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五年期金牛,这只“全天候全市场”基金实至名归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7

 

基金界万众瞩目的第18届金牛奖于昨天(9月28日)新鲜出炉,作为基金研究人士,我自然会看下最新的榜单,并且还顺便研究了一下每只基金,然后就在五年期混合基金榜单中发现了一只风格较为独特的基金——长城中小盘成长

同时我也注意到,就在前一天(9月27日),这只基金在证券时报第十六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奖评选中,还获得了“五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奖。

双料大奖加身,成功引起我的注意,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管理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他就是长城基金的何以广

照例先来看些综合自网络的基金经理公开信息。

从工作履历来看,何以广,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学士、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连读博士,注册会计师(CP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2011年加入长城基金,曾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15年6月开始担任公募基金经理,拥有10年的证券从业经验和6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现任长城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公募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研究部总经理,以及长城中小盘长城安心回报长城智能产业长城研究精选等基金的基金经理。

从投资哲学来说,何以广认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所有的公司和股票都是一个个概率事件,因此他采取了一种超级分散的投资策略,通过足够多的样本数,综合掉不确定性。

从投资理念上来看,他希望通过把握高举高打的芒格式公司和业绩反转类的费雪式公司,来力争获得穿越市场周期的超额收益。

具体投资来看,他全市场覆盖上市公司,没有明显的行业偏好和风格偏好,以投资的广度来提高收益率。组合层面他不做太多仓位择时,行业均衡分散,个股集中度较低,擅长且偏好选择行业里基本面和资质都较好的公司。

从投资风格上来看,何以广这种比较特别的投资方式很难归入我们之前定义的五种风格,相对来说会比较接近均衡风格,但我认为均衡风格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他投资风格的全部,这部分我们后面再做进一步探讨。

对基金经理有了一些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下他管理基金的情况。

这里我以他管理的典型产品长城中小盘成长(200012)为例来做些说明。

长城中小盘成长成立于2011年1月27日,何以广于2015年6月4日接手管理,并于2015年6月25日开始独立管理,至今已超过6年。

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这只基金在何以广管理期间(2015年6月4日至2021年9月24日,下同),总收益率为124.83%,折合年化收益率为13.70%。

因为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2015年,更不要说再往前推五年了,再加上这两年“高收益率”的基金可以说是满天飞,我估计会有挺多小伙伴对这个年化收益率比较无感,所以我再给大家看个对比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中小盘成长的年化收益率不是最高的,期间最大回撤也不是最小的,但是两者结合起来不仅妥妥位于最佳的第一象限,且全市场能“出其右上者”仅有寥寥几只,由此足见其攻防俱佳的超强综合能力。

我们再来看长城中小盘成长和沪深300同时期的对比图,以便能更清晰和全面地看出基金经理在各种行情下的表现:

上图的时间段为2015年6月4日至2021年9月24日,整体时间跨度超过6年。通过这风格差异极大的超过6年的阶段对比,可以说充分体现了何以广的投资特点,他的投资整体呈现出典型的熊市较为扛跌、牛市和震荡市大幅跑赢市场的特征。

我想大家可能也都发现了,第一阶段中何以广开始管理基金的时点正好是2015年的大牛市顶点,对于一个“新手”基金经理来说,刚接手管理基金几天就经历股灾,后续则还有2016年初的熔断股灾,这简直是一个梦魇般的开局,不过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开局,才使得他建立了今天的投资世界观,就是通过分散以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实现比较稳健的投资收益。

这一点在后续的两段弱市中体现的非常充分:第三阶段2018年组合的表现会更具有代表意义,其跌幅要比沪深300的跌幅少将近8个点;而今年春节以来的这波调整也很能说明问题,其跌幅远小于沪深300,基金净值甚至还在8月底创了新高。

熊市较为扛跌的同时,长城中小盘成长在上述两段完全不同风格的结构型牛市中的表现简直惊人:

第二阶段的白马蓝筹行情下,长城中小盘成长的收益率几乎是当时契合市场风格的沪深300指数的两倍;而来到第四阶段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成长行情下,长城中小盘成长在其中2019-2020期间的收益更是沪深300指数的两倍以上。

说实话,能大幅跑赢其中一个阶段的基金我见过很多,同时跑赢两个阶段的基金并不多见,而能同时大幅跑赢上述两个阶段的基金我几乎没见过。

这也充分体现出何以广这种全市场广度投资的“全天候”特性,不仅非常稳健,而且还能够适应并胜任多种不同的市场风格,我认为这是他最鲜明的投资特点。

这里我还可以给大家看一个长城中小盘成长和沪深300基于年份的对比图:

你没看错,从2016年开始,这只主动型基金连续五年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所以我认为长城中小盘成长这次能获得中证报“五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和证券时报“五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这两大颇为重磅的奖项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接下去,我们不妨基于长城中小盘成长近四个季度的十大重仓情况来看一下何以广是如何做投资的:

