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芒演义》给我的启示之一 ~自然从不飞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19

        大约2018年初,通过阅读《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知道作者唐朝的存在。扉页上写着作者简介:唐朝 男,70后,1994年辞去事业单位公职,1995年进入期货市场,无数个不眠之夜,发奋苦读各类技术分析书籍,最终成功爆仓并破产于1996年。终得四字真言:远离杠杆。其后的奋斗都投入房产和股票,收货还算满意。2006年底,关了公司,成为宅男,享受于读书、品茶和投资之间。随后找到找到其微信公众号唐书房,以及雪球投资社区。

      《巴芒演义》是老唐写的第四本书,主要介绍了本杰明·格雷厄姆、伯纳德·巴鲁克、约翰·凯恩斯、菲利普·费雪、沃尔特·施洛斯、爱德华·索普、克劳德·香农、彼得·林奇、约翰·博格......等多种投资风格的杰出人物的故事及理念。仔细阅读后有所得,分享如下:

Part 1:格雷厄姆投资理念的萌芽与成长过程

       1917年9月,格雷厄姆将自己的处女作分析文章投稿给《华尔街杂志》,题目叫《债券价格中的怪现象》。其中提到两条重要的价值投资体系观念:市场大部分时间是对的,但是偶尔也会犯错;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反过来。似乎看到价值投资理念的雏形,但是随后几年的股票投资中又完全把上面观点抛到九霄云外了。

        1919年至1920年之间格雷厄姆出版了一本名为《投资者必读》的书籍,书中旗帜鲜明的提出:“好的投资就是好的投机"。1922年初格雷厄姆发表了一篇名为《铁路公司股票的投机机遇》,文章写到:很明显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市价8美元的XX铁路股票涨到16美元的可能性很大。而市价120美元的XX铁路股票,再翻一倍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格雷厄姆进入华尔街已经8年时间,28岁的未来证券分析业之父格雷厄姆当时对于投资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当今普通韭菜小散的认知水平。照照镜子里的自己,年龄不到28岁或投资不到8年时间,如果已经学习并理解“别瞅傻子,瞅地”;那么恭喜你,你的投资理念已经高于同时期的华尔街教父。

      1929年股灾前夕,巴鲁克约见格雷厄姆并告诉他股市可能很快出现崩溃,1921~1929年间股市上涨了450%,而这轮大牛市是因为投资保证金低至10%推升的。此时保证金利率高达8%,可股票收益率才2%(股市整体市盈率高达50倍),这是没有道理的。格雷厄姆认同此观点,但是坚信这种情况会逆转,将来会出现贷款利息2%和股票收益8%的局面。后视镜看历史,难道1929年的格老爷子不应该卖出股票把钱借给出去吗?当然没有接受巴鲁克建议的格雷厄姆,虽然将杠杆降低到125%,但是道琼斯指数在不到3年时间,经历了3轮次腰斩之后又跌了12%才见底。假如100万资产买了道琼斯指数ETF,3年时间腰斩到50万,再腰斩到25万,又腰斩到12.5万,还下跌了12%到11万才见底;不要忘了个老爷子还125%杠杆操作放大伤害值。此情此景,怕是只有48元全仓加杠杆中石油,跌倒8元依然坚持不割肉可以相提并论。

