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中的两尊“神”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9喜欢:9

来源:维基财富 作者:柯智华

1

中国公募基金二十多年历史,诞生了数千位基金经理,但称得上“神”的大概只有两位。

一位是十几年前的王亚伟,不但拿下了多个年度业绩冠军,而且还创造了十倍以上收益神话,其代表基金在6年又126天的累计收益接近12倍,年化复合回报达到惊人的49.73%

这样的收益记录(不是指累计收益),以后大概也没有人能打破吧。

有趣的是,王亚伟告别公募数月后,另一个“神”走向了前台,成为基金经理。

这个神就是如今的公募第一基金经理张坤。2018年开始,市场逐渐认识到他的价值,2019年开始被热捧,2020年被疯狂的追捧。最新的数据,张坤管了1255亿元!

一个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不说国内,美国最伟大的基金经理林奇,1990年林奇离职时的规模为140亿美金,换成人民币不到1000亿。

当然,张坤不仅仅是规模之神。

准确的说,其规模的大幅扩张,建立在极其出色的业绩基础上。其管理代表作品易方达中小盘,8年多的时间共计获得733.53%的收益。

换成年化复合回报,29.03%。同期,应该无人出其右。

总结一下,收益率之神王亚伟,虽然规模因为基金封闭不算大,但数十亿的规模在当时的市场下,并不算小,超过大多数基金经理。规模之神张坤,在业绩上也打败了同期的所有同行。

2

是神,必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能力和影响力。

这常人难以企及的能力,展现在王亚伟身上,深刻理解并洞察到壳公司及其背后的隐形资产价值,以及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到了张坤这里,则是对优质上市公司的深刻理解,以及自我人性的认识(比如最新的季报他谈到的能力圈)。

笼统的说,他们都抓住了时代映射在股市中的核心矛盾。

用散户来做一个比较。在他们让这些公司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之前,用二级市场散户的眼光看,这些公司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贵。散户只看到易得的表面信息和数据(如PE)。

影响力,当然是股票市场的定价权。

大的方面,王亚伟把资产重估发扬光大,使其成为当时市场最重要投资方式之一;张坤则让长期持有优质公司,与其一起成长,成为了眼下市场的主流。

小的方面,抄作业是显性的方式。

比如,王亚伟时代王亚伟概念股大行其道。

张坤的四季报公布后,被媒体重点提到的两只股票:四季度新买港股颐海国际,今天大涨15.35%!曾被市场认为清仓但反而大幅加仓的美年健康,今天涨停!


王亚伟曾因市场过度关注而困扰,不知道张坤又会如何感想。

3

讲完过去和现状,再来探讨一下未来:公募之“神”的天花板在哪里?

王亚伟离开公募后,收益率神话就此定格。理论上,资产重估的投资方式肯定有天花板,而回头去看,资产重组重估在其离职后逐渐成为了非主流。

同样的,大公司的成长也有边界。

但是眼下,资金还在源源不断流入,张坤的规模神话天花板会是哪里?这个是非常有趣的跟踪点:1500亿?2000亿?还是更多?行业内人士说,趋势已经形成,不可阻挡。

无论多少,都在创造新的历史!

我个人感兴趣的第二个点:在这1200多亿中,多少资金是真正信徒?

相比较于王亚伟的管理基金的关闭买入,张坤的资金一直都是开放的(如今只能小额买入),在高收益的吸引下,必然有各种各样的资金:真正认可张坤的信徒、趋势投资投资者、期待高收益投资者、一无所知的投资者......

在大公司持股大涨,基金净值不断创新高时,这些投资者的方向是统一的。

如果股价不再上涨,基金净值不再创新高,甚至长时间的阶段性回撤,这些不同的持有人,一定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而最终留下来的,大概便是经过筛选的真正信徒。这个规模,又是多大呢?

最后,用朋友昨天发来的一段话收尾。

“从前天开始,公募基金陆续公布年报,一批明星基金经理的作业又呈现在群众面前。总体上我给你归纳下:抱白酒的换了点光伏,抱光伏的换了点医药,抱医药的换了点白酒,大家都买了点港股。”

 #中兴通讯Q4单季度净利同比增超6成#    #科创板股票获准纳入沪深港通#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1-01-23 08:54

公募基金大多追求相对收益,基民大多追求短期盈利。易方达蓝筹精选成立于18年9月行情低迷时,彼时规模24亿。即使当时买入的,又有多少持有至今的?12-15年神创行情时,易方达中小盘依然坚守白酒家电,连续跑输沪深300,当时又有多少人知道此基?

2021-01-22 22:42

从王亚伟到张坤,是投资理念进步和市场成熟的标志,张坤如果也奔私,业绩一定比王亚伟好

2021-01-23 17:56

朱少醒 傅鹏博那

2021-01-24 14:24

张坤其实是站在风口。14年成立的亚洲精选没跑赢指数

2021-01-24 14:23

张坤的亚洲精选没有跑赢参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