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34.42亿元。比市场预期得要低!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6喜欢:2

1

今天,在经历了半年的调查之后,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调查,结束并公告处罚决定:

1、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

2、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

3、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

4、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美团围绕完善平台佣金收费机制和算法规则、维护平台内中小餐饮商家合法利益、加强外卖骑手合法权益保护等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在看到处罚决定的公告后,我第一想法确实如公告所言,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这完全说明,监管层防范互联网寡头企业们「无序扩张」行为的行政监管措施,确实是为了保证市场上包括消费者、商家、外卖物流人员等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的全局利益,也是为了这些企业的良性发展。

所有的阴谋论,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罚决定前,烟消云散。

但是客观地说,我依然觉得,罚款金额34.42亿元,远远低于了资本市场之前的预期,甚至可以说是利空出尽是利好了。

这两天,美团在港股市场的股价走势也比较强势,仿佛已经提前感知到了。

第一,罚款金额是上一年销售额3%的比例,比之前阿里巴巴被罚款金额是上年销售额4%的比例,要低。

监管层可能认为,美团强制要求商家二选一站队的行为,严重程度低于阿里巴巴

实际上,电商行业的市场格局,远远比外卖、到店餐饮行业的格局,要多元而不集中,比如: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

但是,美团面对的对手只有一个日渐式微的「饿了么」。

在这个行业再强迫商家二选一,只会加速寡头垄断的趋势,妨碍竞争的严重程度,应该更高才是。

第二,强迫商家缴纳「独家合作保证金」,侵占实体商家们捉襟见肘的现金流,并且不支付利息,不能仅仅退还了事,至少要支付利息,并且为违法行为承担额外的罚款。

美团占着12.89亿元,放在账上,按照每年3%的存款利率来计算,可以获利接近4000万元。

对于不差钱的美团来讲,也许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钱,但是对商家们而言,却如泰山一样沉重。

因为对中小实体商家而言,现金流就是生命线。

美团仅仅为了强迫商家站队,就无限制地压着商家的现金不归还,很有可能就让那些微薄利润的商家们,安全垫被撤走,游走在倒闭和生存的生死一线上。

所以,占着「独家合作保证金」,对整个行业来讲,造成的恶劣影响程度,绝对不仅仅是数字这么简单,更有很多无形的后果,不能不评估。

第三,计算罚款时,如果根据违法的年数来计算每年的罚款金额,比一次性只计算一年销售额作为罚款基数,会更让人信服。

如果美团只在2020年强迫商家二选一站队,那么3%销售额的罚款额度,是恰当的。

但是,如果美团从2017年就开始,持续了4年,不断地强迫裹挟越来越多的商家到它家的平台,不能到对手的平台上开店,所获得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又岂是1年违法行为能够相提并论的?

一家寡头企业,其违法行为要承担的后果,必须和它多年来从所有年份的违法行为中获利的程度,相匹配。

假如美团的类似行为,没有被发现,或者隐藏得非常好,持续了10年时间,导致成为一家独大的局面,难道只缴纳1年销售额3%的罚款,就可以一笔勾销吗?

第四,对于仍然采用向市场补贴、让利的方式野蛮抢占市场、处于成长期的公司而言,罚款金额不能简单基于销售额,不能采用和成熟性公司一样的策略。

这就如同于给上市公司估值。资本市场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估值,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尤其是对于尚未盈利的公司,如果采用基于财务指标的市盈率(P/E)方法,而公司依然处于亏损状态,难道就没有给股票估值吗?

不会的。

市场会详细考察公司的营业收入、平台成交额(GMV)、活跃用户数、活跃商家数等各种不同的指标,综合进行估值。

所以,对于美团这种疯狂扩张新业务(打车、社区团购)的公司而言,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资本市场,关注最高的根本不是销售额指标,而是平台成交额(GMV)、市场占有率、活跃用户数、活跃商家数。

公司也在有意地降低收入,从而笼络更大的市场地盘。

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公司,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根本不是当前阶段的销售额能够预示的,更一针见血地说,它们从强迫商家二选一、加速垄断的违法行为中获得的利益,还没有完全体现到当期的销售额中,而是留待以后天下一统之后,再加速变现。

所以,对阿里巴巴的罚款,可以基于上一年的销售额来计算;

但是,对于高速、野蛮式成长的其他公司而言,应该采用更科学的方式,比如:基于平台交易额、未来成熟以后稳定的毛利率,计算预期中的销售额。

当然, 由于我国对于互联网公司涉嫌垄断行为的立法,尚未健全,没有建立对垄断行为获利程度的科学评估模型,所以只能说,当前的罚款,在目前阶段的法律框架下,是暂时合适的。

我们期待国家,未来继续完善《反垄断法》,进一步加大对垄断行为的定性、定量评估模型,更好地站到消费者、市场参与主体、灵活就业人员一边,和互联网寡头企业博弈下去。

2

依照惯例,根据主流财经媒体报道、上市公司公告,梳理下近期的市场热点。

1、中远海控: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约为675.88亿元。

毛估估,第四季度净利润可能不到250亿。业绩开始要环比下跌了,并且后续航线的价格也开始高位下行。

周期股,总是在业绩最好的时候,机构出走,散户抱团取暖。等待业绩亏成狗的时候,散户含泪告别,机构照单全收。

2、联想控股:计划回科创板上市,募资100来亿元。

但是仔细分析其在港股上市后历年公布的财报,15年来研发总投入占比只有2.3%,连销售费用投入的1/4都不到,科研投入不到3%;净资产200多亿元,而资产负债率却超90%。

柳传志老爷子,作为名誉董事长,年薪是7603.50万元!

3、A股市场,貌似回到了重新炒作所谓「核心资产」的阶段:恒瑞医药中国平安五粮液海天味业上海机场伊利股份立讯精密……股价近期反弹明显。

但是,我们确实无法得到这些公司业绩反转、行业回归景气度的信号。

我更愿意理解为,当资源类、周期性、能源相关公司股价开始回落后,资金的一次试探性回归。

4、虽然美国刚刚公布了9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仅仅增加19.4万,创1月份以来最小增幅,但是由于更多的利空:债务上限,已经被暂时性消解,所以, $纳斯达克100指数(.NDX)$  ,继续实时上涨。

假期期间, $纳指ETF(SH513100)$  的净值上涨了+1.29%,但是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下调,没有反映在此次净值里,所以,交易价格高开低走,最终收跌,-0.14%。

后市继续看好,第四季度的主升浪,依然在途中。


(本人所有财经观点,首发于公众号:明哥夜谈。该号只谈钱,不谈感情,专注提升你的投资思维。如果你想第一时间收看到更多深度文章,请在微信上搜索后关注。)

全部讨论

2021-10-10 23:40

今天在雪球上发了篇新文章,没想到又被审核,发不出来。欢迎大家按照文章末尾的传送门,到指定的平台上去浏览。

2021-10-09 06:33

一顿砍杀,港股外资都吓尿了

2021-10-08 22:46

联想ipo已终止

美团远未跌完…还有“大数据杀熟”和“保障骑手权益,为骑手缴纳社保”两刀没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