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的豪宅业主们,是在维护权益,还是另有所图?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1

2020年7月15日,特区城市:深圳,迎来了史上最为严厉的限购、限贷政策:

让炒房客窒息的政策重锤,落在明星城市的上空

类似的调控政策,在长沙、北京早就实施了多年,对遏制泡沫房价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北京的房价,3年之内,下跌了25-30%。

但是更重要的是,调控政策使得楼市的成交量大幅缩水,流动性从喧嚣,走向了枯竭。

这可惊动了深圳最富有的一类人群,他们都居住在面向太平洋的深圳湾区。

以往要和政府相关机构声索权益的,都是社会的边缘群体、弱势群体。

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富有的一类人群,组织了起来,向政府的相关部门,声索「权益」。

如果按照调控之前的深圳房价,假如不计算尚欠银行的房贷余额,那么,每家每户的资产,都达到了千万元以上。

突如其来的调控新政,为什么会激发这类人群组织起来?

他们向深圳市住建局、司法局,维护的又是哪门子权益呢?

2

原来,他们都是「双证」业主。

普通的住宅房子,都是一套房子,对应一本房产证。但是,深圳湾区总共有18个双证小区,涉及到了2890套房源,是拥有2本房产证的。

业主们在购房时,是按照买2套房子的标准操作,来确定每套房子的首付款、贷款利率的。

也就是说,要么是开发商提前将2套房子的隔离墙拆掉,合并成为了1套房子;要么是业主购买之后,自作主张将2套房子合并成1套房。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2006年的5月份,一份《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通知面世了,文件由9个部委联合推出: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

其中明确规定了:

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简而言之,开发商竞拍土地时,就必须明确,未来开建时,要保证90平米以下的小户型面积,占到小区总房源面积的70%以上。

这条约束开发商的政策,不针对任何特殊的城市,而是适用于全国任何一城任何一个开发商的。

这份文件的初衷是非常好的:让有限的土地资源,照顾到足够多的中下层年轻人的购房需求,避免有钱阶层过于追求大户型房子,而挤占了不多的土地面积。

那深圳要不要照章执行国家意志呢?

当然要。特区,可不是用在这种特殊之处的。

但是,开发商和潜在的有钱人,就不太乐意了。他们的聪明脑瓜子转动了起来。

既然小户型的房子占据了70%,那有没有可能在住建局备案时,按照小户型的房子备案了2套,对应2个房产证,但是实际开建后,将原本2个小房子的户型,改成1个大户型?

只要房产证依然是2本,不管是开发商合并,还是业主装修合并,神不知、鬼不觉,可以达到以下3个目的:

1、突破国家政策的限制,在面朝大海的区域,享受大面积平层的住宅体验;

2、以联合购买二套后首付高、贷款难为由,和开发商达成事实性降价20-30%的优惠;

3、单一大户型房子,增值税(豪宅税)是笔不菲的税费,但是拆分成2个小户型,每户都不需要缴纳豪宅税了。

于是,在深圳市住建局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发商和潜在业主们,上演了瞒天过海的操作。

从2009年到2015年的6年时间里,遍布深圳湾的18个社区,总共应该是5780套中小户型的房子,被开发商和潜在业主们,合并成为了2890套双拼房。

涉事的小区几乎都是深圳湾区的热门社区,比如:宝能太古城、恒裕滨城一二期、卓越维港南北区、阳光海滨花园、鸿威海怡湾、君汇新天、翡翠海岸。

当然,并不是每个小区的小户型,都被消灭了,而是单证、双证的户型并存于小区之中。

明哥查阅了权威来源的小区数据,18个小区中,合法的单证业主有5227户,依然是占据了64.4%的多数,不合法的双证业主,有2890户,占比35.6%,只比三分之一强。

但是,户数虽然只有单证户的一半强点,但是计算房产面积、房产价值的话,双证业主群体,是要超过单证业主群体的。

7月22日,深圳湾多个小区的双证业主们,自发组织会议,要求深圳市住建局、司法所等有关负责人出面进行沟通协调。业主们诉求明确,要求:

两本证变一本证。

业主们的第一个理由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3

通常情况下,什么问题,才构成 历史遗留问题?

政出多门、定性不同、口径不一、区别化对待、跨部门越权。

比如,2020年6月份,深圳高级中学南校区,成为了热门的学区,为了尽可能满足各种刚性条件的学生和家属,教育部门和校方做主,将依然是住宅性质、限购限贷、70年产权的 小户型「单身公寓」,认同为建立在商用、工业用土地上、只有40年产权的「商务公寓」,将该类业主孩子的入学积分降低。

这是因为深圳住建局、土地规划部门,对土地用途、住宅用途,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定义术语,而教育部门又不具备土地、房产知识,越权定性,引起了社会上不理解的舆论。

所以,这种称得上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在多个部门联合沟通的工作机制下,得到了一次性的解决。

但是,在深圳湾小区的「双证」房产问题上,存在着政出多门、口径不一、区别化对待、跨部门越权中的任何一种历史遗留问题吗?

