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市场先生做朋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3回复:20喜欢:106

 

分享者:胡加生 大湾汇价投俱乐部(雪球ID:@厦门夹头 ) 

整理/校对:棒棒唐/朱江古月 大湾汇价投俱乐部

分享日:2020年8月9日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有三个内容:

第一部分:关于市场先生及其传统认知。

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对市场先生的传统认知,格雷厄姆有一个经典的论述,就是所谓的遛狗理论:“价格就像狗一样,它会上蹿下跳,但是终归在狗绳的距离内”,这个是大家的传统认知。 

怎么去面对有情绪的市场先生?

巴菲特先生有两招,一个是股权思维、第二个就是远离华尔街。我觉得有些人离市场太近了,反而经常被市场所迷惑。所以巴菲特先生最典型的一个说法就是:哪怕美联储主席告诉我明天降息,我也不会为之所动。(就是不听市场的杂音。)

当市场出现极端情况时,巴菲特是有对策的,大家也很熟悉:“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以上是简要回顾对市场先生的传统认知,这些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东西。 


第二部分:市场有没有效。

2013年诺贝尔奖同时颁给三个人,左边这位是尤金·法玛、他是“市场有效理论”提出者,右边这一位是罗伯特·J·席勒,他可不同意这个理论,所以在同一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市场到底有效还是无效,已经是有不同的观点。

2019年我看过一本书《漫步华尔街》,作者马尔基尔。他既是理论派又是实践派,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教经济学,同时也在华尔街干了很久。《漫步华尔街》说的就是市场很有效。他在书中举了个例子,说哪怕是蒙着双眼的猴子,朝报纸金融版扔飞镖、选中几只股票这样的投资组合,跟基金经理PK都不会输。

很尴尬的是,马尔基尔又说价值投资也没必要,因为市场已经很有效,这个观点巴菲特肯定不会同意的。 

1984年巴菲特有一场演讲,当年刚好是《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证券分析是格雷厄姆1934年出版的),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巴菲特来做了一个演讲,巴菲特在演讲里面列举了7位杰出的投资者,像我们比较熟悉的“超级投资者沃尔特·施洛斯”等等,他们刚好都来自格雷厄姆—多德都市里,说明一个问题:价值投资是有效。既然价值投资有效,反过来就说明市场并不都是有效的。

所以这个市场到底有效无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我个人对此有三个阶段的认识,一开始懵懵懂懂啥都不知道,连“市场先生”都不知道;第二个阶段认为说这个市场是长期有效,短期失效;现在我的观点会更保守一点:我认为这个市场是大部分时间有效,对大部分股票是有效,短期失效并对个别股票失效。 

我们有一些高手,有一定的执念,总想去找出市场无效。市场肯定有失效的时候,但我个人的观点就是失效的是少部分时间,如果你总想找的话,恐怕这个是不妥当,我觉得是要反思一下。另外我们有些高手太自信,加杠杆,我觉得这样的操作需要打一个问号。 

讲几个案例来证明这个市场深不可测,说到市场深不可测,我就想起李大霄先生,其实他有两面。一方面,他说“做好人买好股有好报”,我是举双手赞成,这九个字我认为非常好;但是另一面李大霄先生又提出各种底:从钻石底到婴儿底,我觉得就有点搞笑,因为市场专治各种不服,现在市场好像专门跟李大霄唱反调,只要他一高调,市场马上转头向下,已经有很多次了。 

2019年底的时候、我也曾经预测了一下:“2020年上证在2800点到3600点之间运行”,结果还没到三个月就被打脸。疫情一来,咣当一下到2600点,所以我觉得预测市场不靠谱。

我经常说能够预测市场的只有两种,一种是神仙、一种是神棍。有人老问我,你对后市是怎么看?我经常会跟他讲:“恭喜你,你很快就会碰到骗子”——只有骗子才会言之凿凿、告诉你后市怎么走。

总归,我觉得我们对市场要抱着一个敬畏之心。 

讲一个案例,1996年的时候,格林斯潘(当时任美联储主席)提出来说这个股市是非理性化的,实际上美国的互联网泡沫是从1995年网景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开始的。格林斯潘的判断应该说是基于常识和理性,当时只要有一家公司改个.com的名字,股价马上就大涨——太狂热了,肯定属于非理性的。作为美联储主席,全世界在经济领域最有权威的人,格林斯潘的判断马上引起市场的暴跌,但是仅仅跌了一两天,随后又拉起来了。这个非理性繁荣——我们把它叫做坚硬的泡沫,坚硬的泡沫一直持续了5年,到了2000年3月,泡沫才破裂。所以连全世界最有权威的人——美联储主席,他都没办法戳破泡沫。 

所以我们知道,巴菲特和芒格为什么坚持不做空?哪怕你知道是泡沫,但如果做空,那在破裂之前你可能已经死掉,这个是第一个案例,对市场要抱有敬畏之心。 

第二个案例就是刚才提到的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2014年他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风华正茂,当时他预测说美国股市可能会来一次调整,为什么他这么认为?因为之前的经济规律就是每七八年股市就要调整一次,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到2014年、2015年差不多这个时间了,所以罗伯特·希勒做了这么一个预测。

但是一年又一年,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一次的美国牛市持续了十几年,一直到2020年全球疫情的到来,美国股市终于跌下去了,而且跌得很凶,4次熔断,但谁能想到美联储及时干预,放出无限量的宽松、零利率,6月10号美联储声明,维持零利率不变,预计要维持到2021年,而且还释放出重启无限印钞机的信号。所以美国股市的暴跌虽然跌得很深,但是非常短,已经基本恢复到股灾之前,纳斯达克甚至创出新高。

A股也一样,我们很幸运,跌了几天就拉起来了。所以这个市场就像罗伯特·希勒说的:市场不仅会失效,而且会失效很长时间——也就是说你很难去预测的。 当然反过来,另一句话我们也很熟悉——华尔街最贵的一句话就是:“这一次不一样”。事实上每一次都一样,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我说了半天,大家可能有点糊涂了,到底市场有效还是无效?

