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选基策略,让你每年收益率提高5%~10%!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0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看了下周期股走势,涨跌确实太恐怖了。以周期股占比较多的中证红利指数为例,近期已回落11个点。

中证红利指数2021年走势

这两年,中美股市都有个持续已久的大争论——就是红利策略是否有效。

因为过去这个策略很有效,特别是格雷厄姆等人开始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后,选择低估且现金流真实公司的理念深入人心。

红利策略的核心就是选择高股息率的低估公司,算是基于格雷厄姆理念做出来的指数。

但问题就在于最近20年,红利指数各种跑输大盘指数。换言之,选择低估公司的策略似乎失效了。

这个结论也可以在A股这边看到。2018年熊底以来,沪深300中证红利的走势如下。

2018年以来,沪深300中证红利走势

沪深300是大幅跑赢中证红利的。

如果再拉长一点时间,从再上一轮熊底起算,即2016年2月起。沪深300依然跑赢中证红利

2016年以来,沪深300中证红利走势

这里面的核心原因是什么?难道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失效了吗?

我认为非也。

真正的原因在于,中证红利选出来的个股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如化工、工业、金融和地产等。

这些行业在过去是相对较好、增速很快的行业,特别是2010年前,都是利润爆炸的行业。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服务行业比例的提升,新经济的强势增长,上述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速均开始下降。这间接导致中证红利指数的收益率开始弱于大盘指数。

以银行业为例。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从2010年前后的20%一路下降到现在的12%左右。

过去10年银行业ROE

银行业的年利润增速也从30%一路下降到6%。

过去10年银行的利润(蓝柱)和增速(红色)

地产就更不用说了,甚至整个行业都在考虑多元化转型。

为了排除掉行业选择导致的因素,咱们直接在每个行业里制作红利指数来进行比较。

举个例子,咱们可以在消费行业里选择高股息率、低估值的消费股,组成一个消费红利指数。

然后让消费红利指数和消费指数进行对比。

过程就不描述了,最终结果如下:

各行业的红利指数都会有一定的超额收益。

以材料行业为例,过去8年,行业的年化收益率为10.9%。而高股息的材料红利指数年化收益率高达19.2%。

归根结底,红利指数收益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被动选择了很多传统行业,而非低估值策略出了问题。

另外,回顾上表,我们还能发现一些问题。

从过去8年各行业的收益率也能看出哪些行业是天生的好行业,而哪些行业赚钱很困难。

毕竟,股价短期并一定跟着盈利走,但长期必然会跟着盈利走。因此,长期股价反映了行业盈利的走势。

结论就是消费、材料、医药和工业都是相对较好的行业(材料和工业里会有不少科技股)。这和美股乃至全球市场是相对一致的。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当我们采用红利策略对行业个股进行筛选后,各行业的收益率排名又会发生一些变化。

除了必需消费和材料行业的收益率依然靠前,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等行业的年化收益率也能达到15%以上。

所以说,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也是很不错的行业。这依然跟全球股市一致,毕竟信息技术就是主流科技行业,而可选消费也属于消费呀

好了,最终还是要回到对投资的指导上,我觉得就3点:

(1)千万不要因为中证红利近年收益率不佳,就认为价值投资失效了。

价值投资永不失效,价格终将回归价值,从来没有这次不一样(我想,经历过今年消费和周期股的大回撤,大家应该更认可上述话)。

所以,我们还是要优选那些坚持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而不是风格各种漂移、盲赌重仓个别行业、吸眼球博出位的经理。

(2)无论怎么折腾,优秀的行业最终都会落在消费、医药和科技(科技是个主题概念,主要在材料、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里)。

选择这些行业的基金,长期收益率大概率能打平或优于股市整体。

(3)大部分行业,采取一定的投资策略后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文中,我们仅仅用了一个红利策略或者说投资低估的公司,就能将部分行业的收益率提升5%~10%。

如果采用更多的策略,比如再考虑上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可能产生更多的超额收益。

这其实就是主动基金经理的价值。他们考虑的因素更多,不仅限于低估,最终收益率大概率会超过行业本身的收益。

事实上,除了消费行业,其他大部分行业的基金经理都能产生持续的超额收益。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热门中概股表现强势雾芯科技大涨#   #大爷大妈买基收益率碾压后浪#   #反弹!前期热门赛道股集体回暖#    $消费龙头LOF(SH501090)$   $易方达创新未来(SH501203)$   $华夏创新未来(SH5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