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投研(投研的另一维度)——以按摩椅行业为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37回复:242喜欢:916

从比较优势而言,作为后来者想要超越先入者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差异化的竞争。否则很容易会陷入资源多寡与经验积累的泥潭,几乎是必败之局。投研也是一样,没有差异化的能力,只能与市场保持同步的理解,如果没有其他破局之技,无法避免沦为平庸。而理解建立于逻辑之上,通过公开研究信息(研报与其他)能看到的逻辑往往是不够的,所以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逻辑,然后去对事实进行拟合。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以投资的思维去做研究,否则的话不仅抓不到重点还容易出大问题。下面以今年二季度看过的按摩椅行业为例,简单分享一下如何用投资思维去做研究以及建立逻辑。

 

第一步、阅读相关资料带出思考

(本文的阅读前提在于默认大家看过这个行业的一些深度研报)

基于公开的卖方研报,我们能得到很多信息和数据。归纳所有的深度研报,对按摩椅行业无非是两个逻辑一、渗透率或者说行业成长性不错,还有很大空间。二、企业竞争力不错。我们能看到的论证都是一股脑地列出所有的信息,比如去罗列企业的方方面面说明企业很好,但罗列的信息和“很好”这个结论间,其实我们看不到明确的逻辑链条。这是典型地以研究思维做研究的表现。

一般的研究都是你列出港台地区与日韩按摩椅渗透率为10%-20%,对比我国只有2%不到,然后罗列每个地区的住房、人口、收入、产业发展史之类的信息和数据,接着给出判断说空间很大。简单线性,不仅没啥指导意义还蕴含着不少风险。比如凭什么我们国内的这个行业一定有很大空间?过去十多年,欧洲的渗透率不是也几乎没提升吗,很多行业的渗透率也一直停留在理论基础上。为什么在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比如2005年的韩国和台湾,2017年的香港和日本,渗透率会有较大的差距?到底什么会影响渗透率,什么可能是决定因素?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影响投资的决策。此外,大家都清楚,研究很多时候对一些问题可能无法得出答案。这很正常,得不出答案的情况下,如何变换视角去做判断,这个是用投资思维去指导研究必备的高阶技能。

 

第二步、思考与逻辑建立过程

(一)

直观上类似按摩椅这样一个消费品,未来有没有空间。首先不是去看技术什么的,应该要去看它的需求是不是真实不虚。通过知乎、豆瓣以及网站产品评论、线下数据等渠道,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明确的结论,这个产品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很多人说这个凭借资料和常识可以判断,这个没错。但是在实践信息收集的过程你可能能得到一个很有趣的信息——如同智能马桶和床垫等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一样,按摩椅的直接需求集中在中青年人之间。也就是说购买行为基本是中青年人购买的,即使老年人享用产品,但基本也是由他们的子孙辈购买的。所以关于这部分人群的意见可以放在第二位考虑,是次要矛盾。

在需求真实不虚的前提下,过去几年行业的销量增速才可以作为一个佐证。那么阻碍需求实现的因素变成第二步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的包括价格、空间与其他。对于价格,价格在消费品中大部分很难成为阻碍因素,因为规模化生产和技术、管理的进步,一般消费品的价格一定会下来。我们也能看到按摩椅价格也越来越平民。空间这个因素也很有意思,在比我国人均居住面积更低的日韩,渗透率的提高过程中还伴随着人均居住面积的轻微下降。更别说比大陆逼窘很多的香港,渗透率也是我们的很多倍。所以空间因素可能也没那么重要,它可能是制约因素,但不是一击致命的因素。剩下的可能是其他或者综合因素了。

到这一步时,单一的分析已经很难得出精确的结论,硬要分析很容易变成自以为,这个时候需要变换角度。从各个国家和地区渗透率的差别和产业发展史中去发掘一些可能的逻辑。第一,为什么欧洲的渗透率远低于东亚地区,甚至不如国内。说明经济水平差异肯定不是决定因素,那么什么事决定因素,可能我们找不到答案。但我们可以得出这背后可能是文化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产生。我们不需要去拆分,而要去思考我国的现实。我国的现实是——我们处于渗透率10%-20%的东亚经济体区,生活、文化、居住与这些经济体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如果经济继续成长,我们也有极大的可能继续提高渗透率,这是另一个佐证。阻碍欧洲地区提高渗透率的因素,不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不仅仅因为你找出的答案都可能是错的,还在于这个问题在这个阶段不重要。这是后续跟踪研究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到此我们带出了后续跟踪这个行业需要持续研究的的一个问题以及未来的一个可能空间。