市场既有效又无效。

涨多了总要跌,跌多了总要涨,对吧?泡沫早晚总要破了。不一样的是什么呢?

不一样的就是你很难去预测,虽然市场是有效,但是你很难预测它什么时候回到正常位置。

如果你按照钟摆理论,那么你是可以把握大的涨跌周期,但事实上你很难把握,为什么很难把握?因为股市的变量太多了,不管是互联网泡沫,还是08年金融危机以后持续十几年的美国牛市,或者说疫情引发的暴跌,你都很难去预测。往前三年,谁能想到中美关系会如此糟糕——预测太难了。

罗伯特·希勒有一本书名字叫《非理性繁荣》,书里给了一张图(下图),在这张图里,虚线是标普成份股的理性价值,实线是市场的价格。

我们看到,虽然实线围绕虚线在上下波动,但是这个波动的幅度非常的大。

按照我们传统的认知,价格总是沿着价值在波动,但是罗伯特·希勒说的是另一个意思,他说你总以为股票跌完以后总会反弹,但股市不仅可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很多年;股票不仅可以有泡沫,而且可以长期有泡沫,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互联网泡沫持续了五六年。

这一次疫情之后,很多人都在担心,包括我们群里也在探讨,生物医药今年涨这么多,是不是价格太贵了?

也许我们要面对这样的事实:可能他会贵很多年(当然这个我也是猜测)。

生物医药消费相左的是所谓的三傻:银行、地产、保险,跌到令人怀疑人生。 

雪球上著名的大V云蒙就写了这么一篇文章、名称就叫《怀疑人生》:祖师爷格雷厄姆说,股票低估一般不超过三年,如果超过三年,你就要反过来想一想,到底是不是你错了?7月25号云蒙又在文章下发表了一个评论,说中信H不仅跌,而且跌的太变态了,跌到想死的心都有。

引用这个事件想说明什么?想强调:投资人不要太自信。理论上跌多了总会涨回来,价格早晚要回归价值。但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价值回归,就像云蒙跌到怀疑人生,那么这个时候上杠杆就非常危险。 

我们再来讲另外一个著名的案例,2012年,董宝珍跟杨韬打赌:茅台市值不可能跌破1500亿,如果跌破董就裸奔。在茅台股价跌到141元的时候,茅台的市值跌破1500亿,董宝珍豪爽履行诺言,晚上跑公园里去裸奔——这天是2013年9月18号,茅台跌破1500亿,并没有马上回头、股价一直到2014年的1月才见底(最低跌到118元),等它再涨回1500亿,都接近半年了。“董宝珍赌茅台”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但是我觉得不太认可,为什么呢?董宝珍对茅台的坚守,我是真心很敬佩的,因为我那时候也拿着茅台,经常看他的文章(也看但斌的文章),董宝珍实地调查(到仓库去数出货的车),给了我持股的信心,我非常敬佩和赞赏。但加了杠杆,你就不一定能活到市场修正错误——我无法认可。有个段子是这么说:凭运气赚到的钱、终将靠实力亏掉。我觉得董宝珍先生要小心这个问题了,因为你当时加杠杆在我看来是属于运气,对吧?你对茅台的分析是对的,但是对市场的非理性是不是理解的还不够深。现在你是不是也在银行加杠杆?银行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见底?

大家要明白的是,市场底不是聪明人说了算,底也不是理性人说了算,底是傻瓜说了算。不要太小看傻瓜了,按照李笑来的话: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他们能够砸出底,也能够搞出顶。

哪怕市场先生是个傻瓜,我们也要有足够的敬畏。我们既要找到市场的无效,同时又要对市场先生充满敬畏——这是一个矛盾,需要我们心里有分寸、去拿捏这个矛盾。

市场先生可不光是傻瓜。

下面我来谈谈这个问题:谁是蜂群的统治者?朋友们可能会讲,难道不是蜂王吗?事实上、还真不是。实际上蜂群是一个社会性的组织,群体本身它是个有机体,蜂王只是蜂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负责繁殖生子、工蜂采集、兵蜂负责保卫家园,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群体的组成部分,每个个体都不能单独存活。这个个体跟群体的关系不仅仅有蜜蜂,包括蚂蚁也是这样,蚂蚁它是一个社会性的组织,分工协作。有个词叫“集群与涌现”(来自凯文·凯利),一个社会化的群体,它有一些特征,比如说它的力量很大,它的适应性很强,像蜜蜂做为一个群体很成功,甚至可以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能把蜂巢温度控制在24度到32度之间,这些都是特征。这些特征必须在群体中才能够涌现出来。

社会人群其实也是一个有机体,有人当兵,有人劳动,有人当官,也是不同的分工,当然比蚂蚁要复杂多了,人类的智慧其实就是有赖于这个群体。我们把社会这个范围再缩小一点——市场也是由个体组成的。股市里不仅有散户、大户、还有法人机构、有所谓的国家队(汇金、养老基金)、有公募基金、有险资、还有外资。整个市场实际上由大量的交易群体组成的,里头有很多的散户、很多的机构。

大象无形,你很难去理解的:市场有时候很愚蠢,我们刚才说了底是傻瓜砸出来了,顶是傻瓜买出来的,但是有时候市场先生又很“智慧”。

举几个案例。2019年的10月30号,中石油公布季报:前三个季度中石油亏损了217亿,大家看下面这一张图,中石油原来一直在7-8元这个区间之间震荡,但在2019年4月多的时候、它开始破位。

那时候中石油的季报还没出来,根本就还没前三个季度对吧?连半年报都还早着。但它已经开始破位下跌了。可以看到实际上在发布三季报之前,市场已经跌了快半年了——也就是说市场先生的智慧是领先你的财报,(当然智慧要打个双引号,有可能是内幕消息)。

