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加减”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8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几乎所有行业均面临“加”和“减”的变化。“加”是指“碳中和”任务下的新增需求,而“减”则来自于供给收缩及结构调整。但不同行业的侧重点和受益程度有所不同,整体可以分成三类:

一、“加”上有强新增需求的行业,包括电新、新材料、环保等。

1)电新:

①行业逻辑:“加”:经测算,欧洲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底线850-900万辆,光伏、风电装机复合增速17%、7%。美国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0-25%。国内“十四五”期间光伏、风电年均装机70-90GW、40-50GW左右。

②代表标的:

 


2)新材料:

①行业逻辑:“加”:碳纤维行业,受益于海上风电项目快速发展,需求有望快速增加,国产化龙头逐步崛起将对进口材料进行替代。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将替代传统的石化原料制备的塑料产品,降低垃圾焚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行业未来需求空间广阔。

②代表标的:


3)环保:

①行业逻辑:“加”:其一,提升项目盈利性,通过CCER碳交易获取增量收入,体现在垃圾焚烧和秸秆发电领域。其二,加速行业需求的释放,主要体现在环卫装备电动化趋势加强及短期内汽车尾气治理需求迫切度提升。

②代表标的:


二、“加”“减”两端均有所体现的行业,包括电力、有色、煤炭等。 

1)电力:

①行业逻辑:“加”:提升对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消费,带动整个能源和电力结构的转型升级。新能源行业的价值将愈发得到凸显,建议关注新能源发电领域投资机会,其中包括具备先发优势的新能源运营商,以及积极转型新能源的火电标的。

②代表标的:


2)有色:

①行业逻辑:“加”:能源变革提振金属需求,,如锂钴镍铜铝银等。“减”:指能耗控制压制金属供给,如高能耗电解铝冶炼等领域。

②代表标的:


3)煤炭:

①行业逻辑:“加”:即受风光新能源设备材料耗能影响,煤炭消费需求短期或将增长。“减“:指“碳中和从长期看对煤炭消费总量形成压制。

②代表标的:


三、“减”上反应生产端有结构调整的行业,包括建材、化工、石化、交运、建筑等。

1)建材:

①行业逻辑:“减”:水泥玻璃过程化学分解也会产生的碳与需求产量相匹配属于偏刚需,很难实现去化;可能的降碳路径在于燃料端的控制,水泥更多通过严格的环保错峰政策,将不同排放水平的企业的生产份额重分配进而实现降碳;玻璃则是可能通过煤改气实现降碳,但是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②代表标的:


2)基础化工:

①行业逻辑:“减”:传统煤化工碳指标存量优化,小型企业不具备能效优势,将逐步退出市场,龙头企业能凭借低碳生产模式拿到更多碳指标,保障未来成长。新型煤化工领域,受限于碳指标和高进口依存度影响,行业内新增产能集中在龙头企业,未来龙头成长空间广阔,逐步降低基础化工丙烯和乙二醇等对外依存度。

②代表标的:


3)石化:

①行业逻辑:“减”:限制新增供给,如煤化工、炼油等领域。

②代表标的:


4)交运:

①行业逻辑:“减”:不同运输方式此消彼长、结构性变化,以石化能源为主的公路运输进一步转向以电力为主的铁路运输,期间集装箱化率加速提升。

②代表标的:


5)建筑:

①行业逻辑:减”:一是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减少材料浪费,二是通过BIM等信息化手段,在设计阶段降低高排放建材的选用,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降低建筑使用阶段的排放。

②代表标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全部讨论

2021-03-06 22:34

“碳中和”指透过使用低碳排技术或是碳补偿的方法,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无论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推动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还是计算碳排放和碳补偿,都需要利用(300203)碳排放统计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