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懂人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4喜欢:12

今天,分享一篇老文,略有修改。

韩信早年在家乡,过得比较惨,《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译: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他还是平民百姓时,家境贫寒,放荡不羁,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吏,又不会经商做生意。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译:韩信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都讨厌他。有阵子韩信一直都到南昌亭长家里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这让亭长的妻子很厌恶他,于是提前就把饭做好吃完。

韩信再来的时候,他们饭已经吃完了,也不再给他做饭。韩信立马明白他们的用意,所以很是恼火,跟南昌亭长就此绝交。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译:韩信跑去城下钓鱼,也钓不到什么鱼。有几个大娘在河边洗衣服,其中一个大娘看韩信饿的可怜,就拿饭给他吃。在接下来的数十天,韩信一直吃洗衣大娘的饭。

韩信很感动,说:“我将来一定会重重报答您。”结果没想到大娘生气的说道:“你一个大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里还指望你会有什么报答!”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有一日,一个杀猪的年轻人当众羞辱韩信:“你看上去人高马大,还喜欢佩带刀剑,其实不过是个胆小鬼。你要是有种,就拔剑来跟我比比;你要是怕死不敢拔剑,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盯着这个年轻人看了很久,然后低下身子,趴在地上,从他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哈哈大笑,都耻笑韩信胆小如鼠。

以上就是“漂母乞食”和“胯下之辱”的典故,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若干年后,大汉统一天下,韩信也功成名就,以楚王的身份回到了家乡。

他会怎么对待绝交的南昌亭长,施舍饭食的洗衣大娘,羞辱他的杀猪少年呢?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译:韩信回到家乡,召见了曾经给他饭吃的洗衣大娘,赏赐千金。又叫南昌亭长过来,但只赏赐了一百钱,说:“您,是一位小人,行善事不能有始有终。”

韩信还召见了那个当街羞辱自己的无赖少年,任命他为中尉(相当于市公安局局长)。同时告诉身边的将领百官,说:“就是这位壮士。当年他羞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罢了,所以我才忍受一时的羞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解读:

富贵之后,回到老家显摆一下,无可厚非。对施舍自己几顿饭的漂母,韩信回报千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也没问题。

但是,对养了自己几个月的南昌亭长,韩信只给了一百钱,可能刚刚够当年的伙食费。这不是赤裸裸的羞辱吗?这还不算,还要骂人家是“小人”,是不是很过分?

扪心自问,如果有朋友成天来我们家蹭饭吃,一天两天还可以,几个月谁受得了?而且那还是农耕社会,多养活一个人吃饭的压力要远比现在要大。

就好比大学的时候,室友偶尔生活费花完了,我们会主动请他吃几顿饭。但如果整个学期都要我们请吃饭,我们还愿意吗?恐怕到吃饭的点,大家都要找借口躲开他了。毕竟我们都不是富二代,生活费并不宽裕。

为什么韩信会恨南昌亭长呢?

假如你平白无故地每月给某人一笔惠赠,开始时他会惊讶,渐渐地,他习惯了,视为当然了。然后,有一回,你减少了惠赠的数目,他会怎么样呢?他会怨恨你。

假如你平白无故地每月向某人敲一笔竹杠,开始时他会气愤,渐渐地,他也习惯了,视为当然了。然后,有一回,你减少了勒索的数目,他会怎么样呢?他会感激你。

这就是人性。

“昨天你对我爱答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也许就是韩信当时的心里话吧。韩信对漂母一饭报以千金这个行为,往坏处想,可能部分原因也是为了羞辱南昌亭长。

最后再看,韩信是怎么对待自己真正仇人的,那个让他承受胯下之辱的无赖?

让人惊讶的是,韩信竟然把这样一个街头无赖,一个杀猪的,提拔成了中尉,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局长。

韩信看上去是以德报怨,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沽名钓誉式的表演,让别人以为他很大度。这种心态也不新鲜,现在有些草根出生的富豪,在发达后往往也会回到老家大摆宴席,宴请那些曾经轻视和羞辱过自己的人。

类似的人不少,他们心里总有一些过不去的坎。明明已经发财成功了,可因为曾经被羞辱,总想着有朝一日把那些所谓“失去”的找回来。

有的人比较粗俗,管这个叫面子要找回来;有的人比较文艺,把这种拧巴称为不忘初心;还有的人则自以为是英雄,把小马哥的话拿出来“我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了不起,就是要把自己失去的找回来”。但无论他们嘴上说了什么,都只证明他们不能对过去,对曾经,说一句拜拜。

未来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人要见,有那么多好看的书要读,有那么多好玩的事要做,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要吃,有那么多深邃的问题要思考,世界那么大,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过去狭隘的人和事上呢?

说到底,他们还是没有摆脱过去的弱者心态。真正的王者,对那些曾羞辱过自己的人,态度应该是无视。哪怕对他们多看一眼,都是对生命的浪费。

《楞严经》中有段话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意思是说,有人用手指指着月亮让你看,你应该看月亮而不是看手指。正确的做法,是顺着他的手指去观察月亮。倘若你反复研究他的手指头,以为这个长长的东西就是月亮,则你不但不会明白什么是月亮,反而在手指上迷失了自己。

每次当我借古论今的时候,总有人会跑来跟我说,历史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们从来不缺对历史的翻案文章,今天可以这样翻,明天又可以那样翻。我们最缺的,是怎么借历史指导生活,增加智慧。

历史就是那根指示智慧的手指,学历史绝不是为了记住几个故事,更不要陷入史料考据中不可自拔。

韩信的史料是否有假,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我们借此读懂了人性,以后帮人的时候,就不会重演“南昌亭长”出力不讨好的悲剧;将来待人时,也不会格局太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历史的最大价值,就在这里。

微信公众号:复利人生

 @今日话题   

 $万华化学(SH600309)$    $中远海控(SH601919)$    $紫金矿业(SH601899)$   

全部讨论

2021-04-03 23:27

韩信属于依附性人格,始终相信刘邦,自己做个诸侯王,依附于他即可,没有更进一步的打算。同时在政治方面的单纯使他没有意识到“处臣子之位,挟不赏之功,带震主之威”给自己带来的“危险”。认为自己立了大功,刘邦就不会对自己怎么样。

2021-04-04 07:53

真正的王者,对那些曾羞辱过自己的人,态度应该是无视。哪怕对他们多看一眼,都是对生命的浪费。

2021-04-04 18:59

就喜欢读这种比较有思维深度的文章

2021-04-04 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