再说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很早,2009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刚进入股市还不到一年,我买了(当时的)上海汽车(后改名上汽集团)。有一天我在《参考消息》看到一篇文章,说上海汽车有一个合资公司:双龙汽车,由于工会与韩国警方发生暴力冲突,进入回生(破产)程序。就是工会跟他闹,到最后经营不下去了。上海汽车应该有70%的股份,当时想把这些股份卖给其他人都不行,为什么?没人敢接,工会势力太强大。(我多说一句,后来我们曹德旺先生到美国建厂,斩钉截铁说咱们什么都是好谈,但是不能有工会,你有工会我就不干,我就不投资了)。

好,我们回到关于双龙汽车,我当时看到这一个消息吓了一跳,心想:多少亿的投资,这个要完了。所以我当时就立马把手上的上海汽车股票清仓了。我清仓的时候多少钱?6块钱!对,你没看错。后来上海汽车(上汽集团)涨到超过30块。

我说这个案例想说明什么?我想说明,在双龙汽车破产之前,市场早就知道了,而且消化了,我卖时几乎是谷底,所以,别想跑在市场先生之前。

像我们刚才讲到中石油,在你发布财报之前半年就开始跌了。你那时候就算偷看都没用,为什么?因为都还没生产,你财报从哪里来?时间还没到呢。 

下面再讲一个案例,雪球大V黑丝哥,在2019年3月14号,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简单所以粗暴》,文中说他为什么要重仓海螺,唧唧歪歪扯了一大片,结果底下有个神评论,说据我们对你的了解、你很快就会改主意了。

果然到3月25号(才10天时间),黑丝哥改主意了。改什么主意呢?他把海螺水泥卖掉去买塔牌集团。为什么买塔牌集团呢?他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来是看好海螺的,但是算一算,海螺的股息率4.5,塔牌集团能够到7%,塔牌明年就算不增长股息也有多少多少,反正海螺算来算去没有塔牌好,塔牌价格更便宜,股市率更高。

我前几天看了一下,这两个的走势(下图),塔牌在底下,海螺在上面。如果他当时不换股,可以多赚近30%。也就是你换股的结果是你差了30%的收益,你觉得塔牌更便宜,但是它还可以更便宜,你觉得海螺贵,贵得它还可以更贵。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案例,刚才讲到云蒙,大家都知道,他最早是做招商银行,加杠杆做招商银行一战成名。但云蒙后来觉得他在招商银行赚得够多了,就把招商银行卖掉,去香港买了中信H股,他觉得中信H更便宜。 

我后来一直在琢磨他为什么会把招商卖掉?其实他跟董宝珍一样,他们赚的跟我们赚的不是一回事,因为他是加杠杆,所以当我们赚50%的时候,他可能已经赚200%。在上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就开始卸杠杆——我们完全能理解对吧?因为涨多了就要卸杠杆,卸杠杆锁定胜利果实。 

但是当你卸杠杆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什么问题?当你卖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们把这个叫“渣男定律”,也就是渣男出轨只有“没出轨”和“出轨许多次”,没有“一次”,有第一次、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比如说招商银行,你30块钱把它卖掉的时候,等到涨到33块的时候,你很难有理由拒绝卖出——30块你都能卖了,33块怎么不能卖?到了36的时候你又卖了一些,最终的结果就是:从你卸杠杆开始,你就是一次又一次卖出,最终会把它清仓。清仓以后怎么办?

再买回来,那是不可能的,行为金融学里头有个词叫“锚定效应”,36块卖的40块怎么能买?绝对不能买,手里拿着钱只好再去找下一个低估的。

这是我自己瞎猜的,各位别太认真(笑)。

好了,云蒙把招商卖掉,然后买了中信H股,结果怎么样呢?我做了个回测,从2015年的6月(也就是那一年的高点)开始算起,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招商银行继续在涨,而中信银行H不仅没涨,还跌了百分之二三十,跌到云蒙怀疑人生想死的心都有。如果再加上杠杆以后,这个损失可就不是百分之二三十了。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例子,刚才讲了2013年董宝珍跟人家打赌打输了,裸奔,但是最终成就了他一段传奇,五年期的私募,它是第一名,非常牛逼。但是后来,董先生换到更低的估值、更低的品种的时候,结果不太好,我后来给他做了一个回溯,2016年的9月17号,中国经营报采访董宝珍先生,董宝珍先生那时候就在谈银行是一个低估的,假设当时候做了个切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操作,董先生少赚了许多(下图)。

所以对于市场先生,我们要知道他是有情绪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市场先生是有大智慧,我们是在坚守,还是固执?我们是不是也要自省?值得我们反思。 

行为金融学里有一个效应叫做“禀赋效应”,卡尼曼在《快与慢》这本书里头、曾经举了个案例,他们有个同事,喜欢收藏红酒,他收藏的红酒,100块一瓶你想买他是不会卖的。但是反过来,去拍卖会,去买别人的红酒,超过35块,他就不想买,这个就叫“禀赋效应”。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讲:“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舒服。

大湾汇投资书院的高手们有没有这种情况,就自己的股票怎么看怎么舒服,找各种理由力挺,我觉得这个要时时反省。 


第三方面:做市场的朋友。

很多人讲的是要打败市场,但是对我来讲,我能力不够,我更愿意去做市场先生的朋友。

我在福州有个好朋友温春泉,他可以打败市场,为什么他可以打败市场?因为他是做深度调研的。中央电视台采访他的时候,曾经提到:他为了调研一家企业,跑了28趟,温先生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人。

后来和温先生见面时,他说他不仅跑28趟,他还去这家公司的对手那边去跑,去这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那去跑——你们为什么买,你们什么时候会卖?