在比较中,我们发现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可能有差不多相同的渗透率。比如香港、台湾、韩国。这个时候研究的思维是去找证明题,比如说城市化水平、老龄化,家庭结构等差异去对照原因。这个是自己去生硬联系的逻辑猜想,要记住猜想只是猜想,可能是后续跟踪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东西,但是不是目前能做佐证的东西,这个一定要区分清楚

投资的思维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去做分析,找结论。我们能得到的较为明确的结论是——渗透率到10%左右产业判断进入了更为复杂的阶段,这个结论同样会指导我们以后的跟踪过程。到这个阶段后,可能就要更关注那些次要矛盾了。从台湾的例子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东亚经济体在一万多美元人均GDP收入时就落入了低增长的境遇,可能渗透率依旧有机会能到接近10%。这个潜在结论是比较大的加分项和保护

最后一个佐证在企业的动态,行业最有竞争力的两个企业——荣泰和奥佳华都在大幅扩张产能。这点也算是很大的加分项,至少说明了行业内部人士的看法。其他的加分项还包括,韩国在人均gdp一万美元后按摩器具行业增速加快等。

因此,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大致能得出的结论是。渗透率提升逻辑有三个佐证。两个可能的加分项。我们周围的经济体都证明了在渗透率10%之前,只要我们的经济成长还可持续,需求会不断得到满足,行业的成长性都在。同时,在人均1万美元gdp阶段以后,成长性有可能加速,换句话说即使不加速至少也不太会减速。

另外即使我们经济成长不太如预期,可能在渗透率达到10%之前也不用太担心天花板。2%-10%的这个阶段,应该是相对成长概率会比较高的阶段。在做分析题的过程中,你找到了逻辑的支持与保护,并且明确了后续跟踪研究的重点,这是以投资思维指导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

在成长性有很大概率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去拍成长速度。这个这里不展开。可以利用过去增速以及不同市场增速大致做个参考。而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强不强才更有意义。以前我把企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命好的,一种是身体好的。命好的例如行业首位进入者,或者背靠大树。一般依托的是先天的资源。身体好的依托地更多是后天的资源或者说能力。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国内行业的两个企业基本上是属于身体好的。它们的好不在于技术、不在管理、不在于其他,在于份额。大部分分析可能集中在技术、管理和其他。但这些大多都可能变成自以为。用投资思维去指导研究,你要看的是事实,然后从事实中去推出可能的情况再去思考延展的可能性多大。

比如,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奥佳华和荣泰对行业老大傲胜份额的蚕食。这个过程没有停止过,不像是国产车当初对合资车、进口车份额的挤压一样,经常反复。份额持续增长是事实,海外业务的成长也是事实。这个事实可能有各种解读,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还是其他。做行业研究的时候我们要判断的不是哪一个因素更重要,而是判断这个事实可以延展就行。如果行业老大傲胜没有剧烈的变化,国内优势产商蚕食它的份额大概率可以延展。再加上行业本身的成长性。大致对行业业绩增速会有个判断。

此外,泰国市场的情况、欧洲,美国市场的过去与现在也提供了很多细分的研究。这里的研究大部分是加分项,包括但不限于对行业空间,增速的一些结论。在主干研究做好后,这些是在跟踪中可以细化的。

(三)

确定了行业成长性,大致拍了速度。以及确定了行业内有一些优秀选手。剩下的是结合估值去分析企业了。在分析企业之前,如果对于逆向介入的行业,我们还需要去判断下跌的原因是否可逆。这个也是投资的思维。

按摩椅行业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共享按摩椅的破灭2.海外贸易战3.新冠 每一个要么被充分定价,要么可逆,具体不展开,算是很不错的潜在可看行业了。(这个判断的时点是今年5月)

