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所说择时亏钱?我不认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6喜欢:9

这几天,有一张图在朋友圈疯传。

这张被称为来自上证交易所最新研究的图表显示,从 10 万元以下的小散到庞大的公司法人和机构投资者,在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择时收益全数是负的;与此同时散户的选股收益也是负的,大户和机构投资者的选股收益是正的。

对于这张图表,许多人发出了择时不如选股的感叹。

EarlETF 的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我是动量效应 (momentum factor) 的拥趸,是相信择时能赚钱的

所以,这里要为择时正名,多说几句。(找了一圈,也问了一圈,还是没能看到这份研究的全文,所以只能基于上述这张图表来说,若对作者原文理解不当,还请见谅。)

亏钱≠择时无效

从散户到机构择时都亏钱,所以择时无效?

这是许多人看到这张表格时的分析逻辑。

问题在于,择时本质上是一种赚取超额收益的法子,不能仅仅因为亏钱就说择时无效。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年 2008 年,A 股遭遇大熊市,上证指数从 6124 点一路跌到 1664.93 点。

如果有一个投资者在 5000 点的时候离场,然后等到从 1664 点反弹到 2000 点后重新出场,你会怎么评价他的投资水平。

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他是逃顶高人,甚至赞叹为择时大师吧。

但是,如果以 6124 点作为参考点位或者说某项研究的开始,5000 点离场的这位投资者,也是亏钱 18.35% 的。

可见,亏钱不一定等于不会择时。

5 年不到的研究太单薄

首先要提醒一点,这张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的图表,并不是来自于一份关于择时的严肃论文。

从我搜索找到的信息看,这张图表的出处有一篇报道提及了如下的背景:

那散户们的投资都有什么特征呢?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Charles M.Jones 等人联合撰写了一篇论文,全景式揭示了中国散户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特征。

是的,这份研究首先不是上证所的官方研究,至多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利用上证所的数据,与其他人合作的论文。

而且,这篇论文的主旨不是探究择时的有效性,只是揭示特定时期中国散户的交易行为特征。

是的,如果只是揭示散户交易特征,那这个时间段也就罢了。

但如果是要探究择时效应是否有效,这个时间段就有点可笑了

2016 年到 2019 年 6 月的上证所 A 股是什么光景?

下图就是月线图,上证指数同期下跌 15.83%,而且剔除第一个月的大阴线,总体是窄幅盘整的格局,上限 3587 点,下限 2440 的。这样的格局,择时要赚钱,当然不容易。

关于动量效应(一种重要甚至在学术界可以称之为主流的择时手段)是否有效的论文,我也看过不少,一个重要的比拼就是时间段,研究美国股市的,一般是 40 年起步,甚至用上百年的。

再怎么样,至少那跨越一波牛熊的时段来看择时是否有效,区区 3 年半的数据,有什么参考价值

上证所的数据是不够的

这份研究,因为作者的身份,使用的是上证所的数据。

但是,A 股不等于上证所 A 股。

尤其是过去几年,上证所和深交所,特别是和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简直是两个世界。

比如说创业板,在 2016 年到 2019 年 6 月,可谓是近乎单边下跌 44.31%。

如果是按照 2016 年到 2019 年 1 月计算,单边下跌的幅度高达 54.75%。

这可是腰斩啊!

这样的市场,你真的认为择时空仓是无效的么?

是的,作为动量效应的拥趸,我始终相信 A 股择时的力量——在一个充满散户,充满韭菜的非理性交易市场,如果说择时无效,反而是最可笑的事情。

全部讨论

2020-08-07 16:24

个人多年的经验,择时远不如选股。

2020-08-07 02:26

只能说有些人择时对了,有些人择时错了,比如大多数人是牛市开户进场的,这显然是错的。所有人这么一汇总,择时没有产生收益。

2020-08-06 20:07

原文发表在ssrn上,现在已经无法访问了,原因未知,我这留了一份存档:网页链接,密码jiucai

2020-08-07 00:39

好文!!

2020-08-06 21:49

我确实认识一个择时的高手,每次和他聊都讳莫如深,很难说他是运气还是有内幕消息

2020-08-06 20:04

有理有据,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