像温先生这样的,他可以打败市场,但我不行、我的策略是做市场先生的朋友。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市场先生是有两面性,他既是愚蠢的,也是智慧的。

要打败市场太难了,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巴菲特的“百万赌局”,2008年时,华尔街普罗蒂杰公司的投资经理泰德接受了巴菲特的赌局,泰德选了一个FOF基金,来跟巴菲特对赌,结果在2017年(第9年时),泰德就认输了,为什么?差距太大,泰德的FOF基金年化收益才2.2%,巴菲特选择的标普500指数基金年化收益7.1%,所以泰德提前认输了。

泰德这个FOF基金是由几只基金组合成的,应该是能够反映出华尔街的选股选时能力,这个典型案例说明,不要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华尔街的精英,都很难打败市场。 

我再说一个案例,前几天金老师(持有封基)写了一篇文章《原来高大上的专业机构的择时也是无效的》。下图这个数据是金老师引用上交所的,可以看到,不仅仅是散户、大户、甚至包括机构,择时收益全部都是负的。

所以像我这种没有天分的人,更要小心。所以我现在基本上是满仓不择时,因为我知道我根本就比不过别人,更跟不上市场。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些高人有择时能力,前几天跟陈妍老师聊天,她在2015年六月前逃顶,太厉害了,我肯定是不行。我的做法就是适应市场形势——再强调下,这适合我,也许有些人跟我不一样。 

我讲讲自己的几个案例。我做美元B股的投资,但是我做得很差,一开始亏20%,为什么亏?我原来讲课说中国人消费升级那就要旅游,旅游选什么呢?美元B股看一看有锦江酒店B股,感觉不错就买了,买得不太好,被套了20%。 

2019年的8月份,我果断把它换成老凤祥B(长期ROE比较高),后来又把老凤祥B换成宝信B,我换股除了有一些逻辑上的考虑了,另一面就是顺应市场。

锦江B的亏损,到底是市场错了还是我错了?像我这种研究深度不够,我就认为可能是我有问题,对吧?很幸运、今年的创业板行情,宝信软件大涨,也带动了宝信B的大涨。我现在美元B股已经赚了,整体浮赢。

再讲另一个案例,2018年的9月9月我把兴业银行卖掉,之前兴业我拿了好多年(应该有四五年)。

为什么卖掉?其中一个原因(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就是它涨得不如招商银行,比较主流的观点就是招商银行是银行里头最优秀,2020年的半年报也证明了这一点,招商银行的的净利润增长是两位数,而兴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只有一位数,所以我那时候就把兴业卖掉,然后一部分换了格力,另外另一部分换了招商,应该说还比较幸运。换到格力的,刚好后来碰到高瓴资本入股涨了蛮多,换到招商,虽然我换的时候招商已经涨了很多,但是换完了以后涨幅仍然超过兴业的。

顺应市场是不是就等于价值趋势派?我自己不太认可,因为我觉得“价值趋势派”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太正宗(笑)。

我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弱者体系(借用一下冯柳先生的话),什么叫弱者体系?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歪曲冯柳先生的原意,我的理解就是所谓的弱者体系,就是我们在市场先生面前是弱者,我们知道的信息是不完整的。所以一旦我们跟市场接不上轨,我们要经常反省,引用格雷厄姆的话:如果低估超过三年,还不回归价值,那就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错了。 

第二、我们从“守正出奇”角度来讲,也就是说所谓的守正,守正是主战场,就是说我们要跟市场保持一致,所谓的出奇就是我们要去找市场失效的地方。

守正与出奇这个关系要处理好,我的理解就是把主要的仓位放在守正上面,比如说90%或者70%,10%或30%的仓位拿来做出奇——自己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黑马,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什么时候坚守,什么时候固执?我的理解是,取决于你对市场的认知深度。

如果你对市场的认知有足够的深度,你可以坚守。如果你对市场认识的深度不够,这时候你越跌越买,就是固执。这个是我的一个观点,不一定对。

另外还跟性格和偏好有关系,有的人性格可能是适合于走不寻常的路,比如说董宝珍,我们不理解他、不一定表示他错了,也许他的性格就适合于这样的路线,就是不走寻常路,对吧?就像他赌茅台一把就巨赢了。  

在这里头我要说一个相反的案例。2018年浦发银行爆发了700多亿的大案(在成都),据财新网报道,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最终形成不良资产在100亿左右,银监会罚了他4.6亿、200多人被问责。我当时就坚决把浦发银行卖掉,在这个案例上,我并不只是顺应市场,我判断浦发银行既然能够出现这个案件,那就不只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有个流行的说法:当厨房里头发现一只蟑螂,肯定不止一只。所以我把浦发银行卖出后部分换兴业银行,应该说也还可以,浦发银行的业绩到目前也一直不太好。 

好,下面我要来谈谈另一个问题,2019年的雪球嘉年华,我们厦门的一个雪球第一大V——小小辛巴的一个演讲,在演讲里头他提了一个灵魂拷问:耳目能详的大白马、为什么我们会错过?茅台恒瑞格力,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但真正能够从它们身上赚到钱的人却很少很少,是什么障眼法,让我们无法把握这种事后看起来非常明显的机会。

为什么?以这个为引子,我要挑战一下1700元的茅台到底能不能买的问题,我给一个大家能够认可的理由。 对于普通人来讲,他们可能认为是忽悠:涨了那么多了还能买吗?股价那么高了还能买吗?很多人认为说茅台好是好,就是太贵了,这是普通人的说法。对于很多高手来说,倒不这么认为,很多高手认为说这个空间不够、弹性不够,涨这么多了,就算你能涨,你还能涨多少。

我今天的观点是可以买。

要换个角度讲,我觉得像指数基金一样来投资,只要你作为指数基金,除非你是很特殊的,比如说你是医药指数,你当然不买茅台了,对吧?只要你是宽基指数,茅台恐怕躲不过去,对吧?

我们刚才举了个案例,说华尔街基金经理跑不过指数,如果你们认定说,我收益能够跟指数一样就行,我觉得完全可以买茅台,因为所有的指数基金都在买茅台,是吧?

这个时候我们不是找黑马,是找白马。所以我们第一个观点就是作为指数,1700元的茅台完全能买,而且必须要买,因为很多指数都有茅台,比如说MSCI指数,他第一大权重股就是茅台,怎么能不买?不仅要买,而且要多买,跟他的权重一样。

什么时候买呢?要不要择时,它跌下来?很简单,如果像指数一样运行,那就不等它跌,指数不会恐高,对吧?随时买。指数基金最大的目标就是跟上指数,不能落后指数,所以它不能等,绝对不能等。

当然会给基金一定的建仓期,但指数基金一般建仓都很快,所以他不论贵贱,所以1200的时候大家觉得贵,他建仓,现在1700大家觉得贵,但是该建仓还得建。 

事实上,我们看到:半年报又有200多只的基金买茅台了,持有茅台的基金数已经超过1000家了,这让我想起李剑的一个投资格言:严格选(茅台没问题),随时买,不要卖。

按照李剑的投资心得,1700的茅台可以吗?可以买。 前几天乐趣就又买了,等一下我们来说说。

上个月在雪球里曾经有一个讨论,买茅台算不算是一种能力?