最后是企业分析,包括估值、优势以及业绩预测。出于合规因素,和之前的汽配行业分析一样,这里不展开。本文大部分的内容记录于今年二季度,可能大家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如何用投资思维去做和市场不一样的研究以及简单行业的思维过程。你用投资思维去建立逻辑这是差异化的投研,相对于用研究思维去思考的参与者也是不同维度的竞争。并且这样做完功课以后,以后行业跟踪的侧重点与着力点也很明确地浮现出来后,以后大部分的工作就很省力。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西湖铸剑师2020-10-18 09:53

许总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思维方式:归纳的研究思维和演绎的投资思维,我借许总的文章给大伙简单讲讲这两者的差别。


归纳的研究思维是:文中所说的列出港台地区与日韩按摩椅渗透率为10%-20%,对比我国只有2%不到,然后罗列每个地区的住房、人口、收入、产业发展史之类的信息和数据,接着给出判断说空间很大。
当时这里也有风险:比如凭什么我们国内的这个行业一定有很大空间?过去十多年,欧洲的渗透率不是也几乎没提升吗,很多行业的渗透率也一直停留在理论基础上。为什么在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比如2005年的韩国和台湾,2017年的香港和日本,渗透率会有较大的差距?到底什么会影响渗透率,什么可能是决定因素?
归纳法的缺陷就在于当下没有被证伪,当时不代表未来没法被证实,比如所谓的黑天鹅就是统计了无数的白天鹅后,以归纳法的思维方式得出的“天鹅都是黑的”,如果只是看到欧美国家都是10%左右的渗透率,所以归纳出中国未来也是10%,逻辑具有很大缺陷。
如果中国国情不同,如果中国有可替代的产品出现,如果出现政策调控等等问题呢,是否还能达到10%的渗透率呢?打个问号。


但是演绎的思维方式则不痛,演绎是因果关系很明确,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清晰可见的一种推理方式。
文中所讲的:为什么欧洲的渗透率远低于东亚地区,甚至不如国内。说明经济水平差异肯定不是决定因素,那么什么事决定因素,可能我们找不到答案。但我们可以得出这背后可能是文化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产生。我们不需要去拆分,而要去思考我国的现实。我国的现实是——我们处于渗透率10%-20%的东亚经济体区,生活、文化、居住与这些经济体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如果经济继续成长,我们也有极大的可能继续提高渗透率。
我们把整个推理过程拆分开来:
大前提:东亚经济体区,生活、文化、居住等条件,人均GDP到达一定程度,渗透率达到10%。
小前提:中国的各方面条件与大前提类似,且人均GDP在不断上升。
结论:中国的渗透率有望不断上升,行业终局接近10%左右的渗透率。
这就是比较严谨建立投资逻辑链条,然后再根据调研客户需求、用户画像等等辅助判断,最终得出对公司的判断的过程。
$荣泰健康(SH603579)$ $奥佳华(SZ002614)$

酒健闲2020-11-11 20:37

刚看完18年的荣泰深度报告,再对比着18年荣泰年报来看,一身冷汗,供大家参考吧。。
1. 外销按摩椅。安信依靠17年以前经验,并依靠“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的事实,合理推测body friend毛利微升,销量增速逐渐放缓;实际情况是毛利大降,销量增长完全停滞。。
2. 内销按摩椅。安信根据产能预测的90%增速,而实际增速仅50%(时间久远,未继续细查原因)
3. 体验式按摩。共享按摩椅热潮下,安信按照铺设速度合理假设的100%增速和35%毛利。。实际却是56%增速,毛利骤降成23%。。
不再一一列举了。。。
站在当时的环境下,我十有八九会进行和安信一样的分析,然后惨遭估值杀
如何避坑,唯有安全边际(虽然在今年的环境下不适合讲这话)

江湖载酒行2021-06-24 10:33

贵港比俺们这里不正经的还贵👍

redifined2020-10-16 21:30

看这篇20分钟,比之前雪球上看3个月的有效信息量都多..

