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换掉规模过大的基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1回复:71喜欢:56

欢迎关注公众号:濛池投资

 “以大为美”,不可持续。规模是业绩最大的敌人。  

 2019到2020年,基金“以大为美”比较突出,规模越来越大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兴全合润景顺长城鼎益等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今年风向似乎变了,大规模的基金表现都一般般,小规模的基金表现很好。业绩的逆转一方面归因于中小盘表现比大盘好,一方面也归因于管理大规模的基金确实难度很大,很难取得很好的收益。

    大规模的基金,选股范围会有比较大的限制。假如一支300亿的基金,持有某支占比5%的重仓股。为了不被举牌,这个上市公司的市值至少300亿。如果考虑到流通性,能够影响这支基金的走势的重仓股,市值规模只会更大。这使得很多中小盘股不再在选择范围。如兴全合润的持仓市值:

    兴全合润持仓比较分散,因此十大重仓股里面,有五个公司的市值在1000亿以内。对锦江酒店健友股份,兴全合润的持仓已经占流通股举足轻重的比重了,不容易调仓或者换手,做高抛低吸会非常艰难,更换股票也很艰难,这也是大规模的基金换手收益很低的其中一个原因。从兴全合润的持仓也可以知道,谢治宇是比较想持有只是偏小一些的公司的,但是兴全合润的规模摆在这里,没有办法,前五大重仓,市值都很大。这样使得兴全合润的持仓很不灵活,因此超额收益就可能降低。

    举一个例子,林森管理的易方达瑞程

    持仓的所有股票中,只有歌尔股份的市值在千亿以上,亿嘉和爱柯迪的市值仅仅略超过百亿,选择的空间会非常大,很多中盘股和小盘股都是可选的。而且就亿嘉和和爱柯迪来说,易方达瑞程的持仓占流通市值比也没有很高,有调仓和高抛低吸的余地,比较容易获取交易收益。

    从业绩看,今年中小盘行情比大盘好,拿中小盘持股的基金和大盘持股的基金来比是不公平的,但可以拿风格相似的基金对比业绩,可以发现大规模的基金,确实会面临很多问题。

    例子一:景顺鼎益、易方达中小盘和富国天益。刘彦春和张坤都是千亿基金经理,而唐颐恒二季度的管理规模仅100亿,管理规模差距接近10倍。三只基金都重仓消费、白酒,都偏重公司的质地,风格是比较相似的。从年初至今,景顺鼎益亏损15.62%,易方达中小盘亏损9.81%,富国天益亏损3.33%,差距显而易见。富国天益盘子比较小,调整起来比较容易。

    例子二:袁维德中欧价值智选vs中欧睿泓。今年1月到2月,中欧价值智选大幅度跑赢中欧睿泓,跑赢幅度接近于两支基金的股票仓位比。(中欧睿泓股票仓位接近60%,中欧价值智选股票仓位大约90%)。中欧价值智选的规模扩大之后,中欧睿泓相对走强,当前两支基金今年的收益相当。

    例子三:袁芳vs工银其他基金经理。

    这是工银七位基金经理每个半年度的交易收益。可见在2018年到2019年,在这些基金经理中,袁芳的交易收益是偏高的,只有杜洋比袁芳略胜一筹,何肖颉过于不稳定,不好比较。而进入2020年之后,袁芳的交易收益几乎是垫底的。

    三个例子可见,规模是业绩最大的敌人。确实有必要,规避规模过大的基金。

    并非所有基金经理,都能适应大规模。

    从后视镜来看,傅鹏博、谢治宇、周应波这三位昔日管理规模不大的基金经理,都适应了大规模,业绩都不错。于是很多人包括我就会想当然地推断,其他优秀的基金经理,可能也能适应大规模。

    虽然谢治宇和周应波都适应了大规模,但是两人也都有比较长时间的调整期。特别是谢治宇,2016到2018年的收益只能说中规中矩,花了三年才适应新的管理规模,收益从以广义上的交易为主转换到以选股配置为主。

    谢治宇的能力有目共睹,是最强的公募基金经理之一。那么其他基金经理能否完成这个转换呢?我认为都要打个问号。

    因此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急剧膨胀,使得风格从中小盘转向大盘,收益来源从广义上的交易转换到选股为主时,我们是很难判断基金经理能否适应的,或者这个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减仓,并选择优秀的新人,发掘黑马是更好的选择。

    对杨浩,我当前比较动摇。我认为,抛去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去公平对比基金经理,是更优的选择。对谢治宇也是,如果有基金经理的风格和昔日的谢治宇类似,选股能力也比较强,管理的规模还比较小,那么业绩超越谢治宇并不难。林森、杨世进(兴全合宜的另外一位基金经理,独立管理的基金是兴全多维价值),我认为都是比较好的备选,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谢治宇。