不要说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了,2018年的时候,兽爷写了篇文章叫《东方神水》,兽爷可不简单,当年他一篇文章叫《疫苗之王》,就把长生生物给搞惨了,前几天学习小组的一篇文章《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茅台一直处在风尖浪口中,而且茅台股价这么高,很多人也恐高。

结论:我认为不容易,买茅台不容易,因为要经历了很多压力。

讲讲乐趣先生,乐趣先生他总共就只有三只股票,A股就是茅台,港股是腾讯,美股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 我对乐趣或许有误解,以为乐趣只是运气好,直到我看了乐趣的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他的经历是如此的丰富,他在93年就入市了,曾经当过红马甲,操盘手(自营盘的操盘手),写过很多股评文章,也当过他们券商信息研究中心的老总,当过资金管理中心的总经理,他的从业经历非常的丰富。1998年乐趣就已经是著名的股评家,而我是10年后(2008年)才入市,所以对茅台也好,对乐趣也好,我们可能都有些误解。

换句话说,乐趣在茅台的成功,不只是运气。

接下来我要挑战最后一个问题:持有等于买入吗?我的答案是:持有等于买入。

很多人不同意,我觉得很正常。

第一、从理性的角度讲,我们经常教人家说要忘记成本,既然忘记成本,持有当然等于买入,对吧?

第二、持有跟买入,如果说一定要找出不一样,只有佣金的微小的差别,持有你不需要有佣金,买入需要一点佣金。 

我经常听到这种说法,有的人认为说茅台这个时候已经上涨空间不大了,如果你是以前买的还可以继续拿,如果以前没买的就不要买。我觉得这种说法从理性的角度来讲,我是没办法赞成的。

因为如果你认为它上涨空间不大,你应该把它卖掉去找上涨空间大的,你为什么持有,对吧?你持有上涨空间不大,你不就浪费机会成本了吗?

所以我的总结是这样:所谓的“持有不等于买入”,在我看来实际上是研究深度不够,对研究深度都够的人,像乐趣先生,1600多他还继续买,对他来说没有问题的,所以:持有就是买入。

我上个月有一篇文章,叫做《还有什么比成本更重要?》,在这篇文章我讲的是:比成本更重要是仓位,所以我在文章中提出一个观点:“要主动推高成本”,这个时候我认为持有什么成本根本不重要,既然持有成本中多少不重要,持有就是等于买入。

这篇文章针对的股票叫微创——这是大湾汇2020年做金股推荐时双格兄推荐的,我当时马上就买了,成本9块钱,到二十几块,到37块,我还在买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持有就等于买入。像微创这样,我认为说我自己对他有一定认知的,我就一直敢买入。

从理性的角度,我认为是认知深度的问题。从感性的角度,无非就是一个恐高的心理。 

当然了我这个案例可能不具有说服力。上一次我讲这个案例的时候,飞鹰兄问过,说你是边上涨边加仓,如果边下跌你敢边加仓吗?我当时确实被问住了。

我对此也思考了很久,我给了两个答案,不一定对。

我觉得对于深度研究者,边下跌边加仓毫无问题。既然这个东西值10块钱,8块钱没有理由不买,7块钱没有理由不买,跌到6块砸锅卖铁也要买,对吧? 

但是对于普通投资人,那就有个问题了。你原来看好,但是现在下跌了,那就要问一问自己,重新整理一下:我的逻辑思考对不对?

当然了,短时间的下跌,或许你能忍受,你能不能忍受三年的下跌,比如说像银行股这样,中信银行H股跌了三年,跌到云蒙怀疑人生,这个时候我认为就要看研究深度。

每个人也许都不一样,研究深度不深的,我建议顺应市场,研究深度足够深的,你可以坚守。我更多是顺应市场,涨得好的,我不仅不做调仓,不做轮动,我甚至还给它加仓,所谓的《让重仓自己冒出来》。

今天有幸让我做分享,我讲的很多内容可能是不成熟,我非常希望大家指出我的不足,谢谢大家!


问答互动环节: 

问:请问行为金融学当中,它这个奠基人应该说是泰勒,在实践当中,他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投资的,他成立了两个美元基金,用不同的方法做,我们在投资当中经常讲到有左侧交易、右侧交易,那么换另外一个说法,就是趋势投资或者是反转投资,这个泰勒根据他做的结果回报的情况来看,是趋势投资的收益远远大于反转。我想请胡老师讲一讲:您对趋势投资和反转投资怎么看?

答:我一般是这样,对于左侧交易,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底,所以我觉得合适的买入,这个时候就需要去熬。因为买入了以后可能它继续下跌,这种情况非常多。 

但是我从最近的一些所谓的顺应市场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右侧交易也完全没问题。现在微创是我的第二大重仓,将来会不会被打脸我不知道,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微创的投入基本上是右侧交易,也就是它边上涨边加仓。我认为其实不管左侧交易右侧交易,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还是对于“投资标的”的认知深度。 

馨兰居士:我觉得对于投资风险选择的大小,可能有很多因素要考虑。

第一个因素,你比如说我们现在群里的朋友20多岁的也有,50多岁的也有,也许可能还有更大年纪的。根据不同的投资风险偏好,实际上在投资决策当中,跟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年轻的朋友风险可以承担高一点,可以选择风险更大一些,弹性更大的标的,这是第一。 

第二,投资过程中,你个人资产的状况跟投资的风险偏好,我觉得也是正相关的。如果说1万块钱拿来投资,和10万、100万、1000万、1个亿、20个亿,这种投资的风险偏好肯定是不一样的。

