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之星网宇达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8喜欢:25

对于智能驾驶这块,多多少少还算是了解一点,相机、毫米波、激光雷达为代表的传感器端,车机座舱、软硬件解决方案,其实A股上市的比较正宗的标的没几家,海康威视联创电子德赛西威中科创达华阳集团保隆科技四维图新……上一波智能驾驶风起来,已经被炒的不低了。低位的多多少少有点瑕疵,比如高精地图的四维和路侧的千方科技,对公司了解不够的朋友,总归是不那么敢下手。

之所以最终下手在定位方向挖掘公司,主要原因是:相对于其他方向,定位的标识度较低,相机、激光雷达这些,甚至一篇研报不看,也知道是做什么的。但是定位里的RTK、IMU这些很多就算是持有相关股票的朋友,也不乏不知道这些传感器到底是怎么个东西。标识度较低,但是车辆应用并不会因此降低。只不过很多车企在宣传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避开IMU+RTK这类设备,因为这类设备的精度越高,就好像越发的承认自家的智驾算法不是那么牛逼了。事实上,L3及以上的智能车,类似于RTK+IMU形势的组合导航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事实情况也是如此,基本上2020年后产的所有标榜“智能驾驶”车型,都会配置相关传感器。

逻辑有商业支撑 + 低辨识度 = 高预期差

回到星网,自从写智能驾驶产业链第二篇文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注意到星网宇达这家公司了,当时同时关注到的有关“定位”模块的公司有三个,华测导航中海达和星网宇达。

财务指标,华测最好看,很多人都把它当成“智慧农业”,这就导致华测的预期差也最大,业绩一出,走势自然是扶摇直上。不到20就关注了华测,等回调,回调没等到,等来了翻了近3倍的大牛行情。

后来就发现了星网,经过一番了解,发现星网理论上是有较大概率成为“较大预期差企业”的。当然,不能避讳的是,星网也属于低位有瑕疵的范畴之一,部分指标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甚至有点差。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星网,说到底还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一个“值博率”问题。

(一)

看一下星网的三大业务:信息感知、卫星通讯及无人系统。

信息感知:智能无人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组合导航、光电探测、雷达探测等系列产品。对这里的组合导航其实就是结合北斗定位和惯性技术,将多传感器进行有效融合实现精准、可靠定位的装置。光电探测基于公司惯性平台,将激光、红外和可见光等探测方式相结合,获取目标位置、距离、方位、速度、图像等信息。雷达探测主要是基于相控阵阵控制原理,通过与光电系统组合使用,对低小慢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

上面这段话太官方,其实一句话概括:信息感知就是公司的感知周围环境信息的一系列业务,组合导航用于自定位、光电探测和雷达探测组合用于目标定位。

卫星通讯:分为“静中通”和“动中通”两大类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是 “动中通”。“动中通”通常安装在移动载体上,如汽车、舰船或飞机等,在载体移动的过程中“动中通”系统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的方向,自动跟踪卫星,使通信不被中断。

这部分业务受军事演习、重大军事训练活动等影响较大,一句话概括:这部分业务和国家军费、国防投入强相关。

无人系统:主要分为无人靶机、无人车、无人船几块业务,无人靶机主要用于各军兵种防空武器系统的日常训练和试验鉴定,也可用于雷达校飞等应用领域。无人车无人船也很好理解,不过多解释。

无人系统的这三块业务:无人靶机已批量交付,无人车完成了样车研发、试验,无人船完成样船研制,并多次参与军事训练。无人靶机已商用,无人船和无人车还没批量大单交付。

公司的信息感知和卫星通讯,在无人系统上肯定有应用。公司虽然把主营业务分为三大部分,我个人理解,这样划分只是为了方便统计。例如公司开发一个无人车、无人机等无人系统,感知就是系统设备的眼睛,怎么可能在无人系统中缺失信息感知功能。

因此,可以直接把公司理解为一个打通“感知、定位、卫星通讯”的组合产品供应商,当然,公司是有软件解决方案实力的,否则无人系统这块业务无从谈及了。

看一眼这三块业务的营收与各业务毛利:


三块业务营收占比总营收的98%以上,而且三块业务属于强相关,主营业务高度集中且相对稳定。主营业务综合毛利在40%~50%之间,这个毛利率排除医药、白酒、科技等几个典型的高毛利板块,妥妥的属于高毛利,说明主营业务还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公司的产品在市场有较高的竞争力。

另外,2021 H1报告期内,信息感知较去年同期增长107.04%,卫星通讯较上年同期增长37.76%,无人系统较上年同期降低-36.90%。但是报告中指出,无人系统“仍有已签署未交付在手订单约2.2亿元,将在下半年完成交付”。

首先,公司的几大业务和军工景气度正相关的,“十四五”规划直接定调了未来几年的军工行业快速发展的基调,这点问题不大。其次,信息感知这块是我最看好的板块,公司的信息感知业务无论是在军事或者民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极大的受益于无人化、智能化的行业大趋势,应用也极为广泛。

