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多了基金的赚钱效应,换换胃口?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17喜欢:9

之前写了基金圈儿的燥,其实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现在基金的赚钱效应太好,想要清醒一下,就要换换胃口。

大A的熊掌

2015年的股灾,很多人记忆犹新,不过很多新手并没有见识过,认识不够深入。大A的熊掌还是虎虎生风的。

首募规模197.33亿的工银瑞信互联网加(001409)

基金成立5年多时间,一直是“毛基”,最惨的时候2毛多,前期市场涨幅这么多,现在还没有回到6毛,距离认购回本还需要涨约70%。现在你买个基金,你敢想一年内能赚70%吗?

早它一天成立的长盛国企改革(001239),跌得没它惨,但是由于后来涨得也不多,现在也没有回到6毛,回本的距离差不多。

当年财富收割机——分级基金,由于多是指数基金,认购回本的路可能就更加漫长,同样来自工银瑞信基金的工银瑞信中证传媒分级(164818),现在累计净值3毛多,还需要翻两倍才能回到1元。

进口的巴掌

3毛也不是极限,部分出海淘金的QDII基金,目前的累计净值只有2毛多,进口的巴掌,也是呼呼的。

知名度极高,人气旺盛的华宝油气(162411)8月28日的累计净值是0.2754元,而国泰大宗商品(160216)当日的累计净值是0.2110元。

过去的这几年,表现堪称噩梦一样。

而保持公募基金认购纪录12年多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377016),8月28日的净值是0.97元:

想当年这只基金可是大受追捧:

一日售罄,认购金额高达1162.61亿,由于基金限额300亿,最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仅为25.8%。这些数字放在当下,可能也不是特别惊人,但是你想想这是2007年的事情,想想那个时候的房价、工资水平?

认购至今未能回本,也要感谢当年限额300亿了,如果不是比例配售,持有人大概率会更加心塞。

据说这可能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

以上是一些比较极端的案例,因为极端,所以肯定有人质疑危言耸听,不过柠檬君觉得极端案例对于保持清醒头脑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极端了点,但是也很有指导意义。想想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1162亿,想想工银瑞信互联网加的197亿,这可都是投资者实实在在的钱,不是花里胡哨的纸。

有太多赚钱的故事吸引着你来到这个市场,听腻了这样的故事,亏钱的故事也得听听是不?据说这可能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0-09-02 20:17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受害者在此,亏了50%割肉出局。

2020-09-02 19:18

看着是靠自己的投资能力,实际上都是在靠天吃饭。

2020-09-02 19:33

那个时间段的银行系的主动基金,基本都是割去银行存钱的大姐大妈的韭菜吧。绝大部分优质的主动基金,已经冲破15年的最高点了吧。

2020-09-17 18:59

排雷比选对更重要

2020-09-02 22:42

杨经理号称有十几年亚太管理的经历 亏了_半出的

2020-09-02 21:53

我就想问一下基金能一天赚5%吗?一年能赚几次5%.?

2020-09-02 20:02

这篇写得好

2020-09-02 19:23

我就买了工银这支,最终亏了50%赎回了,血淋淋的教训。[卖身]

2020-09-02 19:14

南方原油受害者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