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H股50ETF直播】港交所大招频出,港股能上车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回复:6喜欢:10

 #港股能上车么#   10月22日下午16:00-17:00,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陈正宪携手雪球人气大V @认真的天马 畅聊有关港股投资的故事,两位老师不仅讲述了2020年在A股整体表现尚可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关注港股,也深度解析了港股的最佳上车时间还有最好的参与方式。 

如果你对投资港股感兴趣,错过了直播,那么这次直播回顾你一定不能错过!
以下是直播视频回顾和直播文字回顾,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直播视频回顾《《《《


 


 认真的天马:今天聊的主题是“港交所出了大招,港股能上车吗”,肯定球友会问,今年虽然有疫情在年初是一个很大的波折,但是整体来看,A股在2020年的表现相当不错。无论是沪深,还是上证指数,还是医药、科技等等的子板块都有非常不错的涨幅。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来了解港股?貌似港股在大陆还挺小众的,在这里正宪老师请简单说说,为什么我们要开始考虑港股这块?
    
    陈正宪:我相信球友也会很关注港股,因为聪明的投资者对投资的意向把握是很前瞻的。
回顾A股今年以来的走势,在疫情的背景下反而科技、医药、消费等等都有不小涨幅,但在三季度开始有一定调整。
其实早在去年底,很多人都在说A股估值很低,相对于全球来比A股有投资机会。我特别记得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朋友圈有一个图流传较广,叫“你还记得谁在2700点以下让你买基金吗?”当时上证指数在两千七八百点左右,疫情席卷全球,但很多投资者都想别说涨了,再往下跌到两千四五百点的可能性都有。结果指数在六七月份真起来了赶紧追进去,反而在三季度震荡时阶段性住进“套房”了,科技、医药、消费从高点下来都接近甚至超过10%了。
    但很多聪明的投资者其实都会提前埋伏,不会只看到市场大涨“人前风光无限的那一面”也知提前布局,历经“人后千锤百炼的另一面”。
    回到港股,估值低,市场结构在调整,同时已经有一些资金开始做埋伏了,譬如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是北上资金的四倍。根据这些迹象来看,港股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认真的天马:今天也是嘉实新产品的上市前预热,明天是10月23号,嘉实一款新的ETF H股50ETF基金159823也会正式上市,可能在这个时间借着这款产品来聊聊,到底怎么客观地来看待香港的市场。
    有同学说可能香港之前的股市无论是恒生指数还是香港整体的情况,香港股市很好,是因为香港的经济很好吗?特别是在之前的几十年,香港经济一直在腾飞。
    现在香港经济好像又不是特别的好,所以就感觉港股一直没有涨的趋势。
    是不是因为香港经济不太好,所以导致港股不太好,香港经济未来假如一直不行,是不是永远就不行了?
    
    陈正宪:香港市场的地位是很特殊的,本身市场并不算大,但作为中国跟全球其他市场的联系桥梁,桥梁两边的体量都不小。
    香港作为一座“桥梁”,无论是从解放、改革开放、回归这几个时间点来看,香港市场一直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开始香港市场是让海外的资金、技术及人才到达了内地的市场,引领着改革开放时期珠江三角洲的腾飞;一直到回归之后,随着内地经济越来越增长,香港市场更多地带动和引领内地资金及技术投向海外。
    因此分析过去香港市场的投资经验,当内地好、或者海外好,其实香港市场也会表现不太差。 如果两边都不好的话,香港市场也很难独善其身。
    
    认真的天马:正宪总的意思是香港这个市场在全世界看来它都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它不会像标普500或者美国经济强相关的,美国经济不行了,美股经济一定是不行的。 我们的创业板等等只要中国经济最近不好,那它表现一定很差。香港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它作为经济跳板,在这上面上市的股票、公司,有大量的是非香港本地经济的公司,有很大的比重,这是全世界很独特的地方。投资香港并不是说投资香港本地经济,应该是这样的逻辑对吗?
    