    发掘优秀的基金经理

    所有大佬都是从新人过来的,往往新人期的业绩比成为大佬之后要好,比如周应波和谢治宇。周应波2016年和谢治宇2015年的收益非常高,这都是后来,哪怕是再度进化之后,都无法企及的好业绩。

    但发掘优秀的基金经理往往很难,不确定性也高,当前有一些思路,后续还要进一步思考:

1、寻找好机构、好团队的优秀新人。优点是确定性较高,缺点是规模很容易上去。比如中欧的袁维德,今年业绩不是最好的,但规模涨得惊人,后续已经不可能取得年初那么好的业绩了。当初的乔迁也是类似的情况,规模较小的时候业绩比谢治宇好一些,后来规模大了,业绩也就没那么好了。

2、一些优秀的次优基金经理,业绩一直比明星基金差一些,但差距不是太大,管理规模还比较小的。比如工银的鄢耀、张宇帆,早期业绩比袁芳差一些,但没有差太远。袁芳管理规模过大之后,他们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们没什么名气,管理规模也小,但实力没有比袁芳差太远,后续会比较看好,确定性也不低。

3、依据短期业绩发掘其他新人,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做排除。这个方法是最近在探索的,难度很大,不确定性也高,需要多个角度求证,并分散持仓,规避集中的风险。

 @蛋卷基金    #雪球星计划#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精彩讨论

高山喬木2021-08-29 09:49

规模无疑是基金的天敌,基金经理从灵活走向僵化,配置均衡化,选股白马化,最终能够战胜沪深300指数基金就不错了。如果这样为什么还要去选他们呢,不如直接上指数基金。真的要买公募基金一定要控制规模,否则很难能体现基金经理的价值(选股和交易的能力)

CCCC20002021-08-29 01:55

我认为可以从优秀基金经理的定开场内基金考虑。一般规模都小,而且基金经理都还不错

投资进阶自由之路2021-08-29 01:18

从好机构好团队和权益规模前30的大基金公司发掘新人,有些小公司连研究员都养不起

小海鸟FX2021-08-31 16:22

必须无情抛弃,咱们做投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亏钱。盘子太大,基金经理很难调仓,比如白酒医疗板块,现在已经套住了很多散户。投资的核心是选好赛道和时机,不要过于关注数字的涨跌,这只是投资认知的表现形式,不要本末倒置了。板块可以这样布局:消费+医疗+新能源+碳中和+债基。各个赛道买什么基,可以在小程序小倍评基上看到深度评测和风险预测

初来乍到哦2021-08-31 14:43

我也认为规模大了以后,基金经理从精力上、能力上以及信息处理及时性上都难以管理。最近正在研究基金。

全部讨论

2021-08-29 09:49

规模无疑是基金的天敌,基金经理从灵活走向僵化,配置均衡化,选股白马化,最终能够战胜沪深300指数基金就不错了。如果这样为什么还要去选他们呢,不如直接上指数基金。真的要买公募基金一定要控制规模,否则很难能体现基金经理的价值(选股和交易的能力)

2021-08-29 01:55

我认为可以从优秀基金经理的定开场内基金考虑。一般规模都小,而且基金经理都还不错

2021-08-29 01:18

从好机构好团队和权益规模前30的大基金公司发掘新人,有些小公司连研究员都养不起

2021-08-31 16:22

必须无情抛弃,咱们做投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亏钱。盘子太大,基金经理很难调仓,比如白酒医疗板块,现在已经套住了很多散户。投资的核心是选好赛道和时机,不要过于关注数字的涨跌,这只是投资认知的表现形式,不要本末倒置了。板块可以这样布局:消费+医疗+新能源+碳中和+债基。各个赛道买什么基,可以在小程序小倍评基上看到深度评测和风险预测

2021-08-31 14:43

我也认为规模大了以后,基金经理从精力上、能力上以及信息处理及时性上都难以管理。最近正在研究基金。

2021-08-29 18:32

张坤回撤多我不担心,我只担心杨浩,很明显不适应管理规模大的基金,接连踩雷对他选股能力也有所动摇

2021-08-30 12:23

提个思路。买大神级保姆型基金,不如买风格稳定规模较小的工具型基金,自己根据市场构建组合。

2021-08-29 08:44

由于不控制规模,所以基金经理想持续优秀下去的话,未来注定只能走低换手,行业均衡,深度研究选股的路。

2021-08-29 07:41

等一轮熊市出现,爆款基金们就会缩水很多。
现在可以用一些能驾驭大规模的白马主动基金和指数增强或者指数过渡一下。

2021-08-28 22:53

我觉得迷信大基金公司和名经理都是不对的。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凡是有多位大V提到的经理,我不会去买。我只买自己发掘的、业绩很好而又没什么名气的经理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