聚拢,22年一定是加速向寡头聚拢。

17、怎么看待第三方厂商在能耗方面的优势?

PUE取决于设计投资和运维经验两方面,时间越久的厂商经验更丰富。PUE解决的问题就是花钱,经验足花钱少。新建成本会低一些,改建的成本很高。有老机房的厂商会存在改建难的问题。

18、现在价格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一线城市收益率如何?

降价多的主要是万国和世纪互联的PK,一线城市的竞争宝信数据港光环新网等额厂商的影响不是特别大。

19、如何看待光环新网和合作伙伴做海底数据中心?

这是响应国家号召,从能源角度去贴合政策。主导方在客户,因为海底建数据中心除了能耗以外技术上有很多风险,这需要用户认可的情况下一起做创新。

20、硬件厂商这边增长在趋缓,这种情况是否是由于用户在自建数据中心?

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关系不是很大,服务器的采购都是最终用户负责,可以看成是用户的需求,2021年用户需求相对2020年是下降了很多,回暖一直到4季度才看到,22年在没有新应用起来的情况下,还是平稳的增长。

21、广东和河南之前有听说淘汰落后数据中心,目前最终落地的情况?

目前没有看到一个地方是强行关停数据中心的,都是没有客户主动关停的。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要求落后数据中心关停,这次国家政策出台以后,明年各地会出政策或许要求老旧数据中心整改。这种措施分两类,没客户的情况下会要求关停,有客户会要求整改,会采用罚款的措施,不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

22、小厂商是否收在此轮杀价中的影响较小?

这次杀价主要是大的厂商和云计算厂商谈判的结果,小的厂商没有影响到太过分。去年新的投资进来都是向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涌入的,他们的目标客户也是云计算厂商,新进入的厂商抢大块的云计算市场,以批发为主一定会面临和寡头的竞争,新进入厂商主要是靠资本的优势或者资源的优势,但是在运营、销售和技术上都是差一截的,未来市场对于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这些新进入厂商是没有竞争优势的,所以新进入的这些投资者退出以后就是寡头去收购,最终导致向头部集中。

 $数据港(SH603881)$   $光环新网(SZ300383)$   $万国数据-SW(09698)$   #IDC关于中国大数据市场的十大预测#   #数据中心#  

全部讨论

2021-12-15 11:22

哈哈干货不少,看来是同行啊

2021-12-15 14:48

所以十倍空间的行业到底是哪个,十倍是怎么得出的?文章里有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