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铁站被基金公司刷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1

基金公司投放的户外广告是越来越多了,尤其在一线城市,甚至有刷屏之势。

基金公司发力户外

柠檬君周六与深圳友人畅聊,友人那时正在路上:“哎呀,我在地铁站看到中欧基金的广告了耶!”、“呀,旁边是东方!”、“最近在电梯里,一直被天弘基金的广告洗脑”。

柠檬君感觉东方红的广告投得有点亏……开个玩笑,言归正传,近一两年,基金公司发力户外广告是个潮流。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去年嘉实基金搞得无人机,银行和基金公司合作投建筑物外墙大屏,地铁站、公交站广告牌,机场、高铁车厢广告,公交车体这种很老的形式也有应用,只不过主要都在上海陆家嘴

这些投放在寸土寸金位置的广告,成本不菲,前些年基金公司极少有这样的宣传,也很难承担得起这么高的费用。这些位置的广告,主要还是互联网企业、快速消费品行业占据,高频多次使用/消费,是其宣传产品的特征。这种广告的作用,就是通过反复刷脸,提示受众,抢占认知,培养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很显然,基金公司的产品——基金,按理说并不符合这个特征,都在号召长期持有,并且设置惩罚性赎回费限制短线交易。

许是为了品牌?

其实这些位置的广告,广告主可能还有另一种需求,那就是品牌形象,不推销任何的产品,就放一个名字和口号,占位就是在“秀肌肉”,彰显公司的实力,这类公司一般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企业。

基金公司投放的广告,主要就是这种,很少有指向单只基金的。然而基金公司算不上鼎鼎有名的大企业,利润也是比较有限的,进行这种投放还是比较奢侈的行为。预算比较紧张的公司,投入和产出的关联就要比较密切,不考虑产出的都是壕无人性的公司。

不过柠檬君觉得,精明的基金公司实际上是一箭双雕,在越来越多人通过互联网渠道来购买基金理财,且大多数人对于基金公司品牌认知较低的情况下,这种投放一方面让潜在的客户记住了公司名字和口号,建立了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通过频繁刷脸,起到了抢占认知的作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本来给大家打开了世界的窗口,然而现在很多的人都习惯了接受推荐,而非自行搜索,把自己封闭在小圈子里。

在这一场内卷争斗中,行动慢的基金公司,很可能因为没有姓名,被误以为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不行,而投不起的基金公司,那就更不用说了,券商行业今天的格局,很可能就是基金公司的明天。

若是久长时

短期来看,频繁刷脸肯定是有效果的,大家买基金主要还是看排行榜和看广告这两种方式。柠檬君曾经以为干货帖的市场是很大的,后来发现更多的人还是比较喜欢看广告……而且这种现象是越来越严重……

基金公司这些年花很大气力做投资者教育,然而基金经理们现在被投资者疯狂教育:“有锂走遍天下,无锂寸步难行”。怪不得有人宁愿写营销材料,也不愿意写投教文章……

不过若是长远来看,营销和业绩的关系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营销=业绩,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业绩>营销,基金公司面临着基金经理流失的风险;如果营销>业绩,那么公司的品牌就要受损,很容易被投资者拉入黑名单。营销建立过高预期,业绩不如预期就会遭到反噬,除非有一个强大的公关部不惧任何反噬。

看着再好的公司,也有种种问题,别期待太高,幻想太多。看得清最惨淡的现实,却依旧怀抱最崇高的理想。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1-08-13 00:32

主要是营销部门忽悠领导,多列预算多花点营销费用而已,本年花的少下年砍预算。其实,一般基民只看几个大平台(支付宝、天天)的推荐,用心的人比较收益率或几颗星啥的,老头老太基本听银行经理等的忽悠,地铁广告基本没啥用。

2021-08-12 22:25

看得清最惨淡的现实,却依旧怀抱最崇高的理想。
你这样写,不是害人吗?作者的真实意思是,看着基金惨淡的净值,你要崇高的持有。
写成,看着惨淡的基金净值,依旧努力工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