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投资者,构建指数基金组合,更合适的再平衡策略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6喜欢:12


公众号:鸣凰指数定投

话题:  #鸣凰指数定投#   

【配置指数平衡】:指点(二)

【定配置、选指数、再平衡】

全文 2300字,阅读时间 6分钟


边研读约翰博格的书籍,边学习先锋领航公司的投资理念。翻看先锋领航公司的中国官网和公众号,再看  @先锋领航Vanguard  的专栏文章,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那些简单的、常识性的、长期主义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工具。

上一篇说了对“Vanguard集团的四大投资原则”的感悟(可见:网页链接),这一篇细说说:对“平衡”这个原则的思考,来源于对以下文章的进一步探究:

《寻求及保持投资平衡》(链接:网页链接

这里的“平衡”具体是指:在构建好资产配置型组合之后,如何对其中不同类型的资产标的,在偏离初始配置比例后,进行再平衡。

在链接文章中,Vanguard主要提供了三种常用的重新调整组合的策略﹕

1. 时间主导:按预定的时间间隔(如每日、每月、每季度、每半年)重新调整组合。

2. 配置比重主导:当组合偏离目标配置达到预定的百分比界限时(如5%、10%或15%),就重新调整组合。

3. 时间与配置比重主导: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当偏离幅度达到若干百分比界限时就重新调整组合。

其实,这三种再平衡策略在《Vanguard集团四大投资原则——为投资者领航护驾》(链接:网页链接)也提到了,只是没有做更多的解释;在这一篇文章中则做了进一步分析,但个人还是有些疑问没有得到解答,所以写下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时间主导

这个最好理解,也最容易操作,到了固定的时间,做一次操作即可。个人目前的组合就是采用这种再平衡策略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特别省时省力省心,不用每天看盘,也不用每天算组合中各类资产标的的占比。

因此,情绪最不容易受影响,因为你可以当股市只在做再平衡操作的那一刻才存在,其他时候都不存在;没有外部信息的干扰,自然不会有情绪起伏,所以不会有额外的买卖冲动。

至于操作的频率,是天、周、月、季、年,甚至更长,主要看收益端的潜在高低和成本端的实际大小。从收益端的潜在高低来看,未来无法预测,我们只能参考历史回测:无论是看多个国内外专家做的较为精确的历史回测分析,还是个人做过的稍显粗略的历史回测分析,都支持同一个结论:太短不行,长些好。

从成本端的实际大小来看,当下就可确定,正如约翰博格提出的“成本重要假说”,但凡做一次操作,金融中介必然收走一些费用,不论多少,那么投资者最终留下的必然就会少一些。所以结论很显然:越长越好。

因此,结合收益和成本来看,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按“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当然也并非唯一选择,每个人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其他的选择。


2. 配置比重主导

这个似乎更科学,长期来看操作次数也会比“时间主导”更少,尤其在你确定的偏离度较大的情况下。比如:偏离度定为40%,即假设组合中某个资产标的初始配置比例为10%,那么只有当其占比超过14%或低于6%时,才触发再平衡操作。

采用这一策略,理论上需要每天监控投资组合,尽管事实上也不用每天监控,毕竟股市不是每天都会大涨大跌,导致单个资产标的的占比会大幅波动,但至少你得惦记着这个事,尤其遇到股市大涨大跌的时候,或者发现单个资产标的的占比已经接近偏离度临界点的时候,总之你得费时费力费心在这件事上。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可以交由机器来监控啊,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很好的机器,或者工具,或者无须付出成本的软件来做这件事,希望有了解的球友多分享啊。

因此,这一策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相比“时间主导”策略,还是稍显不合适。

事实上,对于上述两种策略的优缺点,个人之前在选择组合的再平衡策略时,也算做过比较多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看到的有启发的,但也有疑惑的,是下面说的第三种策略:


3. 时间与配置比重主导

什么意思?Vanguard的解释是: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当偏离幅度达到若干百分比界限时就重新调整组合。

直观看起来,就是前面两种策略的结合,但具体怎么做呢?

Vanguard举了个栗子:每年年初,我们就像按“时间主导”做再平衡一样,先查看下各类资产标的的占比,但停住,这时候并不就一定要做操作,而只在其中有资产标的的偏离度达到5%的界限时才做操作,否则就不做。

逻辑上看:与“时间主导”的策略相比,这样做操作的次数会更少,因为如果时间间隔一样,那么“时间主导”的策略每到固定时间就一定会做操作,而这一结合策略却不一定。

与“配置比重主导”的策略相比,这样做操作的次数也会更少,因为如果偏离度一样,“配置比重主导”的策略每天都在监控组合中资产标的的占比,一旦某一资产标的达到了偏离度就会触发一次操作,而这一结合策略却不一定。

因此,从成本端的实际大小来看,这一结合策略就一定会小于前面两种策略,那么还是那句话:金融中介拿走的少了,投资者留下的就多了。

当然,从收益端的潜在高低来看,未来无法预测,我们还是得参考历史回测,个人还没有看到有文章做过比较,自己也还没做过类似的回测,因此在这里也不直接下结论,待后续有回测结果后再来讨论。

但至少从成本端看,这一策略是有说服力的,因此也会考虑后续将个人组合的再平衡策略调整为“时间和配置比重主导”策略。

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股息、利息等现金流的处理方法,其实一直有所困扰,在这里也受到了新的启发:


4. 股息、利息等现金流的处理

Vanguard建议:与其卖出一种资产类别并买入另一种资产,不如简单地将投资组合收取的股息、利息及其他分派全部拨至一个现金等价账户(称为“流动”账户),然后利用该账户中的现金增持比重较低的资产类别。

这一方法在成本端也是有说服力的:因为这样在再平衡操作时,买卖的资产类别的数量又会相应有所减少,那么必然会再减少部分交易费用。

个人原本的处理方法是:股息利息等都直接设为“分红再投资”,主要是出于方便,无须额外花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但这种方式从逻辑上推演,就不符合“低买高卖”的理念,因为分红可能出现在某个资产标的的价位或估值较高的时候,这时候直接“再投资”就是“买高”了。

当然,如果放到现金账户,然后到再平衡的时候操作,也不能确保就一定会“买低”,但至少能保证你是在组合中不同资产标的的比较后,买其中占比较初始比例更低的,而不会买其中占比较初始比例更高的,而这是符合再平衡策略的设计初衷的。

因此,个人也会在后续考虑将“股息利息等现金流”先放到一个现金账户,然后在再平衡时再投入组合中。


$沪深300(SH000300)$   $中证500(SH000905)$   $中证800(SH000906)$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蛋卷基金  @蛋卷指数基金研究院  @望京博格 @银行螺丝钉 @Lagom投资 @持有封基 @指数基金 @屠夫1868  

全部讨论

2022-05-19 17:21

作者还有其他发声渠道可以让迷弟关注吗 ?

2021-11-04 15:53

时间精力不匹配,能简刚简

2021-11-04 12:50

基金的分红再投是免手续费的,现金分红再买入还要收一次手续费。

2021-11-04 13:39

很棒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