    陈正宪:是的。我们也可以看到港交所这几年来也出了很多的大招,这些大招都反映了香港市场的特殊性,香港市场吸引到了很多辐射全球,或者是跟内地紧密相关的企业到香港市场上市,这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认真的天马:我之前也跟读者朋友交流过,如果巴菲特说我中了彩票,我在美国可能会买标普500。但是中国人你只买标普500可能不够,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的公司都在香港,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
    刚才提到了A股市场,那港股的投资跟A股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港股有什么亮点?相对于A股今年最火的科创板或创业板,您这边有没有做过什么对比?
    
    陈正宪:我们在投资A股的时候可能第一个会想到沪深300指数,但往往会有些遗憾,因为很多好的互联网公司在美国或者其他的地区上市,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当然这有它的历史遗留因素,最近有知名的金融科技公司要在科创板上市,一定程度上也稍微弥补了这个遗憾。
但在当时是什么历史因素造成这个结果呢?其实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很多都是在2000年前后诞生的。在当时,这些互联网公司要筹资发展业务,发现很难募集到钱:去银行贷款,由于就几台电脑就几个人,没什么固定资产,银行很难给贷款;去找天使投资者或风险投资,在当时国内还不具备或看不懂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要去股票市场上市更难了,因为企业没有盈利怎么上市?所以这些企业更多要找很多海外譬如硅谷的风投来募资,然后业务形成一定规模后,企业只能选择在海外上市让风投退出或筹集更多资金,当时如美股纳斯达克板块,可以允许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因此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了解了这些新型经济的商业模式,能够给予合适的定价了,同时也鼓励他们在A股上市或回归A股,也间接推动了科创板及创业板的改革。
但香港市场由于他扮演“桥梁”的特殊性,在改革动作上走在A股前头。港交所从2017、2018年开始就推动类似改革,就是我们所谓的“出大招”,包括:2017年,允许一些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力排众议,允许“个人同股不同权”的股票在港交所上市,这可以说是港交所近25年来最大的改变,而且改变之后影响深远,譬如数据上来看,这两年半的时间港交所的融资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其中一半的融资是是新经济公司所贡献的,这代表新经济公司已经在香港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个大招,促进了港股市场结构的新旧经济交替,部分受益于新经济公司,今年以来香港市场日均交易量比去年提升超过40%。港股新旧经济交替中,港股市场表现也出现分化。从去年开始,港股新经济板块就已经率先起来了,今年继续大踏步前进,涨幅超过60%。可以说这三年港交所“发大招”,在引入新经济板块的成果上,无论是从代表性公司的上市数量、上市总规模、以及成交量等各项数据来看,都领先了A股市场不止一个身位。
    
    认真的天马:我很认可正宪总提出的观点,A股之前很长二三十年的时间,确实给科创型和互联网公司上市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是最近几年在整体的安排之下有了长足的进步,整体的改革也非常明显。
    但是相比香港市场,因为步子是要一步一步走的,改革是要一步一步来的,我们要稍微让科创性公司上市比重上大陆市场还是慢了一点点,香港还是有它在制度和公司、稀缺标的上的优势在。
    
    陈正宪:额外补充一点,因为中美关系的纷争,美国市场现阶段对于已经上市的中概股并不是很友善,有一些企业未来可能会被要求下市,因此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考虑主动在美国市场下市并回到A股的科创板、创业板或是香港的新经济板块二次上市,可能相对来讲选择选择在香港新经济板块上市要多一点,因为这些中概股的股还是有不少外资投资者,对于香港市场还是比较熟悉的。
    这个趋势变化我相信当时2017年港交所“出大招“时是没想到的,但现在回头看,中美关系的变化也可能也让香港市场从2017年的改革变的更加重要,更加关键。
    
    认真的天马:现在逆全球化的情况下,香港是一个缓冲区,让公司把所有上市的架构拆掉立刻回科创板也很难,如果平移回香港,对他们来说成本最小,难度也最低。
    刚才聊了香港市场和大陆市场现有制度上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看看市场表现层面。
    我们今年整体的感觉是A股在涨,港股在跌。我看了指数,从10月份到现在,H股指数涨得不错,整体港股有一点点露头的趋势,特别是在节后还挺给力的,到21号涨幅超过7%。
    作为全球市场估值的低洼地,不知道全世界最便宜的是不是港股,都已经调整这么久了,什么时候能发力?
    