真的没有。

深圳市住建局,一直明确的就是,一套房子只能有一本房产证。

开发商开建双拼房的时候,就明白这是突破政策的违规之举。要不然,双证房的单价,能比同小区单证房的单价,便宜20-30%?

业主们在购房时,同样执行的是2套房子的联合首付、房贷利率的政策,并且是2本房产证。

从2009年到2015年,虽然深圳没有针对房产套数的限购、限贷措施,但是全国各大热点城市,早就在调控了,深圳市住建局也从来没有承诺过,不会针对每个家庭已有的房产套数进行调控。

然而,双证房产的交易,一直就如火如荼。

那么,开发商、潜在购房的业主们,在交易的那一刻,占到了突破政策限制的巨大便宜,会不清楚占据了2个房产证后可能面临的调控吗?

非也。

只是因为利益太大了而已。

只有这一次,深圳出台了史上最为严格的限购、限贷措施后,只有在深圳落户3年,并且缴满3年社保的人,才具有购房资格,突然使得具有资格的买房人缩减了70%以上,他们才发现,将来能够同时买得动、出得起2套房子首付款的家庭,越来越稀缺了,几乎成为了国宝。

双证的房子,流动性更加枯竭。

看似上千万元的豪宅,却找不到适格的接盘侠来兑现这种财富,成为冻结的钢筋水泥。

4

我们来看看,双证房产业主们,向住建局、信访局和司法局们主张权益时候的理由,是哪些。

导致房地产数据失真,对相关政策制定有误导作用?

住建局对于深圳湾小区的房产,数据一直是真实、合法和全面的,制定政策时,本来就基于原有的房产现状。

如果开发商违规合并,将2套小户型房子合并成大的房子,就被认定为既定事实的话,那么,开发商是不是可以把一栋楼的几百套房子,合并成1套房子卖给富豪,富豪也要求住建局把几百本房产证,合并为1本呢?

双证导致业主房产不能交易,严重侵害业主的合法权益?

双证房产依然可以交易,但是必须按照调控政策来,第二套的首付比例更高而已。

大量存量房产无法交易,间接推高房产价格,减少了广大购房业主可购房源?

如果双证房,推高了房产价格,这些业主不应该喜闻乐见吗?

按照这种逻辑,既违规突破了国家政策,享受了3重好处,现在还能继续推高房价,那他们维护的是哪门子权益呢?

双证占有了双份学位及其他社会资源,不公平?

难道这些业主,直到2020年7月份,才知道自己占有了双份的学位和其他社会资源?

从2009年开始的11年时间内,就一直没意识到自己占有了双份学位?

如果说真要考虑到社会资源的不公平,那么是不是应该首先考虑,把将大户型拆分成2套小户型买入后少缴纳的豪宅税,按照所有面积和总价,补齐下豪宅税呢?

如果说双证房产占据了双份学位,那住建局和教育部门,给单证业主2个入学名额,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希望到时候,这些双证业主们别又站出来声称不公平了。

双证房会导致房地产的纠纷,人为增加社会问题?

双证房的买卖,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深圳市的调控政策执行,白纸黑字、公平交易,怎么会有人为增加的社会问题?

当初18个小区,合法的单证业主有5227户,占据了64.4%的多数,购买房产时,价格比双证业主,贵出了20-30%,甚至有部分业主缴纳了数十万、上百万元的豪宅税。

如果真的按闹分配,不尊重契约精神,突破法律准绳,将所有的双证更改为单证,那么单证业主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他们失去的利益,怎么弥补?

5

明哥来到深圳,已经有10年时间了。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拼搏,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也见识了深圳这片热土创造的诸多人类奇迹。

深圳之所以能有今天,引领全国的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个城市讲究契约,尊重规则。

曾几何时,主张维护权益的都是社会的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我们怀着人文关怀,为弱势群体争取立足之瓦、果腹之欲。

但是,随着近几年来,深圳在互联网、金融、房地产3大行业,进入了寡头竞争时代,财富流动的速度在变慢,财富阶层在不断地沉淀、板结,变得越来越难以撼动。

政府重拳出击,及时弥补房产交易时候的不公平漏洞,让深圳市依靠房产升值的最富裕群体的蛋糕,稍微缩水,目的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创业者、年轻人、基层民众的购房需求。

没想到的是,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城市的最富裕的一类人群,在利益面前,也能忘记法规,突破规则,撕毁契约,达到极不合理的利益诉求。

这太让人失望了。

沟通协调会结束后,两个部门的代表:暂无明确回复,需要逐级申报,下一次会议时间待定。

我们真诚地希望,主政一方的决策机构,能够不为所动,秉持初心,维护法治和规则,让流淌于这片热土的血液,依然快速流动。

(本文原创发布于微信上的公众号:青驿。该号聚焦于商业、房价、经济、民生等热点话题,揭露社会百态真相。想看更多深喉文章,邀请你在微信上搜索后关注。)

全部讨论

2020-07-30 00:36

grd,居然还有这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