守拙自迩2021-06-23 23:19

大部分没跑的雪球散户,是因为洗脑了成了伪价头,认识不到自身差异,非得学习长期持股,又爱重仓。
还有些是自以为研究的很深,太过于自信与盲目,听不进任何其他负面观点。
归根结底都是死于人性

全部讨论

许总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思维方式:归纳的研究思维和演绎的投资思维,我借许总的文章给大伙简单讲讲这两者的差别。


归纳的研究思维是:文中所说的列出港台地区与日韩按摩椅渗透率为10%-20%,对比我国只有2%不到,然后罗列每个地区的住房、人口、收入、产业发展史之类的信息和数据,接着给出判断说空间很大。
当时这里也有风险:比如凭什么我们国内的这个行业一定有很大空间?过去十多年,欧洲的渗透率不是也几乎没提升吗,很多行业的渗透率也一直停留在理论基础上。为什么在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比如2005年的韩国和台湾,2017年的香港和日本,渗透率会有较大的差距?到底什么会影响渗透率,什么可能是决定因素?
归纳法的缺陷就在于当下没有被证伪,当时不代表未来没法被证实,比如所谓的黑天鹅就是统计了无数的白天鹅后,以归纳法的思维方式得出的“天鹅都是黑的”,如果只是看到欧美国家都是10%左右的渗透率,所以归纳出中国未来也是10%,逻辑具有很大缺陷。
如果中国国情不同,如果中国有可替代的产品出现,如果出现政策调控等等问题呢,是否还能达到10%的渗透率呢?打个问号。


但是演绎的思维方式则不痛,演绎是因果关系很明确,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清晰可见的一种推理方式。
文中所讲的:为什么欧洲的渗透率远低于东亚地区,甚至不如国内。说明经济水平差异肯定不是决定因素,那么什么事决定因素,可能我们找不到答案。但我们可以得出这背后可能是文化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产生。我们不需要去拆分,而要去思考我国的现实。我国的现实是——我们处于渗透率10%-20%的东亚经济体区,生活、文化、居住与这些经济体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如果经济继续成长,我们也有极大的可能继续提高渗透率。
我们把整个推理过程拆分开来:
大前提:东亚经济体区,生活、文化、居住等条件,人均GDP到达一定程度,渗透率达到10%。
小前提:中国的各方面条件与大前提类似,且人均GDP在不断上升。
结论:中国的渗透率有望不断上升,行业终局接近10%左右的渗透率。
这就是比较严谨建立投资逻辑链条,然后再根据调研客户需求、用户画像等等辅助判断,最终得出对公司的判断的过程。
$荣泰健康(SH603579)$ $奥佳华(SZ002614)$

2020-11-11 20:37

刚看完18年的荣泰深度报告,再对比着18年荣泰年报来看,一身冷汗,供大家参考吧。。
1. 外销按摩椅。安信依靠17年以前经验,并依靠“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的事实,合理推测body friend毛利微升,销量增速逐渐放缓;实际情况是毛利大降,销量增长完全停滞。。
2. 内销按摩椅。安信根据产能预测的90%增速,而实际增速仅50%(时间久远,未继续细查原因)
3. 体验式按摩。共享按摩椅热潮下,安信按照铺设速度合理假设的100%增速和35%毛利。。实际却是56%增速,毛利骤降成23%。。
不再一一列举了。。。
站在当时的环境下,我十有八九会进行和安信一样的分析,然后惨遭估值杀
如何避坑,唯有安全边际(虽然在今年的环境下不适合讲这话)

2020-10-16 21:30

看这篇20分钟,比之前雪球上看3个月的有效信息量都多..

这个行业如果起来了,美的小米进来是不是分分钟把这两兄弟干趴下了?