这个表格所包含的信息还是很多的:

首先,从仓位管理上来看,何以广基本不做仓位上的择时,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稳定且较高的仓位。

在实际的投资中,组合长期保持在8成以上的较高仓位运作,仅在早期的2016年到2017年弱市期间有过一些低于8成的时候,2017年底开始基本以85%为中枢做小幅上下波动,最新的2021年二季报显示其股票占净值比为84.17%。

稳定且较高的仓位使得他的精力可以专注于优选行业和精选个股,以获取超额收益。

其次,他在行业配置上较为分散和均衡,持股集中度较低。

何以广在行业配置上的广度特征和均衡特征非常明显,我们从上面的行业配置图中就能看出,他的投资涉及申万最新的31个一级行业中的每一个分类,同时他对行业的配置较为分散和均衡,虽然其重点投资的领域主要分布于大消费、科技和制造业三大方向,但是其对单一行业不做极致配置。

在行业配置相对比较分散和均衡的基础上,他在个股投资上也较为分散,持仓集中度较低: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其持仓集中度长期稳定维持在较低的水准,近些年来的前十大重仓占比基本在30%上下浮动,第一大重仓股经常不到5%。最新的2021年二季报显示,其持仓集中度仅为35.97%。

因为何以广的这种行业分散、个股分散的广度投资方式非常少见,所以我这里再简单探讨几个点:

其一,大家可能也都知道,行业上的广度对人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的研究支持也会比较多。就这一点来说,一方面何以广在研究员期间覆盖过制造业、机械、电气设备、新能源、军工等多个板块,另一方面他还是长城基金的研究部总经理,因此他的行业视野较为宽广,我想这也是他能在大多数行业上都能获得稳定超额收益的原因。

其二,何以广的投资是全市场全行业覆盖,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他对行业没有偏向,行业选择和行业轮动是他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出发点依然是确保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三,虽然他在个股选择上倾向于先选行业再选个股,但与一般中观配置风格的基金经理不同,他的行业选择不是自上而下选出来的,而是自下而上选出来的,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个股发现机会,再往上收敛到一个行业。

最后一点大家应该也能想到,在行业和个股两重分散的基础上,风险控制层面会天然比较有优势,从其管理组合的历史净值来看,其波动明显较低,回撤控制则较为平稳。

第三,他在个股风格和市值风格上整体都比较均衡,投资风格则日趋成熟和稳定。

我认为他的个股风格更像是其行业选择、个股精选以及动态调整这套整体组合投资体系的一个最终体现。

比如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组合在整体风格比较均衡的基础上,以2018年末2019年初为界线,2019年之前组合略偏价值风格(这正是2019年之前的市场的风格),而在2019年之后组合明显更偏成长风格(而这正是2019年以来市场的风格)。

我认为这也是他的组合能在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结构性行情中都大幅跑赢市场的关键因素。

从市值风格上来看,何以广早期的投资会略偏小盘,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管理规模的增长,他在市值风格上的配置也是大中小盘均有涉及且总体变得较为均衡。

从何以广管理基金的时段来看,他的换手率是相对比较高的,但是这一点同样取决于他整体的投资体系:

首先,虽然他在仓位上基本不做择时仓位,但是因为他看重持股效率和股票的性价比,所以个股层面不仅会做择时操作,还会有一些交易层面的操作,这会导致换手较高,但同时也会增强组合的收益率和降低组合的回撤风险;

其次,为了实现比较好的长期业绩,并且中短期业绩也能够具有持续表现,他除了在组合中的配置上比较分散和均衡之外,还会根据行业基本面情况做一些行业层面的切换,使整个组合保持比较好的新鲜度。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换手率整体还是略呈下降趋势,比如最新一期的2021年中报显示其换手率虽然还是高于市场平均,但是已经远小于组合的平均换手率,这说明他的投资风格日趋成熟和稳定。

综上,何以广管理的产品能涨又抗跌,还能适应不同的市场风格,再加上他本身的投资体系的日趋完善以及投资风格的日趋稳定,因此他的产品已经逐渐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上图是长城中小盘成长的投资者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截至2019年底这只基金的规模还很小,2020年开始其份额规模均有大幅增长,而在2021年中报显示的机构占比持续保持增长的情况下,机构实际持有的基金份额显然有大幅增加。

不仅如此,我认为何以广的基金也非常适合个人投资者持有,不信请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自2016年以来,虽然长城中小盘成长很少出现在排名最靠前的10%附近,但最差的情况也极少低于排名最靠后的20%,投资体验会非常好,也非常适合作为主动基金组合中的成分基金长期配置持有。

事实上这也很符合他投资体系想要达成的目标,即通过每年力争实现中上水平的同类排名,在时间的复利效应下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累计出比较好的长期业绩,最终实现在长跑中胜出。

讲到这里,我觉得今天的文章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