    陈正宪:港股市场主要分为新经济及传统的或是称之为“老经济”的板块。如之前说的,新经济板块越来越重要,但在权重上毕竟占的还是少数。新经济板块今年以来上涨超过了60%,其实跟A股上半年主要涨得多的创业板或是科技、医药、消费等指数来比,并没有差太多,新经济板块的表现甚至比除此之外一些别的板块来的好。
对于传统板块来说,在港股所占的权重更大,但可惜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不如预期,所以整体来看,拖累了H股指数、恒生指数的表现。这两个指数如果从年初算,还是负收益,H股指数在-9%到-10%之间,恒生指数更差一些是-12%。因此如果说港股要发力,除了新经济以外,老经济也要发力。
所谓的老经济是以金融周期为代表的,展望未来,这些行业也有它发挥的空间。首先来看一个数据,恒生AH股溢价指数已经到了145左右,是一个历史上的高值,就是说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率是45%。大家觉得同样的股票在两地上市,理论上来讲,最终价格应该会趋近,但实际上A股、港股市场结构不同,投资者的要求不同,彼此也不相通,可能不是马上就能等同起来。接着从2014年开通沪港通、之后深港通也开通了,两个市场的价格应该更接近了啊?没想打,目前来看AH溢价率45%居然是过去十年的最高点!过去十年可以说A股溢价是遥遥领先、越走越高,也就是说H股比A股非常便宜。这是为什么呢?
A股相比H股溢价,很大的原因是今年以来A股涨,H股不动,所以它的溢价率就越来越高。现在可能快要高到一个分界点了,现在这个时间点,我个人更倾向于看溢价率反转而不是继续走高,也就是说溢价率掉头走低的可能性是越来越近,很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看到从过去的日历效应来看,四季度市场大多偏好低估值,同时三季度科技、医药、消费这样前期涨幅较高、波动性较大的行业陆续开始做调整,预测四季度市场会找一些稳定性强一点的品种。
更重要的支持是,中国作为疫情控制比较好的“优等生”,经济持续稳步复苏,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反转在企业盈利上基本面也是很有支撑的,也带动了一波“老经济”板块中的顺周期行业有可能会有表现机会。
    如果同样一家企业A、H股都有可以选择,H股相对A股便宜了三分之一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为什么不去买H股而是要继续买A股呢?
这样的思路其实市场上已经在反应,而且趋势越演越烈——刚刚提到了AH溢价指数,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数据,就是北向和南向资金的流向。今年以来一般投资A股大家都比较关注北上资金怎么走,也强化了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风格,到9月底,北向资金累计流入了1000亿人民币。我们一般比较忽略的,其实是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南向资金也就是内地的资金越来越快的流入香港。这个资金很多的是机构资金,很多是提前埋伏于香港市场的资金,倾向于选择估值低、或者买一些只有港股才有的新经济的标的。根据Wind的数据,今年以来合计南向流入超过5000亿元港币了,折合人民币4000多亿,北向才1000亿人民币。
这也是今天一开始跟大家提到的,为什么在现阶段会提示大家可以多多关注港股市场。年初的时候跟大家讲A股估值低可以关注投资机会,大家可能都没感觉,因为觉得估值低可能还会更低。但在今年以来A股市场涨了这么大一波以后,估值也提了不少,需要一定时间让基本面追上估值。如果大家这个时候要继续追A股,不是没机会,但可能要更有耐心一些,精选行业机会稳扎稳打。但现阶段,反而港股市场其实一直都没发力,有点像年初的A股市场,后面机会越来越大。
    H股50ETF(159823)10月23日上市,今天算是一个上市的推介会和交流会,其实我们在9月初就在推这个产品,9月份就在寻求港股市场的机会。10月份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不错,包括H股,这段时间陆续看到了港股市场慢慢的向好,企业盈利也是因为疫情控制的比较好——这是根本的关键因素——企业慢慢的向上。
    第二个大家要看估值,一样都是向上的,估值低的可能先买。大家对于双十一都很熟悉了,就是买买买!双十一大家都是每个品牌比较一下哪个便宜就下单,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和额外的优惠,那就先来买哪个。 东西肯定都是好东西大家才会来买,但也都会去优惠更多的平台去买。
    现在的港股市场中的老经济投资价值也越来越明显,相比新经济,它估值更低。当然虽然港股新经济比老经济板块估值要高,但就像A股中创业板、科创板跟沪深300、上证综指比起来估值也是高了不少。而且港股新经济板块里面龙头股具有很强的寡头效应,标的有稀缺性。比如纳指前五大互联网的股票一直在涨,就可以说明新经济的重要性在这里,稀缺性也在这里。同时,老经济因为估值低,比较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吸引大家去买。这两个结合以后,港股市场就是以H股50指数为代表,接下来的表现可能会比A股市场更加突出。
    