今年5月份,公司发布了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公告,股权激励以2020年业绩为基数,2021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50%,2022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100%,2023年净利润不低于200%。另外,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关于今年是否有信心完成股权激励的问答,公司多次回复称公司在手订单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增长,有信心完成股权激励。我大概算了一下,假如公司压线完成股权激励目标,2021年净利润至少要达到1.65亿,截止三季度已完成0.84亿,四季度要完成0.81亿的净利润释放,同比去年增长180%+。董秘也不止一次解释,公司订单结算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大量订单集中到年底结算,有信心完成目标,考虑公司主要客户为军工企业,集中结算这个属于行业普遍现象,不足为奇。假定公司投资者大会和董秘线上答投资者问所述属实,只需要记得四季度业绩最低同比增长180%+就够了。然后在看一眼去年1.1亿的净利润高基数,能给到多少估值?况且公司在无人车这块的业务还没放量,常理讲,无人车这块,百度是国内吃螃蟹的,美团善于后发先至,公司和百度、美团在定位这块均有合作,有这种机缘,切入到整车厂的难度不大。汽车无人化、智能化的趋势就不多说了,目前大多数汽车还没有用到高精度定位,但是新势力和特斯拉、主打智能化的中高端车型已有布局,这些车型就是未来发展方向,逻辑上IMU+RTK的组合惯导也是L3及以上车型必选项,于情于理这块蛋糕是有星网的一块的。因此,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制定目标看似高不可攀,实则是公司对行业大发展趋势及公司产品信心十足的外在呈现。

如果单纯从公司的主营业务处于高景气度赛道,结合股权激励(公司股权激励目标50%,100%,200%),在手订单(公司在手订单高于去年(去年营收高基数:同比前年增长71.9%),投资者活动记录、董秘回复及军工企业固有属性。今年公司业绩还会在去年的高基数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应该属于典型的“高精特新、小而美的高增长”企业。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梭哈的冲动?如果公司基本面到此为止的话,股价应该早就飞上天了才对,事实情况公司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么光鲜亮丽。

(二)

买股票不能只看好的一面,拒绝公司负面消息,下面说一下我看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看一下公司的往年净利润:

2019年净利润1200万,扣非净利润-1.3亿,大幅下调,计提子公司星网船电1.4亿的商誉,暴了个大雷。2020年财务大洗澡,净利润和扣非均同比大增。净利润大幅波动,这业务稳定性,一言难尽,机构不喜欢星网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看着公司毛利率常年45%~50%波动,制造业里已经算是很高的了。常理来讲,毛利率反应一家公司主营业务门槛高低,技术门槛不就是话语权吗,事实情况可能刚好相反。公司主客户主要就是军工企业,属于典型的乙方。客户面前话语权很弱:

应收账款逐年上升,2021年Q3,应收账款竟然高达4.3亿,其中Q3营业总收入才4.02亿,随着应收账款的每年递增,公司“赚假钱”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另外,结合军方供应商背景、大量的应收账款,公司还有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大量的存货!

近几年,公司存货也在节节攀升,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每个季度的存货都是同比48%左右的增长,存在加速趋势。如果结合公司对外宣传,今年订单增长,公司有信心完成股权激励目标,今年订单结算集中到四季度,似乎勉强也可以解释。但是如果结合公司军工产业链中的弱势话语权以及常年增加的应收账款,是不是有种随时可能暴雷的感觉。况且2019年公司大额计提至今也才两年时间,别忘了目前公司账户上仍旧有一个多亿的商誉躺着呢。对了,再提醒一句,买星网要做好忍受大股东没完没了减持的心理准备。

总结

总结就不写了,上面分析过后,各位心里应该都有一杆秤。一个公司好坏,看写的怎么屁股坐在哪,同样是星网宇达,只看好的部分,满仓梭哈不为过,只看差的一面,多看一眼都是浪费时间。我对星网的评价是:风险很高、赛道很漂亮。当然,我迷你仓参与,不是说看不到星网的风险,来股市,谁还不是想赌一把,博个你小我大呢,万一今年真的如董秘所说:订单明显增长,万一今年真的如投资者大会回应:有信心完成激励目标,那存货也就不再是存货了。

最后,再次提醒,星网风险不低,之前没关注过的朋友,可直接绕道了。

最最后,对星网没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同为传感器标的核心标的海康,在走下跌趋势,这是机会~

 $星网宇达(SZ002829)$   $海康威视(SZ002415)$   $北斗星通(SZ002151)$  

全部讨论

2022-01-18 04:04

星网业绩预告出来了,果然如我所料,压线过股权激励目标。2020年基础之上,同比增长50%,四季度单季度释放0.81亿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长180%+。
预告给出年度净利润在1.58至1.68亿,实际业绩应该在1.65以上。
这压着股权激励释放业绩的预告态度,我喜欢,说明星网是可以完成股权激励目标的,按照“以2020年业绩为基数,2021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50%,2022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100%,2023年净利润不低于200%”的目标算,2022年、202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超过40%。

2021-10-31 03:16

分析的不错

2022-03-12 18:51

千方这么低估,能入手吗?

2021-11-06 23:04

股东天天减持,恶心人

2021-11-04 16:15

这样下来不是跟大力科技一个样,都是应收账款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