但总体来讲,我觉得胡老师前面讲的:一个不要做空,第二个不要加杠杆,或者是杠杆要适当控制。我觉得这两点教训,在我们朋友身边、历史上的案例当中教训是非常多的。我建议我们所有的投资者要注意。 

胡加生:去年大湾汇在成都搞了一个线下分享,有位元海兄就讲到投资就是守正不出奇。守正就是集中持有,集中投资复利投资,长期持有,我是非常赞赏这句话的。从他的投资经历来看,你看他这个持仓中有很多股票,包括茅台,包括腾讯,他的成本不是我们一般朋友能够想象的有多低,持有的时间有多长。

刚才说到择时问题,对于那些高手来说是可以做的,但是对我来说,很快速的变仓,或者说很快去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往往就被市场打脸。所以说既然自己完全没有能力去做快速变换,类似于可以灵活不停地追逐一些热点,追逐一些牛股,我就更把精力放在选股上面,稍微来说这个要求就比择时会容易多了。 

选股的话,比方说我目前的话,我是希望能找到一些,第一它是对社会有帮助,第二他的产品有拉升力的,比方说它的销售费用非常低,最好是营业收入占到5%以下,这个说明它不是靠销售推动,说明这个产品真的有吸引力。所以我觉得择时不如择股,就是好好去找那些好股,然后价格倒是可以放宽一些,就算PE达到20,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问:陈海涛:这是第二次听胡教授讲《与市场先生做朋友》了,其实他是围绕着我们对市场先生从不认识,然后到认识再到一个利用这么三个步骤。然后我就问一个问题,也是我最近思考的,我们做价值投资的,我们对一个公司都会有一个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这个公司的价值是多少,是不是会受环境变化,比如说利率的波动以及情绪,包括像中美关系的影响。市场先生有时候站在这一边,有时候在那边,它有时候青睐这种股票,像消费医药和科技,有时候青睐我们说的三傻。打个比方,比如说茅台,茅台的估值,其中有一个参数:自由现金流贴现中的一个无风险利率,这是很灵敏的一个参数。当这个参数下跌的时候,它这个价值会变化很大。 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宏观环境,像我们今年这样子,是不是就得调整自己手头持股,或者你的股票估值范围的?因为当初我是不考虑,我只看自己的公司今年业绩多少,大概给多少?给一个范围的估值水平,然后得出一个价值。但是我发现这样子可能不说利用市场先生,是不能够跟他做朋友了,这是我一个感想。 

答:海涛兄提的问题很有意思,实际上我的银行、地产都有,刚才海涛兄讲,就是说市场对利率的变化很敏感。之前有提到过,巴菲特说哪怕美联储主席对我说明天要降息,他说我不为所动。实际上巴菲特持有的可口可乐已经32年了,应该是1987年、1988年开始买入。那么从这个角度讲,利率的变化肯定会带来价值的波动。但这个公司的长期价值,比如说可口可乐,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从美国向全球的扩张,市场的扩张。那么在大的背景下,利率的波动属于小的波动,我们看茅台,从当时跌破1500亿到现在应该是2万亿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肯定不是这些利率什么能够影响最大的,我觉得最核心的不是表面的东西,表面说他今年收益多少钱?增长多少?这都不是最核心的东西,最核心的东西在我看来——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巴菲特说的护城河,是茅台的定价权,我们现在看到它的零售价是应该2000、3000元了,它的出厂价才900多,所以这里面有巨大的提价空间,我想有一些人是在等这个空间,更多的人是看重它特殊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它有这种抗通胀、能定价的能力。我们曾经聊到过,就是说只要你投资的,你就很难避开白酒赛道。因为白酒是整个中国各行各业里头最好的行业,没有之一,当然将来科技股医疗科技会比较好,但到目前为止它是最好。既然最好你就要选它。如果你选了白酒这个行业,你很难避开茅台,对吧?

当然有一些人他守正出奇,他可能去选汾酒,选其他的更有弹性的,比如说现在洋河涨得比较少,将来弹性会不会更大一点,都可以,但是茅台肯定是避不开。 


问:请教胡老师一个问题,关于与市场先生做朋友到底是什么意思?做朋友感觉有感情色彩,像是要荣辱与共。最典型的像巴菲特拿着可可口可乐30多年。但实际上市场先生是没有感情的,我们买入它上涨,然后卖掉,在我看来就是在利用市场先生,而不是做朋友这样的富有感情色彩。

如果到整个市场泡沫化了,比如说2007年接近6000多点,还有2015年那种疯狂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继续与市场先生做伴吗?

答:这个问题太难了,我来说两条。第一条就是回过头来看,如果再出现这种疯狂的时候,我们肯定得清仓了,但是我判断不会再出现。因为现在监管层很明显,不会让它再出现第二次了。

第二个我们大家都提到这个问题了,择时是没用的,选股才是有用,我们看到这一段时间跑出来了一堆牛股,实际上都比2015年5178点时要高了,包括我们刚才提到的招商银行、格力、贵州茅台,这些都不用讲,都超过当时的。

所以如果从选股的角度根本无所谓做什么朋友的。包括我们刚才讲到巴菲特先生,从88年拿着可口可乐到现在这中间经历了多少的熊市和牛市,至少经历了两三轮。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个问题实际上我觉得没有一定之规。


问:继续再问一下关于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现在我们再回顾看一下,好像在1998年时,可口可乐的PE好像是60-70倍。如果从那个时候算,到现在的收益率是非常低的,没有跑赢标普500,你怎么看?

答:因为巴菲特他解释说他是以他买入的价格,到现在分的股利都很高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2000年那个位置考虑,它是大幅跑输标普500指数。


问:再一个就是美国的漂亮50,那时候就相当于我们目前的白酒行业或者这种医药,还有食品饮料,目前这种这么高的估值,你说未来他10年能不能跑赢我们沪深300指数?