    认真的天马:香港市场的两极分化是非常严重的,正宪总刚才提到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小米腾讯美团这些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在香港市场的估值其实并不低。因为香港市场毕竟是一个外资主导的交易市场,溢价权还是掌握在国际外资的手上。
    国际外资对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和新经济行业其实是非常看好的。从现在给新经济的估值上可以看出来非常看好,而且确定性非常高。比如腾讯,它的估值什么时候低过?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
    对于我们有时候称为老经济、旧经济,比如六大行,还有一些大的国有企业的H股,可能外资对这些企业也不是不看好,可能它觉得确定性并没有那么高,可能银行承担着一定的为国家来做兜底服务责任,在他们看来,这属于不是很好判断的部分标的,所以他们给的估值就不高,甚至估值已经便宜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这就导致港股现在出现了让我们觉得挺奇怪的情况。
    如果港股同样的标的在A股要买比港股贵45%,贵了这么多,假如说大家要买同样的东西在A股和港股来买,这选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就相当于你去买一个包或者鞋,有两家商店,这家商店卖多少钱,另一家比它便宜三分之一,其实也很好判断。
    下面说说我们个人投资者如果要去配置港股相关的股票资产,我们应该怎么买比较好?我们是直接买腾讯、小米还是香港的招行,还是去买基金?怎么分配比较好一点?
    
    陈正宪:从我个人来看,港股市场现阶段是值得多多关注的,特别是新经济还有AH股都有的。
    个人去买股票,特别是通过港股去买股票还是有一定的限制,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资金量来让你开港股通的户,50万起的。
    第二点也是比较难的地方,你买招行的还比较好,你买小米还是美团,股价也不低,好几万才能买到一手。
    第三是挺重要的挑战,港股市场没有涨跌的限制,去买它的时候也要适应一下,它跟A股不一样,A股有涨跌限制,上上下下的趋势比较好掌握。但是港股市场因为有南向内地的资金,还有外部的资金交融在一起,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情。
    基金的方式比较灵活,资金量可大可小,比如买一只H股50ETF(159823)就等于一下买了50只H股,而且一手只要一百多块钱,交易也很方便,门槛比较低,交易灵活,也不用考虑那么多的限制和门槛的问题。
    所以我推荐大家通过ETF或是主动基金的方式来投资港股。虽然我很看好港股,但也不推荐球友全部资产都投港股,虽然它很便宜也有机会,但还是应该搭配A股还有其他相关的资产。这也是另一个适合用ETF或基金去投资港股的理由,譬如我们159823,100元多一点就能买到一手,一键配置50只港股核心资产,这就是它的灵活性特点。如果球友通过港股通买新经济个股,可能2、3只个股就得好几十万,无法较好地分散风险。
    
