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坑散户的套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5喜欢:8

公众号|投研帮(touyanbang88)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看到一个最近关注的票,有点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

名字叫做海顺新材,主营业务是药品外包,我选出来用的方法是:近一年低波动,同时近期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本意是想挖掘一只机构刚开始抱团的公司,结果挖了个联合收割机。

整个一个流程大概是这么回事:

机构和游资的顺序,在最近的龙虎榜里看得比较清楚。

整个过程我没想到的是两点,第一是机构竟然去接游资的盘,第二是接盘之后马上就出研报,找散户接盘,这公司已经有一年半没有机构覆盖了,昨晚天风和安信连夜出了研报。

这两家的研报我都看了,都是20页出头,都有一些干货,比如对于“大行业 小公司”的描述,还有对于公司前几年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拆解,都不是一两天之内能够搞定的。

不是说这研报在瞎吹公司,只是这时间太尴尬了,瓜田李下,很难不让人怀疑。

大家也经常能看到,大量的研报都是在股票涨起来之后,才姗姗来迟,很简单,因为散户不是分析师服务的对象。

我们见到的分析师,叫做卖方分析师,他们是卖服务的,研报等信息就是他们卖的货。

那他们的买方是谁呢?大机构。

比如华夏基金公司发行了一只产品,在天风证券托管和交易,华夏基金就叫做买方。天风的分析师们的报酬,有一部分来自于华夏基金公司。

每年的新财富评选,也是华夏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们投票投出来的,所以卖方自然跪舔的是买方,而不是散户。

链条梳理清楚之后,也就顺便能明白一些其他事情。

比如每年的新财富评选的时候,我们吃瓜群众甚至能看到《上海市学区与小学申报指南》这种极品研报,就是卖方分析师献给买方爸爸们的礼物。

比如为什么卖方分析师一般都不唱空?因为唱空对上市公司不利,你唱空人家公司,那下次还想不想从董秘大人那里得到业绩指引了?

包括国内券商调研,对公司都很客气的:“X总今年有什么目标?咱们滞销的产品还好吧?”

据说海外的画风不一样,业绩好的时候对你客客气气,翻车的时候提问很尖锐:“之前说好的10个亿,现在弄成了这个吊样,还差3个亿,你说怎么办?”

国内散户们被蹂躏惯了之后,也很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分析师都是傻X,一概不信,我就看图。

所以每次分析师吹票,散户都觉得分析师在喊:老乡别走,还有的人把这句话翻译了一下: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其实散户接触信息,除了研报还真没有别的更好的渠道,年报难啃,垂直网站又不大好找,只是阅读研报需要有正确的姿势。

比如研报里提到的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的历程,毛利率的提升方法,还有更重要的是数据的来源,很多图标下方都会标注“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招股书、国家医保局”等等。

还有就是不同公司和行业跟踪的重点不一样,比如医药股的研发管线、航空股的客座率、消费品的品牌和渠道、科技股的技术发展动态......

所以整个下来,等于分析师把沙子跟金子混合在一起了,直接筛金子,总比让你去挖矿好。

看得多了,我也能跟王思聪一样,一眼就发现潘玮柏的老婆是外围。

......

今天市场继续抱团,消费品大涨,白酒和酱油又起飞了,有部分原因是因为通胀预期抬头,昨天解释黄金价格升高的时候,正好展望过:

大涨之后,海天味业的估值,滚动市盈率达到了86倍,即使是维持当年股价不变,按照每年接近20%的业绩增速,2022年时候,海天的估值也会超过50倍。你怕不怕?

机构说:我也很怕,而且我持仓全是这样的。

每个市场都有机构的玩法,美股机构是借钱回购自家股票,因为高管很多是职业经理人,报酬跟股价挂钩。

港股的机构是鸡贼,不见兔子不撒鹰,因为他们资金都是海外来的,自然跑得快,而且很谨慎。

中国的机构,更像是骡子,前几年不知道怎么玩,被外资和散户教做人之后,终于拿块布蒙起自己的眼睛,围着磨盘转,申购的鞭子不停下,拉磨的驴也不停。

近期市场没动静,大家调仓完都踏踏实实,多看少动吧,好东西估值尴尬,便宜的大家怀疑它有问题。前者需要时间消化估值,后者也需要时间证明自己。

 #今日话题#   $海天味业(SH603288)$   $特斯拉(TSLA)$   $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

2020-07-29 07:16

潘玮柏老婆不是空姐吗

2020-07-29 08:42

“看得多了,我也能跟王思聪一样,一眼就发现潘玮柏的老婆是外围。”哈哈哈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