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能源板块的长逻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5回复:58喜欢:26

         有股友问我为什么长线持仓都集中在生物医药板块,今天就聊聊这个吧,其实我之前的持仓都有包括很多其他行业标的的,曾经拿过的牛股也不少,比如兆易创新阳光电源亿纬锂能中芯国际云铝股份紫金矿业五粮液、视觉中国等等很多,虽然大部分都盈利了,但是绝对收益相对于股价的最大涨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跟我当时能力圈的局限性有关系,也和对情绪化上涨的风险厌恶有很大关系。在19年之前的市场上,这些行业股票的总体估值都处于低位,当时简单分析分析基本面和行业处境,很容易能发现有投资机会,但是当这些行业板块经过几轮大涨,股价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之后,以我的能力圈再也发现不了未来还有继续大涨的预期了,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具体的理由下面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刚好昨天看到一篇朋友分享的关于新能源和碳中和的文章,里面提到的看法和我的想法不约而同。要谈新能源,必须先弄清“碳中和”对未来能源市场发展的影响。很多文章描叙的碳中和问题其实都没有说到点子上,特别是某些证券分析师的文章,总是侧重的夸大了碳中和对新能源发展的正面影响,而没有真正挖出碳中和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所在。

         据统计,202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约103亿吨,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占了92%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是煤炭,去年一年就排放了73.5亿吨二氧化碳,石油排放了15.4吨,天然气排放了6亿吨,三个排放总和为95亿吨,这些排放大部分都是把传统能源经过燃烧或者其他反应转变成电能或其他能量从而满足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从数据来看,降低上述三大能源的排放,特别是降低煤炭的排放,就能直截了当的降低了碳排放,实现最终的碳中和目标。但是真的是这么简单吗?我们再继续往深入挖挖!

         我们来看看目前主流提到的上面传统能源替代方案和新能源车的发展情况:

         第一、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替代方案,就是风能和太阳能比火电便宜,且排放环保,从而可以在未来完全取代火电实现碳中和。这句话有相当的误导性,严格来说,结论是完全错误的。先说太阳能,一年有8760个小时,而中国的太阳能每年可以发电的小时因各地的光照时间长短而不同,大部分一年发电时间在1100小时到2000多小时之间,全国平均发电时间在1450到1750小时,也就是说太阳能发电只能实现1/6的时间段比火电便宜,因为其他5/6的时间段都需要用到成本昂贵的储能。风电也类似,一年大概也只有2000个小时发电时间,其余时间都需要用到储能。没有储能系统配合,在没有阳光和风的时候就只能停电了!据统计,目前上网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占火电的12.5%左右,为什么说储能系统不是好选择呢?因为电网靠电池储电不仅昂贵还很危险,目前全世界电池生产商5年的电池产能只能满足东京一个城市用电三天的电能。而且大幅提高电池产能的话,还需要天量的钴和锂,因此如果未来继续提倡增加风能和太阳能来应对碳减排目标的话,首当其冲就是要解决大规模储能的问题,目前电网容纳的极限就是15%的风能、太阳能发电上网,否则发出来也是浪费。所以目前风能和太阳能的相关标的的长期投资逻辑还是存疑!

        第二、认为大规模储电储能技术很快会突破,从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周期来看,铅酸电池发明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人类花了数千亿美元去研究储能,可从铅酸电池的90千瓦时/立方米增加到今天特斯拉的260千瓦时/立方米,电池的能量密度并没有得到革命性的根本改变。要知道汽油的能量密度时8600千瓦时/立方米、柴油是9600千瓦时/立方米、甲醇是4300千瓦时/立方米。目前储能最便宜的还是一百多年前就发明出来了的抽水储能技术。

         第三、通过技术将二氧化碳转换成保鲜膜、化妆品等化学日用品从而解决碳排放问题,按上面我国一年碳排放103亿吨平均到每个家庭大概22吨,没有哪种产品能够转换填补每个家庭如此巨量的22吨碳排放,目前只有13%的石油用来生产石化产品,哪怕全世界的化学品都用二氧化碳来制造,也只能解决13%的石油排碳的碳中和问题。所以这条二氧化碳转化的路子对减碳的目标是行不通的。