    认真的天马:虽然说港股整体现在的估值要比A股低不少,但是并不意味着低估值的就立马往上涨。 很多时候大家聊天时开玩笑就说AH股比溢价120%的时候就说港股便宜,再次见面的时候就说AH股130%,这时候大家就会说谁买A股谁傻,没想到现在到了140%以上。
    大家可以看AH股的溢价比,或者看短期的谁的估值高谁的估值低,这个跟在未来一年里谁涨谁跌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如果要本着资产配置的角度,全世界我们能配置到的资产,我们熟悉的就是这几种,现在它的估值很低,很划算,我就配了一部分的资产进去,然后等上三五年均值回归,这个思路是好的。
    今天是H股50ETF发布的前奏,正宪总给说说H股50ETF名字还挺奇特的,它是指数基金,间接跟踪恒生国企指数的基金,这个ETF为什么没有叫国企指数ETF,而是叫H股50ETF?
    
    陈正宪:H股50指数和H股是同一个指数,它本身是在深港ETF互通的架构下,为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深圳40年,深交所和港交所合作,希望能够把两边比较有代表性的ETF挂到另外一边的市场上,从而让深圳与香港两地的投资者都能来参与。其中我们嘉实基金和恒生投资管理公司互相选择,形成了其中一对深港ETF互通的伙伴。
    我们选择了香港ETF中非常有名的恒生中国企业ETF(2828),这是香港规模及成交量前五名的产品,也是内地投资较为熟悉的品种,通过发行H股50ETF(159823)去投资2828的方式来放到深交所。同时香港恒生投资管理公司通过在港发行恒生嘉实沪深300(3130)来投资我们在深交所上市的嘉实沪深300ETF(159919),这也是深市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ETF,把159919带到了港交所让香港的投资者参与。
为什么取名H股50ETF?H股指数正好是50只成分股,而且“50”是投资者都比较习惯、而且喜闻乐见的指数“幸运数字”。创50、科创50上证50等等,也说明50只成分股的数量安排上是比较合理的。
为什么这个指数正好50只成分股,背后也是有渊源的。过去2年左右,港交所出了大招大刀阔斧改革上市制度。恒生指数公司,还有恒生H股指数也很快接招,根据这个大招做了很多的变化。
    很多球友如果熟悉过去的H股,可能会觉得主要是很多的国企在香港上市,而且有很多的金融股,所以国企跟金融股在H股指数中占比也很高。2017年开始港交所放了大招,把新经济的板块纳入了以后,H股指数也相应的做了一些调整。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特别是今年的9月7号,把小米、美团、阿里纳入指数,而且这三只股票一下比例就提到了5%,3只股票直接进入到了H股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加上权重第一大的腾讯,H股指数中的新经济板块比重已经超过了26%。所以现在大家不能叫国企指数了,因为它有国企也有民企,有老经济也有新经济。H股指数全称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但我们不想把它简称为“国企指数”,因为这样有可能会让投资者误会这个指数成分股全是国企,所以叫H股指数会更好。
    未来新经济板块的比例可能还会继续增加,随着中概股的回归,它的市值越来越高,比例也会越来越重。为了能容纳更多的优质新经济公司,H股指数从原来40支的成分股调整到了50支的成分股,既然它的成分股是50支,我们就叫它H股50。
    