2020-10-20 14:20

我研究的过程有些不同,我觉得应该从做生意的角度去看。
做生意的视角一般没那么大,不会关心太多的统计数据,比如世界潮流之类的统计。
先对行业有个基本了解,慢慢找出行业的共性,然后再找出这个行业的需求痛点在哪儿。
然后假设自己去开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应该怎样做,会面临哪些最重要的问题。
然后再看哪些企业已经找到了好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办法是否是独特的,无法复制的。
如果这个企业有特殊的方式可以解决需求点,而且这些点能带来足够的利润。
那这个生意就是基本可做的。
然后再向内考察,考察当前的资源是否可以做到,困难在哪儿,困难是否可以克服。
如果整体测算是可行的,困难度并不是太大,这个生意就可以做了。
投资者有了这个生意的思路,就可以去印证企业是怎样做的,是否正在向目标前行。
如果有肯定的结果,就可以毛估一下估值水平了。
~~~~
我觉得这里面的核心是,投资者千万不能自大,认为自己去做肯定能做的更好。
一些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多跟踪研究一下。
多琢磨琢磨,是不是经营者这样的做法是在避免一些矛盾。
把底线想清楚了,就可以投资了。
投资者不是上帝,投资者的经验和理解很可能非常浅薄,一般是不如经营了数年的经营者的。
多学习,多跟踪,少动手,这样才能慢慢变成内行。

很多年以前,曾經和$敏华控股(01999)$ 的管理層聊過,他們說了兩個重點。1)由於人均居住面積原因,中國的功能沙發最終滲透率一定會比歐美日韓等國高;2)功能沙發最重要的是功能性,所以盡量不要太多款式,大量標準化生產才能降低成本。對這類產品,客戶不會為款式付出太多溢價。我想按摩椅的情況也是差不多的。

2020-10-19 11:57

文章节选:
1.什么会影响渗透率,什么可能是决定因素?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影响投资的决策
 2.研究很多时候对一些问题可能无法得出答案。这很正常,得不出答案的情况下,如何变换视角去做判断,这个是用投资思维去指导研究必备的高阶技能。
3.一个消费品,未来有没有空间。首先不是去看技术什么的,应该要去看它的需求是不是真实不虚
4.通过知乎、豆瓣以及网站产品评论、线下数据等渠道,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明确的结论
5.如同智能马桶和床垫等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一样,按摩椅的直接需求集中在中青年人之间。
6.在需求真实不虚的前提下,过去几年行业的销量增速才可以作为一个佐证。那么阻碍需求实现的因素变成第二步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包括价格、空间与其他.对于价格,价格在消费品中大部分很难成为阻碍因素,因为规模化生产和技术、管理的进步,一般工业消费品的价格一定会下来
7.单一的分析已经很难得出精确的结论,硬要分析很容易变成自以为,这个时候需要变换角度。从各个国家和地区渗透率的差别和产业发展史中去发掘一些可能的逻辑。第一,为什么欧洲的渗透率远低于东亚地区,甚至不如国内。说明经济水平差异肯定不是决定因素,那么什么事决定因素,可能我们找不到答案。但我们可以得出这背后可能是文化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产生。我们不需要去拆分,而要去思考我国的现实
8.最后一个佐证在企业的动态,行业最有竞争力的两个企业——荣泰和奥佳华都在大幅扩张产能。这点也算是很大的加分项,至少说明了行业内部人士的看法。其他的加分项还包括,韩国在人均gdp一万美元后按摩器具行业增速加快等。
9.在成长性有很大概率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去拍成长速度。
10.用投资思维去指导研究,你要看的是事实,然后从事实中去推出可能的情况再去思考延展的可能性多大。
11.行业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共享按摩椅的破灭,二是海外贸易战,三是新冠 。每一个要么被充分定价,要么可逆,具体不展开,算是很不错的潜在可看行业了。
12.最后是企业分析,包括估值、优势以及业绩预测。

2020-10-16 20:06

教科书级了

2020-10-16 20:02

干活满满!
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国内行业的两个企业基本上是属于身体好的。它们的好不在于技术、不在管理、不在于其他,在于份额。大部分分析可能集中在技术、管理和其他。但这些大多都可能变成自以为。用投资思维去指导研究,你要看的是事实,然后从事实中去推出可能的情况再去思考延展的可能性多大。
比如,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奥佳华和荣泰对行业老大傲胜份额的蚕食。这个过程没有停止过,不像是国产车当初对合资车、进口车份额的挤压一样,经常反复。份额持续增长是事实,海外业务的成长也是事实。这个事实可能有各种解读,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还是其他。做行业研究的时候我们要判断的不是哪一个因素更重要,而是判断这个事实可以延展就行。如果行业老大傲胜没有剧烈的变化,国内优势产商蚕食它的份额大概率可以延展。再加上行业本身的成长性。大致对行业业绩增速会有个判断

每一年,每一个热门行业都能套一波人。从有色,地产,保险到猪……。散户和小机构没有信息优势,研究深度也不一定够,在同一赛道和大机构赛跑,却也从来不想想如何差异化研究,找自己的优势。热火朝天的地方人声鼎沸,风险永远大于机遇,意见领袖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而我们更喜欢在人少的地方,努力看一看被低估的价值和不被定价的成长。按摩椅行业虽然不是太大规模的机会,却可能会是我们投资能力的又一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