        第四、通过提高能效来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效确实是世界上成本最高的减碳路线,但是随着我们经济和生产制造业的飞速发展,这些年我们的碳排放,和各项能源的消耗增幅非常迅猛,作为世界制造工厂,如果要强制降低单位产量的能耗,那必然需要制造行业和建筑行业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一来一去,很可能付出大的代价之后减排的绝对数量还是大大低于制造业和外贸增加带来的碳排放绝对总量增加。

        第五、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取代能否解决碳排放问题,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以电动车为主,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当然是正确的,既能让73%的石油对外依附度降低,又能降低排放污染。但是结合上面第一条来看,如果新能源车充电的电能的来源还是主要来自火电产生的电能的话,那电动车的发展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就非常有限了,只是把污染从汽车段转移到了发电端而已。而且电动车和燃油车之间的竞争其实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1912年爱迪生为首的科学家就觉得未来电动车可以统领世界,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电动车就几乎销声匿迹了。原因很多,除了当时的电能普及和传递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能量密度和运输储存,液体的能源长期储存和运输是成本最低的,历史的发展还是选择了最便宜和最便捷的燃油车。再回到今天来看,电池技术依旧没有很好的解决能力密度和储能问题,而且每个电池需要的锂、钴等各种有色金属材料也是重要的负担,根据统计,一辆电动车需要铜53.2公斤,锂8.9公斤,镍39.9公斤,锰24.5公斤,钴13.3公斤,石墨66.3公斤,稀土0.5公斤,其他0.3公斤。如果未来这些原材料的成本价格涨到远远大于燃油车的材料成本的话,那新能源车的相关标的的未来长期投资逻辑也是个很大疑问!

        综上所述,如果从“碳中和”这个大的命题来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储能问题不能解决的话,长期投资逻辑存疑; 新能源车的替代或许可以解决掉部分石油依赖问题,但是对碳排放的贡献还谈不上很大,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原材料涨价问题不能解决的话,长期投资也应该慎重。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能力圈还是没覆盖到其他新能源发展上的亮点上,如果有的话,还请不吝指教! $宁德时代(SZ300750)$   $比亚迪(SZ002594)$   $隆基股份(SH601012)$  

精彩讨论

平稳的财经小灵巧2021-09-13 12:12

这个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刘科院长的报告啊

BradyW2021-09-13 13:03

目前全世界电池生产商5年的电池产能只能满足东京一个城市用电三天的电能

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别告我是把东京三天的用电量全用电池存起来啊!储能系统只是个蓄水池,光伏发电也是持续发的,东边不亮西边亮,储能只是把白天多余的电存起来供晚上用而已,是一个滚动的持续的过程,不是用电池存很多能量然后让你一直用电池里的能量吧?

蓬累独行2021-09-13 12:37

你把别人的报告摘抄下来,在这里胡说八道

对面高地有矿2021-09-13 12:50

1、在电化学储能大规模发展起来之前,风光只是能源体系补充,储能昂贵?非也,现在随着峰谷电价机制改革,储能+风光已经可以实现跟火电类似成本,规模大点,经济价值就出来了,更别说碳排放方面。
2、抽水蓄能非常考验地势,弃风弃光多的地方,往往没有山水给你抽水蓄能,所以无论电网侧用户侧发电侧,储能都大有可为,现在看是锂电储能,以后还有氢储能,现在难点不在储,而在于小体积大规模安全的储,那这点能否实现?能实现则火电加速退出,不能实现则继续充当补充角色,即使起补充作用,储能市场也大有可为,国家规划的25年30gw储能规划(很保守),储能不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而是未来5年年化增速50%,还是70%100%的问题。
3、碳捕捉问题没啥兴趣,好像没什么机会
4、新能源车的问题确实有长期空间的限制,看10年不确定性大,氢能虎视眈眈,但你别做那种2060宁德5万亿的公司就好,十四五规划必然是要实现的,5年确定性很高,5年后我就假设新能源停滞不前,那就是从成长股变成周期或者化工消费股,那么只要你能找到5年动态pe5倍10倍的新能源股,那不就是好的投资机会吗?不是非要去买10亿利润近万亿市值的公司。