    认真的天马:提到恒生国企指数,也就是H股指数的历史是挺漫长,并且中间经过了好多次的调整指数。
    大家在雪球上搜HSCEI,这是H股指数的代码。
    H股指数最开始的时候,它是恒生指数公司编制的,我们平常了解的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这是中证指数的,H股指数是恒生公司编制的。成立的时候很早,1994年就开始营业,那时候就有9支成分股。1994年做了一次调整,把纪念日调到了2001年1月3号。成分股从54支改成了25支,这里面主要的成份都是H股。
    H股就是一些大陆企业在A股上市之后又跑到香港上市,这是典型的H股,比如石油、招商银行都是H股。
    2010年这个指数做了一次比较大的改变,2010年除了H股里,我们还要把数量给恒定40支,并且比例也做了一定的限制,10%是上限。
    2017年又做了一次改变,这个指数改的都有点脱胎换骨了。在40支H股以外要加入红筹股还有民营企业股,腾讯就是经过这次变革慢慢进来的,2018年把红筹股和民营企业股引进来以后,今年又做了比较大的转变。
    我们在腾讯股票进来之后,像阿里、小米这些同股不同权,你买了股票之后只有公司的分红权,没有投票权和管理权,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之前港交所是不允许进入指数的。
    为了迎接整体的大潮,现在科技公司都是很担心自己的所有权落到别人家就进行改革,改革成功后像阿里和美团就纳入了进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H股指数已经不再是十年前讨论的H股指数,甚至三年前的都不是,完全不一样。
    经常有同学说H股指数的指数不能买,绝对不能买。为什么呢?你看它过往的历史,2007年以后是什么样,一直到现在几乎都没有涨过,这个指数绝对不能买。
    如果它的指数编制方式从来没变,那这个指数不买也罢。
    但是从2017年、2020年到现在,这个指数的整体编制方案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仅仅是一个代表着H股传统的国企股指数,它代表着多国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指数,它的代表性意义完全变化了。
    我更倾向于通过H股指数2017年以来的表现看它是否值得投资,其实过去那几十年的走势好像都没有必要看。    
    陈正宪:今年A股也在做上证指数的编制规则应该怎么调整的讨论。其实我认为,恒生指数公司这么多年在应对港交所出大招,以及恒生指数公司的“接招”上,做了比较领先的动作,一定程度上可以给A股作为重要的参考案例。特别是今年9月7日的“大改版”,很大权重纳入了新经济的成份股,可以说是在指数层面上“旧瓶装新酒”,或者是“老干新枝又一春”,指数是同一个指数,但是内容变化非常大。
    从初衷来讲,H股指数的定位就是覆盖在香港上市,但是营收主要来自于内地、同时能够刻画整个内地市场的经济结构表现的成份股。
如果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事实上这么多年H股指数的改变还是有它的意义存在,因为毕竟它还承担着一个使命,让香港、甚至是海外投资者怎么样更好地投资内地市场。因为很多海外投资者还是在港股投资中国市场,或是通过陆股通的形式去投。因此H股50指数是个很好的媒介。
但从新的起点来看未来,我可以看到一点,首先新经济的占比更加的多,腾讯占比10%,阿里、小米、美团各5%左右。这些占比就已经不小了,占了四分之一。相比起今年8月份调整的上证综指加了科创板的占比,占了2%左右,虽然后面陆陆续续也会更大,但恒生H股指数的改革肯定是走在上证综指之前的,而且力度大很多。H股50指数里科技、医药、电讯等一系列新经济总共占到约46%了。另外有54%左右的金融、地产和能源类老经济的企业,这些成分股可能更多的是建行、平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这些企业都是传统的AH股,目前折价率也都比较高。只要企业业绩比较稳定、盈利维持稳步上升的话,这时候来买相对A股同类别可能更安全一点。
    54%和46%,新经济、老经济基本一半一半,比较融合了,所以H股50指数甚至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结构和构成,新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占到半壁江山。但在新经济好的标的比较稀缺,同时估值又相对高企的时候,老经济的投资价值就凸显出来,比较值得期待的。
    因此对于H股50指数的投资,不应该只看它过去历史的表现,而是更多的往前看,做一些投资上的分析后再做决策。
    
    认真的天马:最后我们做一个产品层面的对比和剖析。
    马上要上市的H股50ETF它是投资H股指数的产品,肯定有同学会提一个问题,市面上已经有不少投资H股指数的产品,无论是ETF还是开放式基金都有。新的H股50ETF和市面上常见的这些有什么区别和独特的地方呢?
    
