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神”易方达张坤的几个“未解之谜”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12

文/柯智华 来源/维基财富

市场结构的分化,易方达大神张坤也忍不住发表了意见。在刚刚公布的半年报中,张坤写了2000余字,我总结为两点:

第一,每个基金经理基于自身特点所给出的不同估值,其实都是“合理”的;

第二,投资人最重要的选择,不是收益率,而是自身价值观和基金经理价值观的一致性,这样才有机会赚到这个基金经理能赚的钱。

中报之外,更想聊的是,我对张坤的一些直接观感,以及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

1

第一点,观察张坤2012年以来的持仓,行业上,基本不持有金融、互联网、传统周期的公司,大多为偏C端的公司。从本质上说,是不变或者变化很小的东西,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些周期特别长和逆周期的东西

从收益率出发,意味着他不是追求短时间,赚得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快。

譬如2013年到2015年,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是当时投资最大的热门,可是张坤的持仓里看不到一点影子,这也导致了这几年的业绩不算出彩。


2

直观上看,他长期持有一些好公司不动。

贵州茅台好,海天好,爱尔眼科好...这些好东西大家都能看出来,但是他能长时间持有不动,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很多人其实是很难理解到的。”一位在公募做投资的朋友评价说。

“13到15年到家都在买创业板的时候,他就在布局这些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他是真正把这件事想的比较明白。”

更进一步说,投资很多时候是后视镜,一些好公司,其实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一直在,但是在错误的时间买,很多时候要付出代价的,比如2017年买了招商银行中国平安,要到2017年才能解套。

哪怕巴菲特买可口可乐也有长达十年没有收益。

那么,“在这些好公司已经涨很多的时候,还建立这样一个好公司组合,未来三到五年有没有显著的超额收益,很多人是说不清楚的。”

3

进一步延伸和抽象,很多东西比如说美国这些科技成长股看成是一种风格,也可以把A股的消费、医药看成另一种风格,任何一种风格战胜另一种风格,背后都有当时的宏观背景在里面。

看美国,2008年后至今,连续十多年时间,美国价值股跑输了成长股。

又或者说,张坤的持仓也好,市场上的消费基金经理也要,其背后的东西驱动力应该是一样的,持有的都是同向资产

所以,这个宏观因素,究竟该怎么理出来?

4

回到最新的持仓,今年上半年,张坤在重仓买入了,2019年来大家一直觉得特别贵的通策医疗

在2019年底的适合,易方达中小盘并没有通策医疗

上半年,张坤累计买入最多的个股就是通策医疗

截至今年6月末,通策医疗成为易方达中小盘的第7大重仓股,持仓占比6.01%。

这个案例,值得持续的跟踪和观察。

5

过去7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任期总收益,还是年度收益,张坤都极其出色。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拥有信息优势和专业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其在易方达中小盘的占比一直不太高。

机构投资者为什么会错过张坤?

他们和张坤在哪些地方发生了分歧?

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纠正?

如上图所示,2017年6月底,机构持有份额超过6亿份,是张坤任期的顶峰。

此后的数据,依次是:2.5亿份、5亿份、4.6亿份、5亿份、2.6亿份,截至今年6月底的数据不到1.8亿份,持有占比下降到5.65%。

我不理解的东西不意味着不好,只是说明我的能力没有这样的觉悟。

最后,我用张坤在中报中写的一句话收尾。

他说:

我的体会是,一个投资人选择何种投资方法,并不是这种方法在出彩时多灿烂,而是在这 种方法阶段性失灵时仍能坦然面对,并且晚上睡得香。这一点,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人的性格和价值观。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全部讨论

2020-08-29 23:45

张坤这种基金经理,是少有的真正做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成长股投资的人,类似的还有东方红、兴全、中欧等,还有富国基金的朱少醒等人,基于商业模式、竞争力优势、价值观、管理层优秀等长期影响因子来做投资,这种投资方法目前是机构里面的少数派,绝大多数国内机构投资者是价值投机、俗称“滑头”,年换手率平均200~300%,平均持仓周期4~6个月。所以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都很“勤奋”的出去调研,跟踪短期信息,但是张坤这种风格的人,反而很少去调研。
我也是如此,不喜欢去调研听管理层吹牛逼。

2020-08-30 18:43

易方达蓝筹精选,前十大持仓,港交所、腾讯、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