其实做新能源,我们真不用操心未来会怎样,信gj就好了,十四五都规划出来了,即使完不成也差距不远,这五年就是安全期,五年以后不管什么颠覆锂电都跟你无关了,找5年后动态pe10以下的股票就很安全,要是锂电5年后继续高速发展,那血赚,如果被颠覆了,那也只是变成存量市场,5pe的化工周期股,你也不会吃亏。当然从短线角度看,有没有更值得的赛道或者行业?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沧海绿洲2021-09-13 13:12

这个论坛讲明了目前的碳中和技术基本都不能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彻底处理掉。

全部讨论

这个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刘科院长的报告啊

2021-09-13 13:03

目前全世界电池生产商5年的电池产能只能满足东京一个城市用电三天的电能

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别告我是把东京三天的用电量全用电池存起来啊!储能系统只是个蓄水池,光伏发电也是持续发的,东边不亮西边亮,储能只是把白天多余的电存起来供晚上用而已,是一个滚动的持续的过程,不是用电池存很多能量然后让你一直用电池里的能量吧?

2021-09-13 12:37

你把别人的报告摘抄下来,在这里胡说八道

2021-09-13 12:50

1、在电化学储能大规模发展起来之前,风光只是能源体系补充,储能昂贵?非也,现在随着峰谷电价机制改革,储能+风光已经可以实现跟火电类似成本,规模大点,经济价值就出来了,更别说碳排放方面。
2、抽水蓄能非常考验地势,弃风弃光多的地方,往往没有山水给你抽水蓄能,所以无论电网侧用户侧发电侧,储能都大有可为,现在看是锂电储能,以后还有氢储能,现在难点不在储,而在于小体积大规模安全的储,那这点能否实现?能实现则火电加速退出,不能实现则继续充当补充角色,即使起补充作用,储能市场也大有可为,国家规划的25年30gw储能规划(很保守),储能不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而是未来5年年化增速50%,还是70%100%的问题。
3、碳捕捉问题没啥兴趣,好像没什么机会
4、新能源车的问题确实有长期空间的限制,看10年不确定性大,氢能虎视眈眈,但你别做那种2060宁德5万亿的公司就好,十四五规划必然是要实现的,5年确定性很高,5年后我就假设新能源停滞不前,那就是从成长股变成周期或者化工消费股,那么只要你能找到5年动态pe5倍10倍的新能源股,那不就是好的投资机会吗?不是非要去买10亿利润近万亿市值的公司。

其实做新能源,我们真不用操心未来会怎样,信gj就好了,十四五都规划出来了,即使完不成也差距不远,这五年就是安全期,五年以后不管什么颠覆锂电都跟你无关了,找5年后动态pe10以下的股票就很安全,要是锂电5年后继续高速发展,那血赚,如果被颠覆了,那也只是变成存量市场,5pe的化工周期股,你也不会吃亏。当然从短线角度看,有没有更值得的赛道或者行业?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2021-09-13 13:11

感谢闲大,现在苍蝇真多,别理他们

2021-09-13 13:01

想到了神雾环保的技术

2021-09-13 12:49

美国目标2035年光伏发电占比40%,2050占比超过50%,那么美国怎么解决储能问题?

2021-09-13 12:31

沃森咋办

2021-09-13 12:24

两个疑问:1.我们是不是因为难,就不减碳排放了?哪种路径若干年后更痛,其实是没有分析的。2.按文章分析是不是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就是减排下最确定的赛道?如果减排是必然,这里就是在从反面支撑储能发展必要性了 。

2023-03-26 00:32

新能源何去何从?为什么会失去焦点?被云里雾里笼罩起来了,只有高分红,生命力顽强,信念如泰山,屹立不倒。$西部矿业(SH601168)$ $兖矿能源(SH60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