答:我的回答两条。

第一条,你刚才讲到的漂亮50,我们现在医药行业已经明显涨了一大波了,有没有高估?恒瑞从60多倍到现在90倍,爱尔眼科也一样。华尔街最贵的一句话“这一次不一样”,但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将来会证明每次都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美国这些医药股如强生什么的,大概也就20多倍市盈率,但是什么时候回归我们不知道。 

用林园的话来讲,你要享受泡沫。

第二,什么时候抽身出来?我也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会给你时间的,会有一个转折时间。

比如说现在大量的资金持有,我们刚才给大家展示了一个数据,有1000多只基金持有茅台,如果将来有变化下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相信是持续一两年或者两三年的过程。只要我们持续跟踪,而且肯认错,肯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我们随时都可以抽身的。 


问:未来两三年,茅台和你抛弃的格力哪个更优秀?

答:我的答案不一定对,我的答案是茅台胜出。因为格力有两个强劲的对手,一个是美的,一个是海尔。茅台目前从产品角度没有对手,五粮液跟泸州老窖品种跟它不一样,五粮液泸州老窖是属于所谓的浓香型的,茅台属于酱香型,香型不太一样。第二个价位也不太一样,茅台现在零售价大概是2000多块,那么五粮液大概只能是1000来块钱。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坐等打脸,就是我认为格力竞争格局比不上茅台。谢谢!


问:我请教胡老师一个问题,行为金融学里面有一个“禀赋效应”,就是说我们比如说投资了一个股票,当然这个公司肯定也很好,那么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种什么呢?偏执。会忽视这个公司当中所有的利空因素,而强化公司所有的利多因素,来不断地自我循环论证。就我个人的例子来说,我是去年买的迈瑞医疗,当然了不如其它的很多医疗器械、医疗制药、疫苗类的公司的涨幅。 但是我从去年一直持有到现在还没有动过,但是我现在就是这样看。

我把迈瑞医疗和很多其它的医疗器械公司做了一些比较,就像呼吸机,可能这个业务在他们的公司当中比例不是很大,他做的是有创的。那么很多公司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做了很多的甚至是投机性的生意,做无创的呼吸机,一下做了很多,然后带来业务很大的增长,销售额大幅度增长,利润也增长。我比较了以后,我就说服我现在一直还在继续持有迈瑞医疗。我就想请问一下胡老师,像我这种是不是也算是“禀赋效应”,然后自我论证,自我强化。请胡老师提提意见。谢谢!

答:迈瑞医疗一直在我的自选股里面,但是一直没有下手去买。所以每个人的角度都不太一样。你觉得它涨幅不够,我觉得它涨了不少。我认为医疗里面医疗器械跟高端耗材是非常好的一个行业——在我看来比医药更好的行业。

因为现在生物医药的研究投入非常大,而且失败的概率比较大,但是医疗设备失败的概率相对小。虽然最高端设备有很多这种技术性的投入,但是它这种确定性比较高,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是认同你的。但是我们所谓的禀赋效应,我们有可能会自己强化自己的观点,所以,空仓的时候要多听听多头的意见,持有的时候要多听听反面的意见。所以对这个事情我觉得我们多经常听听反对的意见,然后重新梳理一下逻辑,这个是我的观点。谢谢! 


问:请教一下胡老师,刚才讲到迈瑞医疗,他的董秘在开股东大会的时候,很不友好,我感觉董秘这样的素质,迈瑞医疗这家公司的文化相当的不好。还有一个就是华东医药,我很简单的一个调研就是致电华东医药,连续几天打华东医药证券的联系电话,始终是打不通的。所以觉得华东医药这家公司文化也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华东医药后来跌了很多,迈瑞医疗一直上涨。有的人说可能这只是一个细节问题,我们投资不能看得太细,但是我总感觉这种文化的公司是走不远的。所以就这点请教下胡老师。

答:我们大家都经历了很多公司,我一个感觉,真的是找不到一个完美的公司,总有各种各样问题,我们刚才提到了几家公司,我们一一来看一看,格力——我曾经清仓格力,为什么?就感觉董明珠太不靠谱,特别是那一次她宣布不分红以后,整个市场失望极了,马上给她一个跌停,为什么她宣布不分红?因为她想并购新能源车,小股东把她否决了,所以她后来很恼火,说我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怎么样? 

我们再来讲讲茅台,茅台之前明显的零售价跟出厂价差距巨大,这中间的空间有可能被蚕食了,对吧?现在的掌门人也不是企业家,而是一个官员。每年增长10%,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

所以我个人感觉要找到没有瑕疵的公司,太难了。我刚才讲到微创挺好,但是最近因为微创子公司增发的事情,董事长常总也被大家表示很失望。 

我们没办法找到完美的公司,怎么办?我的理解就是看最主要的东西在哪里?最主要东西我认为两条,一条就是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傻瓜来了也能做。第二条就是这个团队特别涉及到道德方面,比如说是不是做假账,跟迈瑞的董秘对中小投资者的一些无礼的表现,这个是有程度上的差别的。 


问:春江水暖:之前一直听您的好几次的分享和分析,觉得受益良多,尤其是您对行为金融学的造诣这么深厚,里面讲的不管是禀赋效应、锚定效应、从众心理,特别受益,觉得特别好。然后正好您今天抛出的问题,我谈一下个人的一些不一样的一些思考。 

听您说的关于买入和持有是一样的,之前的我理解可能跟您的理解不同,不同的是什么?我是认为买入和持有的标准应该是有差别的。买入的时候不管是按照格雷厄姆,还是按照巴菲特,还是按照查理芒格,这些价值投资大师,他们的基本观点,买入的时候都是需要一个安全边际的,需要更高的折扣,需要更低的价格。然后有更多的安全边际才去买入,但是持有的时候可能就不需要有那么多的安全边际,或者说我觉得如果拿茅台举个例子的话,茅台因为我2010年就开始买了,那么茅台我在100、200、…900、1000我都可以买,但是我是不会卖的,一千六七我都不会卖。 

刚才也提到乐趣老师他是在1600价格附近买,因为我理解。对于茅台的理解,每个人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因为乐趣老师的深度太深了,他可能是在一千六七甚至2000多都会买,但是我理解茅台如果是在1000左右可能我是会买的,但是到一千六七或者这样价格的话,我觉得它就没有安全边际,我可以持有,但是我不会买入。所以这是我对持有买入的一个思考,请您指正。