         经历本次世纪股灾多伦暴击之后的格雷厄姆,在1932年6月1日,6月15日,7月1日在《福克斯》杂志上刊登了《美国企业破产比活下去更有价值吗?》上中下三篇文章。文中详细阐述了怀特汽车总市值480万美元,大约只有净现金资产720万美元的三分之二。同时指出纽交所600家上市企业中,有200家以上企业市值低于净营运资产;有超过50家企业与怀特汽车一样,市值小于净营运现金。此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格老开始聚焦烟蒂股了,并且言行一致,将基金资产大量配置在市值低于净营运资产甚至净现金资产的企业上,1931和1932年均获得大幅超越市场的收益率。华尔街教父成功登上历史的舞台,凭借烟蒂投资方法的成功推出,创造出一条可重复可验证的科学投资之路。可能是耶稣赐福给命运多舛的格雷厄姆,格老1932/7/1发表完上述系列文章之后仅仅7天,道琼斯指数见世纪大底41.22点,随后又是一番波澜壮阔的长期牛市。在我看来,格雷封神不仅依靠自己创造性的投资理论+业绩,还是有运气加持的因素;假如股市没有在1932/7/8触底反弹,而是继续下跌或者横盘2年,那么格老的神话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就在1929年开始的股市大崩溃快要结束的1932年,格雷厄姆开始创作《证券分析:原理与技巧》,并于1934年出版。在这本传世巨著之中,格雷厄姆旗帜鲜明的否定看华尔街一直以来流行的图表分析。书中指出利用市场历史价格去预测未来可能的走势,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在《证券分析》里,格雷厄姆通过严谨的逻辑和实例,首次让证券分析过程,变成生物学家解剖青蛙一样,所有步骤都可重复,可验证的科学。书中首次提出,股票代表企业资产和业务的部分所有权凭证、安全边际、市场先生等跨时代的理念并提炼出沃尔特·施洛斯奉行终身的烟蒂投资法,股神巴菲特在1972年1月3日买入喜诗糖果之前投资体系也是以烟蒂投资法作为行动指南。

Part 2:巴菲特对烟蒂投资理念的学习与创新

        由于巴菲特父亲的职业原因(股票经纪人)以及巴菲特对金钱的痴迷,在1950年初阅读《聪明的投资者》之前,巴菲特已经有大约7年的炒股经历。不过昔日的巴菲特与A股绝大部分韭菜类似,沉迷于技术分析和各种主观幻想及真真假假的热点消息,结局总是似乎马上就要大丰收,却总是失之毫厘,内心总是找不到在股市长期稳定获利的逻辑。历史告诉我们股神也花费了7年时间才摸到成功的门槛,我们这些路边小韭菜即使7~10年才摸索到复利投资的方法也不用心慌慌。毕竟股神已经90岁了,我们还年轻,时间是复利的一大利器。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剩余的生命里面还是有创造千万甚至亿万财富的一线希望。

       书中写到20岁的巴菲特阅读《聪明的投资者》之后,终于在已有的1万美元起点与35岁百万美元的梦想之间,看到一条清晰可靠的光辉大道。15年市值增长到100倍,需要年化复合收益达到35.94%才能实现。我猜不是老爷子在20岁的时候就自信可以年年达到如此惊人的收益,而是清楚自己可以不断榨取现金流继续投入股市增加雪球的尺寸。实际上在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之时,年仅26岁的青年巴菲特已经拥有14万美元(约等于2019年的130万美元或900万人民币);接下来5年时间,巴菲特通过管理与奥马哈的亲戚朋友、同学邻居成立合伙基金,股神承诺保本,4%以内收益收取1%管理费,超过4%以上分50%;年仅30岁的巴菲特管理资产已经高达720万美元,提前5年实现35岁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青年巴菲特用10年时间,把手里的1万美元变成百万美元,10年时间百倍收益,成绩斐然!让我们一起后视镜回放巴菲特的十年人生,是如何实现逐步实现这个奇迹的!

第一步:工玉成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理论水平。20岁的巴菲特只身前往纽约,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新生。学习多德教授主讲的投资管理和证券分析课程,核心教材就是巴菲特早已熟读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课堂上的巴菲特熟悉教材,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出售二手高尔夫、合作经营弹子游戏机、创建团队送报等),总是最快举手抢答问题,而且在所有同学中年龄最小,很快得到多德教授的赏识和关注,经常带他回家吃晚饭。成为学霸的巴菲特并没有志得意满浪费时间,分秒必争的吸收格雷厄姆的投资智慧,同时利用格雷厄姆的传授的投资知识(和股票代码)获取财富。

 第二步:依葫芦画瓢~模仿格雷厄姆开办夜校课程“稳健的股票投资”。1951年巴菲特为进入偶像格雷厄姆的合伙基金公司声明可以放弃薪水,尽管格老认可巴菲特是那一届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个,格老还是拒绝了巴菲特的入职申请。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业余时间开设夜校课程“稳健的股票投资”。他和格老一样经常把自己的分析出的股票代码分享给客户和学生,胜多败少,逐渐积攒了一批铁杆粉丝。