陈正宪:它虽然叫159823 H股50ETF,但是我们看到它背后其实主要投向的,是香港市场规模最大,而且唯一的恒生中国企业ETF,我们其实是通过159823把这个ETF从香港市场引到内地市场。所以我们可以首先关注恒生中国企业ETF(2828)的表现。
在这里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2828基金现在最新的规模是230亿元的港币,折合成人民币大概200亿元左右。它有一个优势,它的规模很大,历史很老牌,规模累计到现在大家也很认可,它的规模甚至比内地同类产品的整体规模加起来还要大。
那规模大了有什么好处呢?规模大了就会形成规模效应,很多的费用就会比较低,这些好处会体现在净值上。同时2828管理人恒生资产管理公司是当地老牌的指数投资公司,他们的管理也会比较精细。2828相比于内地上市的同类产品,它的管理更精密,跟踪误差会比较小。其实跟踪误差不仅是管理精细这个原因影响的而已,很多是由于两地规则制度的限制所导致的,譬如管理人通过港股通机制上买入或卖出港股,需要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这些都会对于指数跟踪上带来现金拖累,这就会在跟踪误差上体现出来。所以把2828引到了内地市场来给内地投资者做选择,我们不敢说一定比现有的同类产品来的好,但如果一定比现有的产品还要差,我们完全没必要把它引进来的。
当然,我们H股50ETF、代码159823虽然主要投资于2828,但还是有自己的运作管理,譬如QDII换汇、加仓减仓、其他非2828的资产部分需要管理等,而且是在深交所做上市交易,因此H股50ETF的净值及投资风险还是跟2828有很多不一致,这些差异都需要感兴趣的球友们,在投资前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再做投资决策。
另外还有159823本身产品的独特优势,首先,我们这个产品是用QDII形式去买2828。QDII相对于港股通有规则上的优点,特别的说,QDII对于买的股票的分红只收红利税10%,而用到沪港通和深港通去买的话,要扣20%。我们用QDII去买2828,我们的税相比于球友自己用港股通去买少扣10%,这也是费用上的减少,也就等于是投资收益的增加。第二点,港交所在8月1号以后,给到在港交所上市的ETF做市商,如果用实物来做ETF的申购赎回,可以减免单边千分之一的印花税。这些减免可以部分反映到价格上,一买一卖最高有千分之二的折让,但球友自己用沪港通和深港通去买也是不能免除的,这项优势最终也会反映在159823的基金净值当中。
    
认真的天马:这一款产品因为是应新政策诞生的产品,在政策上给开了红利的,H股指数估值偏低,适合进行配置。而今天新发的产品,享受一定的政策红利,比如红利税跟印花税减少等,使得它的超额收益可能会有一些,H股50ETF(159823)值得关注。好了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了。感谢正宪总。

陈正宪:谢谢各位球友,谢谢天马老师,咱们下次再见!
    
    
(结束)

欢迎各位球友前来围观,大家快搬好小板凳来直播间占位吧~  关注 @雪球路演,及时查收路演预告,随时回顾干货精华,探索热点下的投资逻辑,学习体系化的投资策略。   
关注 @H股50ETF,福利多多,收获关于 $H股50ETF$更多有趣有料的内容,带你港股乘风破浪;想要更多福利活动、热点投资干货,欢迎关注 @H股50ETF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全部讨论

2020-10-26 11:05

深挖港股投资机会#港股能上车么#

2020-10-26 11:00

港股投资新机会,值得推荐#港股能上车吗#

2020-10-26 10:53

港股投资机会来了,具体来了解下#港股能上车吗#

2020-10-26 10:48

球友们一起来深挖下港股的投资机会吧

2020-10-26 10:45

#港股能上车么# 上周直播文字版,满满的干货~

2020-10-26 10:45

回顾直播,看看H股50怎么样!#港股能上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