答:我是这样考虑的。其实我们持有的过程中,相当于每天都在买入,只不过我们省略了一个成本,这个成本是手续费和印花税,还有一个就是买入和卖出,它有一个划价的成本,就是说我们比如想买茅台,你不是说1600块钱买你就买得到,很可能当你买的时候就成了1620块钱,你卖的时候也不是正好卖1600,可能你只卖到了1580,我们每一次买卖的时候都有一个划价的差异,而且其实你想想看,你每天在持有的过程中,你没有把这个股票卖出去,你其实就是相当于买入了,只不过你省略了那么多的佣金、印花税跟成本而已。

所以我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认识深度不够,有的人他300块买了茅台,他到了400块钱还在买,但是他500块钱就不买了,这只是个人认识深度的问题。有的人到300块钱买了茅台,400块钱再买,500块钱还在买,600块钱还在买,他只要发了工资他就买,1500块钱他还在买,这是认识深度的问题,所以说其实你在持有的过程中其实就相当于在买入。 

我是这样理解的。 

南海飞鹰:我也谈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今天讨论很热烈很精彩,买入和持有这个东西实际上取决于你的能力、你的欲望,比如说你的预期收益率(有的人认为茅台收益率够了,我何苦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其它的)、还有你的能力圈,就说有的人什么公司都能研究,你可能选择机会多,有的人觉得我就看懂这些公司,我看懂这些公司里面茅台就是最好的,是吧?我把茅台抛了,我去买什么呢?比如说你去看医药,问问自己,真的懂吗?另外期望值是有差异的,有的人10%满足了,有的人可能50%不满足是吧?有的人到处追逐更高的东西,有的说你买入了以后你的研究会更深,有些可能是看到更多的东西,比如说他觉得他储存的酒还值钱,有的人说他的一批价和零售价有很大的差距,就是叫屁股决定脑袋吧? 

我觉得春江的观点也有他的道理。每个人的尺子不同,所以他会得出来的这个东西是不一样,关键是没有一把大家都能够通用的尺子,是吧?你说巴菲特是一个标准,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不遵循巴菲特,他也能做得很好的,是吧?

齐先生问: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如果这一两年的市场风格跟你所持仓的股票不在风口,而且是被市场唾弃的。这时候是不是应该拿一部分仓位去看一下市场追随的东西,不管真的有泡沫,还是你自己没有懂。因为你做价值有时候市场会遗漏,在一定程度上,你也可能会错过市场一些发现的价值。这一块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去认知的? 

答:齐先生提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过,因为风格总是变来变去的。我记得2013年时,是小票风格,那个时候有很著名的段子:谈基本面,你就输在起跑线上。这时候像我们对价值投资有一定认知的,我们就不为所动。反过来我认为那个时候是非常好的时候,你追你的小票,这个时候大票都低估,我们买得可开心了。但是如果你对价值投资没有足够的认知,你可能就要跟着人家去买小票,买小票——或许有些人你赚钱了,但是更多的人最终是亏钱的。 

所以我觉得市场风格的转变,这个要不要去追,关键还是你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包括我们2007年的5朵金花,到现在比如说有色钢铁,这些周期股,这几年都很坎坷,是吧?银行地产今年也不太好,但是如果对于这个行业有足够认知的,我觉得完全没问题。

比如说银行,银行现在的股息率应该有4%-5%,你不涨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完全没关系。

但是关键在哪里?关键在银行以后还有没有足够的增长动力?我个人觉得优秀银行还是有的,所以我现在手里是有招商银行,当然比如说宁波银行、平安银行也有很多人很喜欢,包括兴业银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个人感觉这个要不要追,关键还在于你的认知,如果认知深度不够,你追上去不一定顺应市场,有可能你是被骗到山顶去站岗。 

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每年的市场风口是不一样的,但是市场风口总会有一些龙头,它会很快的涨,你整个行业龙头起来了,其它的都不会差。没有说一个行业龙头起来了,其它都会很差,这种概率是非常低的。这也并不是说不是价值投资,因为是更有效的去利用了市场。一般龙头先起,然后板块其它的公司或者是二线龙头三线蓝筹龙头也会起。白酒茅台涨了很多,五粮液先起来,后面二三线的比如汾酒,什么泸州老窖,也是跟着上来的,2017年地产恒大融创上来,然后2018年的也是二三线龙头。 

其实你看今年的一些医药也是。比如说迈瑞、微创起来以后,其它一些公司也是有很多机会的,我觉得作为价值投资者也要深刻的反省,就是第一个不能守着单一行业,比如说董宝珍,他说我就死守银行,银行5年,5年就不动,那你5年就不挣钱吗?肯定是要分散几个优秀的行业,而且要看到市场的一些势头,然后再去进入一些有性价比更高的一些公司来进行投资,我这几年的体会应该是这样。 

全部讨论

2020-08-29 17:37

谢谢胡总的分享

2020-08-29 12:58

对市场的理解还有欠缺,主要是不懂奥派经济学和索罗斯。
但已经脱离了传统价值投资的道路,从格雷厄姆走向巴菲特,走向芒格甚至利佛莫尔的右侧交易,所以成了修正主义者或者机会主义者。
至于价值投资,仅仅是为了发基金而已,😄
总的来说,演讲者的认知已经超越许多雪球夹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战水平。😄

2020-08-29 18:59

我们在市场先生面前是弱者,我们知道的信息是不完整的。所以一旦我们跟市场接不上轨,我们要经常反省。

2020-08-29 16:43

胡老师智慧结晶

2020-08-29 13:14

长文,看完了,有的观点不太认同

2023-01-08 12:39

市场先生长期是有效的,短期是可以无效的——长篇好文

2021-05-03 06:32

与市场做朋友

2020-10-31 15:18

好文章,谢谢。

2020-10-26 19:17

写的很好,仔细阅读

2020-09-14 17:57

学习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