第三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格雷厄姆同意录用巴菲特。远在回到奥马哈工作教学的巴菲特并没有停止与老师格雷厄姆的书信沟通,并定期前往纽约拜访老师,3年时间锲而不舍,巴菲特终于打动了格雷厄姆。1954年夏天,巴菲特终于成为格雷厄姆-纽曼基金证券分析师,年薪1.2万美元。新入职的巴菲特与大师兄施洛斯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办公室里,翻阅《穆迪手册》《标普手册》以及能够找到一切公司财报数据。发现符合格老要求的公司就汇报上去,由投资总监格雷厄姆决定是否动手买入。

第四步: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巴菲特与格雷厄姆投资理念渐生分歧。经过费城里丁煤铁公司控股投资案的经历、可可豆套利案、联合电车投资案列;巴格之间的投资分歧逐步暴露。面对投资标的的不确定性,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至少将资金分布在30只股票上(每只不超过投资总额的2.5%)剩余的钱买入国债或其他无风险收益产品,而巴菲特更喜欢深入研究一把梭(至少资金量比较小的青年巴菲特是这样);关于内部消息的分歧,格雷厄姆习惯于购买后静静等待市场发现其价值,但是巴菲特更希望与管理层聊聊;对于这种举动格老认为这是一种获取内幕消息的欺诈行为,但是巴菲特对此不以为然。尽管老师格雷厄姆明确反对,巴菲特还是在某个周末悄悄找到联合电车公司管理层进行了深入而友好的交流。随后股价在35~40美元之间波动的联合电车每股分红50美元,巴菲特用尽洪荒之力搜罗流通股票。最终这一笔交易耗时几周,爆赚2万美元(换算为2019年约18.7美元,133万人民币)。

第五步:青出于蓝胜于蓝~巴菲特拒绝接班回乡创业。1956年,格雷厄姆意欲退休将基金合伙人的资格传位给巴菲特,但是巴菲特拒绝了。可能是对于盖可保险案列的不理解,可能是与老师投资理念的分歧,可能是26岁的青年巴菲特已经拥有约为今天900万人民币的财富希望自己闯出一番事业,也可能上述原因兼而有之。总之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开始着手创办合伙基金,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Part 3:自然从不飞跃

        20岁的天才青年格雷厄姆以优异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进入华尔街推销和分析债券顺风顺水,因寻找到几只定价错误的债券为公司和客户带来收益声名鹊起;随后开始代客理财,出山即大赚特赚,熊市来临叠加杠杆加身导致格雷厄姆欠下巨额债务一度想要自杀;随后迎头撞上美国股市“咆哮的二十年代”,这轮持续12年的大牛市,股市大盘上涨了480%;1929年幸运的格雷厄姆,被大崩溃前夕成功逃顶的传奇人物巴鲁克和某位93岁的商界老前辈提醒清仓推出股市,然而已经被牛市冲昏头脑的格雷厄姆婉言谢绝了。随后经历三轮腰斩的大盘指数,再下跌12%之后终于掉头回弹。带杠杆操作的格雷厄姆顶着被股市摁在地上反复摩擦的痛楚,1932年格雷厄姆开始创作《证券分析:原理与技巧》,并于1934年出版。格雷厄姆通过严谨的逻辑和实例,首次让证券分析过程,变成生物学家解剖青蛙一样,所有步骤都可重复,可验证的科学。格雷厄姆也因此被称为华尔街之父,证券分析之父。

        虽然没有经历老师格雷厄姆的大起大落,但是从小商业天赋爆表的巴菲特,在阅读格雷厄姆《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之前,依然沉浸在技术分析和内部消息之中难以自拔。但是学霸终究是学霸,凭借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期间师从多德教授和格雷厄姆,申请进入格雷厄姆-纽曼合伙基金公司失败之后,回到家乡坚持学以致用反复实践,并与格雷厄姆保持联络。终于获得与恩师共事的机会,近距离与老师一起工作学习之后,巴菲特与恩师在投资理念上分歧渐生,最后回到家乡奥马哈书写属于自己的投资传奇。

       师徒二人传奇的人生都是从普通人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犯过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走过普通人都走过的弯路。自然从不飞跃——德国哲学家、科学家兼数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饕餮海    @陈达美股投资   @云顶空空儿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  

全部讨论

2020-06-27 08:32

刚刚读完,感觉像一本美股投资大牛编年史